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烟气脱硫:“黄金产业”难点尚存

2006-11-14 00:00关键词:烟气脱硫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编者按:煤炭燃烧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燃煤电厂更是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来源。为了尽可能少地排放二氧化硫,我国燃煤机组还需安装约1.3亿千瓦装机的脱硫设施,这为烟气脱硫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但同时,一系列问题也显现出来。

    随着电力建设和电力生产飞速发展,我国烟气脱硫产业化取得了重要进展。截止到2005年底,建成投产的烟气脱硫机组容量由2000年底的500万千瓦上升到了5300万千瓦,约占火电装机容量的14%,其中1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有4400万千瓦,正在建设的烟气脱硫机组容量超过1亿千瓦。总体看,我国烟气脱硫产业已具备了每年承担近亿千瓦装机的脱硫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及总承包能力。

    烟气脱硫产业有着较大的市场空间,发展潜力较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却存在着脱硫市场无序竞争、缺乏核心技术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烟气脱硫产业化发展步入快车道,是业内人士关注的主要问题。 

    烟气脱硫产业化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国家加大对脱硫环保产业的支持,烟气脱硫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主任王志轩谈起这些如数家珍:

    首先我国初步建立了产业化发展的政策管理体系。其次,我国具备了能够满足脱硫市场要求的脱硫工程设计、建造能力。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进行了专项统计调查。调查表明,截至2005年底,全国针对火电厂烟气脱硫的工程公司有100多家。其中,拥有10万千瓦及以上烟气脱硫工程总承包业绩的公司将近50家,合同容量超过200万千瓦的有17家,超过1000万千瓦的有7家。第三是应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脱硫大型火电机组技术已成功运行。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我国已有石灰石—石膏湿法、喷雾干燥法、炉内喷钙等十多种工艺的脱硫装置在商业化运行或进行了工业示范。通过自主研发和在引进国外脱硫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已拥有了30万千瓦火电机组烟气脱硫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经过一年以上工程实践的检验;60万千瓦的烟气脱硫工程已投运。第四是脱硫设备国产化率已达到90%以上,部分工程国产化率已超过95%。第五是脱硫工程造价大幅度降低,新建大型燃煤机组的烟气脱硫千瓦造价已由“九五”末的500元降至200元左右,有的甚至更低。

    “截至2005年底,全国已有4400万千瓦1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脱硫装置投入运行,每年可削减二氧化硫230万吨。目前,约有1亿千瓦脱硫装置正在建设中。其中,电力环保有限公司投运的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投资的脱硫工程容量最多,达到580万千瓦。”王志轩欣慰地告诉记者。 

    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介绍了我国烟气脱硫产业发展进程之后,王志轩话锋一转:火电厂烟气脱硫爆发式发展速度带来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脱硫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背后还隐藏着值得关注的问题。

    脱硫公司良莠不齐,并且招标投标上存在低价竞争现象;国家缺乏对烟气脱硫设施进行科学评价的指标和要求,缺乏烟气脱硫装备技术规范。目前燃煤电厂烟气脱硫项目的标书、设计、施工、设备成套、监理、调试、运行等方面缺乏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千瓦造价只有200元钱,甚至低于100元,造价低难免导致设备的质量缩水,质量难以保证,维修的费用也会上去,二氧化硫的问题没解决,花的钱反而更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下降了。得不偿失啊!”王志轩语重心长地说。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烟气脱硫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虽有大幅提高,但核心的工艺技术和一些关键设备的制造技术仍依赖进口。尽管目前部分脱硫公司已基本具备独立完成30万千瓦及以下机组烟气脱硫工程的设计、施工、设备成套、调试等总承包的能力,但从烟气脱硫工艺技术方面看,我国许多企业并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大多数脱硫公司不仅要向国外公司支付技术引进费,而且每承建一套脱硫设施还需支付一定的技术使用费。王志轩说,“用于常规湿法脱硫工艺的除雾器、搅拌器、高性能阀门,重要的检测、采样一次元器件等一些关键设备仍需从国外进口。”

    据了解,目前已建成投产的烟气脱硫设施实际投运率还不足60%,减排二氧化硫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王志轩表示,“这与部分脱硫装置不能和主体工程同步投运,投运后达不到设计指标、不能连续稳定运行等有关。另外,部分老电厂的脱硫电价政策没有及时到位,有关部门对脱硫设施日常运行缺乏严格监管,使得有的电厂为获眼前经济利益故意停运脱硫设施。” 

    加强管理是发展关键

    “我国的脱硫公司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他们是有能力的,设备是有保障的,关键是必须加强管理。”王志轩认为。

    据了解,由于受火电投产高峰期及政策环境向好的影响,预计在未来10年内约有3亿千瓦燃煤机组需要安装烟气脱硫设施,2006年、2007年烟气脱硫设施投运或建成容量将分别达到4500万千瓦、5000万千瓦左右。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电价支持政策,对安装并按规定运行烟气脱硫设施的机组,上网电价每千瓦时提高0.015元。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安装烟气脱硫设施的机组优先上网,年发电时间可高于没有安装烟气脱硫设施的机组。这些政策性措施将有效促进烟气脱硫产业的发展。

    王志轩介绍说,国家将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快脱硫产业化发展步伐。一是加大对脱硫公司的监管力度,依托市场有序竞争,有效调节从事脱硫产业的公司数量;二是加强对已建成脱硫装置的运行管理,确保已建成的脱硫装置与主机同步可靠运行,并加大对停运脱硫装置偷排二氧化硫企业的处罚力度,追究相关企业领导人的责任;三是继续加强对脱硫公司的登记评价和工程后评估工作,对通过工程后评估,证明具有实际工程应用效果和发展潜力的自主创新的脱硫工艺技术及关键设备,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四是加快组建火电厂烟气脱硫协作网,促进火电厂脱硫装置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五是加快完善技术规范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技术协作自律机制的建立;六是进一步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脱硫公司和设备制造企业的扶持力度。

合同容量超过4000MW且投运容量超过200MW的脱硫公司

 序号   单位名称  合同容量(MW)  投运容量(MW)
 1  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24710  5800
 2  武汉凯迪电力环保有限公司  24140  5510
 3  北京博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17860  3060
 4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15720  820
 5  浙江天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12655  1005
 6  江苏苏源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0215  3820
 7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8277  1107
 8  国华荏原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5260  1000
 9    北京国电清新环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4250  200

    注:截至2005年底的数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烟气脱硫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