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沪电力员工月薪两万?

2007-02-15 00:00关键词:电力电力员工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春节就快到了,中国各公司、单位都在做年终总结、给员工发放奖金。网民匿名把工资单和年终奖发布到网上,即所谓拿出来“晒一晒”,成了节前网络上最流行的活动之一。过去相对隐秘的各行各业收入在网上曝光,网民形象地称之为“晒”工资。 

    “我在新疆某电视台工作,扣完三金后,基本工资605元+210元交通误餐补贴+平均1300元的节目经费+6000元过节费(包含十一、五一、春节、元旦)=2615元/月,31380元/年”。为了取信于众,许多“参晒队员”还扫描工资条然后上传,工资条项目完备、数字清楚。 

    据统计,网上“晒”出的工资条已经涉及到中国绝大部分行业,其中教育、石油石化、政府机关、银行、邮政是最受关注的五个行业;从收入水平上,电信、电力、有线电视等部分由事业单位改制后的企业被列为收入最高的企业。而上海、北京、深圳、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平均工资水平较高。

    在“晒”工资时,网民一般不透露真实姓名,也不公开所在单位具体名称。收入丰厚的网民往往比较得意,工资不高的人则会抱怨收入低。

    有网民将“晒”工资者分为三类:优越炫富型,收入丰厚的人,想获得被认同的优越感和成就感;攀比抱怨型,占大多数,想显得出类拔萃、或者宣泄对自己收入的不满;探听交流型,希望借助信息交流,达到知己知彼的目的。

    在人们收入差不多的年代,不用看工资条,就能从职业、职位和工龄估算出一个人的收入状况,而在薪酬市场化的现在,他人的收入越来越难以猜度。而网络使人们互通信息越来越方便了,因此“晒”工资在网民中流传开来。

    有网民评论道:“这样的工资秀没有任何意义,很多人‘晒’出来的工资要不就惨得要命,要不就高得吓人。无论是出于攀比,还是存心抱怨,都不是健康的生活心态,不值得推广。” 

    甚至有网民认为,“晒”工资显示了当代大众生活价值观的单薄和单调。 

    但支持“晒”工资的人称,网络“晒”工资使人们能够了解各行业的工资水平,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 

    一位社会学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实际上体现了人们对于信息开放的心理需求。

  网上的劳资博弈

    “晒工资”其实孕育了新一轮的劳资博弈。连日来,广西靖民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覃江旺不断接到下属增加工资的要求。“增加工资的依据是网上下载的各式各样工资条,还包括不同城市的物价水平,甚至这几年物价上涨速度。” 

   民营企业面临这样的尴尬局面,企事业单位中高层领导也面临困境。通过“晒工资”发现一线工作人员比中层管理干部收入少了近2万元。广西一家事业单位的员工采用网络联系、“集体怠工”的方式,给中高层领导施加压力。

    “扣钱的因素多,嘉奖的分值少,领导一天到晚‘酒桌办公’,我们收入水平却不见涨,谁的心里能平衡?”员工梁祥说。

   浙江大学博士杨天保认为,“晒工资”折射出在物价上扬过程中劳动力价值水平的再认证过程。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低水平重复劳动基础上的低工资、低待遇、资方高利润将逐渐成为历史。工资与物价水平联动、企业利润在劳资双方中进一步分配是必然趋势。

  折射出多重难题

    记者采访的多位经济、社会和劳动社会保障问题的专家普遍认为,“晒工资”折射出中国在人口红利效应逐渐递减情况下,如何破解劳动力价值评估的多重难题。 

    难题一:熟练劳动力价值增长乏力。跨国猎头公司Christian的亚太区高层管理者乔治·布朗认为,中国工作3年以上的熟练员工报酬仅相当于欧洲在华企业的1/2—2/3,增长幅度也很慢,这很不适应劳动力价值的再提升。

    难题二:员工无法分享企业成长“红利”。知名企业往往通过发行内部股票、年终红利等方式,体现劳动力价值,而国内企业的思维还相对狭隘,导致劳动力缺乏持续的工作动力。杨天保说:“资方和管理层还固守在传统思维中,尚未找到如何面临共享价值的渠道。” 

   难题三:综合评估体系难以确立。除了工资和奖金外,带薪休假和培训时间也是体现劳动力价值的重要手段。乔治·布朗认为,中国人常说的“七年之痒”“工作乏力”,核心原因在于看不到自己的上升空间,这也是跨国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份电力员工的工资单

    2月12日,一位自称“上海电力系统员工”的网友向新民网报料,称自己2007年1月份的工资单上开出的工资、补贴工资、双薪工资、员工奖金之和达到两万两千多元。
网友晒工资晒出两万月薪

   根据这份“电力系统2007年1月工资单”,“10岗2薪”的电力员工“员工工资”包括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基础工资、辅助工资、超电量奖、工资补发、加班费用、其他费用、工资补扣、煤气费、洗理补贴、电费补贴、交通补贴、独生子女贴、百日安全奖、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纳税基数等22项明细科目。

    “补贴工资”包括通讯补贴、伙食补贴等;“双薪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等;“员工奖金”包括年终迎检嘉奖、综合效益奖励金、电费回收岗位责任金奖、电费回收管理过程奖、安全风险金奖、安全管理过程奖和线损考核奖。 

    以上四部分构成月收入,月结22711.76元。 

  上海电力公司:高得离谱!

    2月12日上午,新民网向上海电力公司进行求证。 

    对于工资单上的众多明细科目是否准确以及对2万月薪的看法,上海电力一位员工表示,很难讲,因为电力系统部门很多,不同部门工资单的明细科目可能都不同,“我的工资单不是这样的”;另一位人事部员工表示:“(从明细科目设置看)不能排除这份工资单存在的可能性”,不过他也认为两万块这个数字“高得离谱!” 

    上海电力人事部门对新民网说,该工资单的“员工工资”有一处有明显“漏洞”:“纳税基数3925.34,扣个人所得税684.79,算法有问题,根据纳税基数算不出后面的税额”。 

  “晒工资”晒出的沉重

    “晒工资”的“晒”字意味无穷,一不小心,晒出了饮食男女的万般心态,更晒出了一个时代的现状和一些人的沉重。

   “晒工资”晒出了民生实况。有人感叹,“现在什么都在涨,就是不见工资涨”、“工资涨一点,物价蹿一截”,这样的怨言反映了一些地方人们工资的涨速低于物价的涨速,百姓由此感叹生活成本攀高,生活压力在增大。

   “晒工资”晒出了行业、地区间收入差距,晒出了贫富差距加大。从晒在网上的工资条来看,石油、电力、电讯等行业的员工收入,普遍比军人、教师的收入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垄断行业不正常的高收入和一些行业不正常的低收入,让人感到分配不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晒工资”晒出了一部分人的心态失衡。报道称,27.5%的人感叹“某些职业工资高得让人无法接受”,透露出公众的心态有不满,有愤懑,也有失望。这种不平衡感往往会加剧不同人群间的对立情绪,这是一个令人关注的警示。

    “晒工资”,有人晒出了骄矜,有人晒出了悲凉;有人晒出了自得,有人晒出了忧患……笔者认为,与盘点“晒工资”无意中暴露的隐秘相比,我们更需关注的是,造成这些现状的幕后推手。

    有经济学家认为,机会不平等使得当前贫富差距拉得更大,而造成机会不平等的原因是腐败和垄断。因此,从表面上看,“晒工资”晒出了不同个体的收入状况、不同个体的欢愉和悲辛,实质上,则晒出了现实中的分配秩序,晒出了垄断行业的霸道,更晒出了某些乱权者侵吞公共财富的现实。

&nbs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查看更多>电力员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