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中国IC业大跃进后遗症病发

2006-08-14 00:00关键词:IC中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纳科在常州建设8英寸晶圆代工厂和阜康国际在北京林河工业区建设8英寸晶圆代工厂因资金问题先后陷入停工境遇后,最近又有一家在烟台兴建12英寸晶圆生产线的企业——美国森邦集团被指在华涉嫌欺诈。 
 
  很多规模上不去,或者资金短缺的项目会陆续停掉,中国第一轮半导体制造业大跃进的后遗症开始病发。

  频频事发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常州纳科项目基本已无挽回可能,而北京林河的阜康国际项目已转移到成都开工建设,未来前景如何尚难断言。

  美国森邦项目疑团重重。虽然外界有传言,森邦背后可能为相关机构代言投资,犹如台联电暗中投资在内地设立和舰科技一样。但最近台湾“当局”已经对半导体制造企业投资内地政策有所放松,不少企业已直接进入,选择代言已成多余。“如果不出意料的话,这个项目也不会有太多的实质进展。”该知情人士表示。

  不知所“踪”的项目已不是少数。2005年11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徐小田曾透露:南方某城市有几个8英寸的项目甚至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准,但到现在还是没有结果。

  “即使资金没有问题,从规模经营来看,这些项目也难以维系下去。”易观国际半导体与消费电子高级分析师赵亚洲分析认为,“半导体制造是一个极度强调规模效应的产业。年产2万片的成本与年产20万片的成本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中芯国际今天做到全球第三大的规模,量产后连续6个季度巨额亏损。甚至两三年挣不到一分钱都是正常的。”

  赵亚洲认为:“一些地方投资建设的小规模半导体制造工厂即使建成投产,其收回投资的机会也非常渺茫。”

  7月10日,全球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产业协会SEMI中国市场研究经理倪兆明在全球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美国西部展会上表示:由于缺乏资金、合作伙伴和制造经验,未来几年,半数以上甚至60%的中国半导体厂将走向失败。对此评价,应用材料高级顾问莫大康曾公开予以认同。

  但问题出来了,很多项目依靠政府支持以免费形式拿到地,而后企业再将土地抵押给银行获得贷款,投资兴建。一旦项目失败,经营、管理人员拍拍屁股就走了,留下来的资金漏洞最后还得政府和银行协调去填补。相反由于资金并非以风险投资形式介入,即使企业规模量产赢利后,银行也只能收取到相对微薄的利息,而非股东应得的巨大回报。

  走到岔路口

  “冒着VC(风险投资)的风险,但不拿VC的收益。”一位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认为:国家必须及早地结束第一轮发展半导体制造产业过程中的“大力度”敞开式扶植政策。

  “现在国家已经开始调整态度,有一些项目已经不再支持。”赵亚洲告诉记者:与半年前遇到半导体制造项目,各地区相互争夺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各地政府开始有选择的支持一些重点项目。

  赵亚洲同时告诉记者:目前国家马上要出台的半导体行业新的扶植政策,是在原18号文件遭遇世贸组织限制后,重新修正的政策。以前那种盲目求项目、给优惠的状态可能一去不复返。

  但面对国家间的产业竞争,中国的政策支持态度依旧非常敏感。计世资讯消费电子与半导体高级分析师李东宏告诉记者:“由于目前中国电子消费产品增长迅速,特别是电子成品代工制造业都聚集到中国内地地区。从运输成本考虑,芯片制造搬迁到中国也是必然趋势。”另外,中国从研发人员成本等多个角度都比美国和其他国家有较大的优势。

  中芯国际资深公关科长张家菱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只有大约58家的芯片生产厂实现量产,其中8英寸10个厂,12英寸的只有一个厂。大部分生产线只能生产微波炉等低档家电应用的芯片。”而面对80%芯片依靠进口的局面,中国半导体制造工厂的建设热情肯定不会低下来。

  半导体制造业正在形成向中国内地迁移的趋势,这也引起了其他国家政府的警觉。8月9日,中国商务部网站上刊发了一条情报,美国商务部已在两年前,针对半导体工厂外移对美经济和就业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认为,在信息产业、半导体和药品产业中,半导体产业在与中国同行竞争中最易失去优势。美国商务部已经开始为把工厂留在美国本土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在这种国家间的暗战中,最终很可能还是要归结到政策扶植上来。而如何辨析项目,可能是考验中国政府的一道题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