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到了梅溪,道路两侧满是被积雪压垮的树竹,他们一路清障一路“挪”,到达山顶时已是中午。山上一片白茫茫,雨雾缭绕,能见度非常低。逮着雨雾稍稍散开的间隙,他们操控无人机对220千伏安溪线84号塔附近导线开展除冰作业。1次,2次,3次……多次撞击下,覆冰一点点松动,最终脱落下来。
这是2024年2月浙江持续性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期间的一个场景。彼时寒潮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创下2008年后新高,为历史同期罕见。
大多数人已经淡忘了11个月前的凛冽,但对亲身经历抗冰保电的电力员工而言,当时的一切细节仍历历在目。“下山时已是傍晚,路很滑,每个人都摔了。我背上也有‘覆冰’,就像穿了铠甲。”焦晓鹏回忆道。
眼下,冷空气一波接着一波南下,浙江又将开启“速冻模式”。浙江电网准备好应对新一轮“湿冷魔法”攻击了吗?
“湿冷魔法”可怕在哪儿?
“低温雨雪天气时,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输电线路均有可能覆冰。”焦晓鹏说。输电线路覆冰是造成电网灾害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1950年以来,我国湖南、宁夏、湖北、河南、青海、贵州、云南、四川等地电网都遭受过冰雪灾害。其中,2008年,我国南部发生大面积电网冰灾,造成近3.7万条10千伏及以上电力线路、2016座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停运,10千伏及以上杆塔倒塌及损坏超31万基。当年浙江电网遭遇了有气象系统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冰灾,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国外也深受其扰。公开数据显示,1984至2006年,美国有5%的电网事故由冰灾引起。其中,2021年美国冬季冰灾导致得克萨斯州超过380万用户失去电力供应,损失负荷近2万兆瓦。
看似轻盈的覆冰为何对输电线路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可能有些难以想象,但覆冰确实能把钢芯导线拉断。”国网湖州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主管张鹏对电网冰灾有着深刻的认识。
覆冰对输电线路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电气故障和机械损伤两个方面。电气故障主要是指因绝缘子闪络、导线舞动、脱冰跳跃等发生的短路跳闸。而机械损伤则是指在覆冰厚度超过限定值时,输电线路“不堪重负”而出现的断线、倒塔等严重现象。
“输电线路覆冰的发生机理纷繁复杂,涉及气象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电工学、热力学等多学科,有极大的随机性、不可预见性,是极具挑战的科学技术难题。”张鹏说。
寒潮之下,浙江电网如何应对?
浙江山区广且海拔高,处于我国西北向冻雨带末端,当地冬季湿度大,每逢寒潮,高山区极易覆冰。此外,浙江还是典型的电力受端省份,外来电占比超三分之一。如何护送每一度来之不易的电平稳穿越寒潮、抵达用户,是每年迎峰度冬期间的必答题。
解题的第一个关键字是“抗”,也就是对输电线路抗冰能力开展校核和补强。2024年12月10日,220千伏安溪线抗冰改造工程完工,这是当年浙江省内诸多抗冰改造工程中的重头戏。该工程将改造段设计覆冰厚度从15毫米提升到20毫米。同时,通过选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钢材、改钢芯铝绞线为抗拉强度为1.6倍的钢芯铝合金绞线、直线塔改耐张塔等多样化技术手段,有效提升输电线路自身的抗覆冰能力。
国网浙江电力数据显示,2024年,该公司累计校核2.1万余基铁塔,完成147条输电线路抗冰补强,其中包含了±800千伏线路1条、±500千伏线路1条、500千伏线路43条、220千伏及以下线路102条。
第二个关键词是“测”,即提升对输电线路覆冰的监测、感知能力。回顾2024年年初寒潮,浙江电网部分线路在36小时内覆冰厚度即超过设计值,比历史同期快了近60小时,覆冰速度之快打破历史记录。
新趋势的出现对电网企业实时掌握输电线路运行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应对此问题,2024年,国网浙江电力新建了15座标准化观冰站,加密部署拉力传感、微气象等覆冰监测装置,健全覆冰监测网络,实现203回易覆冰线路重点区段全覆盖及通道环境全感知。
第三个关键词是“融”,即综合应用除融冰手段及时干预,避免覆冰厚度超过输电线路的承载能力。当前,国网浙江电力除融冰能力正全方位提升。主流的融除冰手段主要有机械除冰和直流融冰两种。机械除冰主要采用人工、无人机、除冰机器人等方式。而直流融冰是指通过向输电线路送入直流电,使导线或避雷线发热从而融化覆冰。2024年,国网浙江电力对38回500千伏易覆冰线路开展融冰改造,新增4座500千伏固定式融冰装置和2套500千伏移动融冰装置。
今年1月9日,±800千伏金塘输电线路地线直流融冰改造工程竣工投运。至此,±800千伏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800千伏宁夏灵州-浙江绍兴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800千伏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三大“西电入浙”特高压工程地线均具备了直流融冰能力。
“近年来,地线逐步升级为复合光缆地线,不仅需要扛雷,还承担着通讯重任。”张鹏说,地线又称避雷线。输电线路地线架设在铁塔顶部,不承担输送电流任务,相比于带电导线,地线在寒潮天气下更容易发生严重覆冰。而地线(OPGW光缆)一旦断裂,将直接导致电力通信业务中断,还有可能搭接到下方导线上导致跳闸,影响电网安全。从导线融冰到地线融冰,国网浙江电力全方位提升冰灾防御水平的信念坚决有力。
未来,还可如何继续发力?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繁,逐渐成为新的常态。“即便全力防御,依然不能高枕无忧。谁都不知道下一次寒潮会不会更猛。”张鹏说。
寒潮或将更猛烈?那不如将防御关口再前移一点。
2024年11月25日晚,浙江迎来下半年首场寒潮,部分山区出现冰冻。国网浙江电力在嵊州完成浙江省首次输电线路防冰涂料试点涂覆,探索电网防冰抗冰新途径。该涂料具备“荷叶疏水”“光热吸能”等特性,能够达到防冰疏水的效果,使冰雪难以附着在输电线路上。以往这种材料多应用于船舶、飞行器、道路等交通领域,在输电领域尚未大范围应用,“尝鲜”效果值得期待。
此外,“微地形”概念在业内也已成为新的焦点。
“微地形”是大地形中局部小范围地形,其地理特征如高山、垭口、峡谷等会使风速、湿度等气象因子发生显著变化,导致输电线路覆冰风险大幅增加。
充分考虑覆冰“微地形”气象环境,或可探讨,在规划阶段尽力避开,在设计阶段进行差异化补强设计,是否能从源头上减少输电线路覆冰事件发生?
不过,“微地形”多存在于交通不发达的偏远地区,气象信息获取存在点位少、难度大的问题。同时,现有输电线路主要采用统一化标准设计,难以做到细分到某几基塔的差异化设计。此外,输电线路路径选择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很多,比如是否符合地方规划,覆冰往往不是首要的决定性因素。
如此看来,推动电网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不仅需要电网企业全力以赴,更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姚羽霞 徐梓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电网规划建设的决定》,提高四川省电网建设项目审批效能,加快全省电网规划建设,着力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要,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研究起草了《关于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电网规划建设的决定
近日,丽江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全市园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氢能方面,金山高新区聚焦氢能、低空经济、数字经济,打造“全省氢能研发应用全产业链示范区”,布局绿氢制备、储运,新型建材及装备制造项目。金山高新区投资2500万元完成东山片区398亩“标准地”建设,2024年出让“标准地”156.6
6月30日,广东电网公司“两个工程”同步移交试点工程——中山110千伏源和智能变电站投运。据了解,该工程实现实体工程与数字工程(以下简称“两个工程”)同步投运,该工程在电网建设第一环节建成数字电网,实现实体工程与数字工程同步移交生产运行,可有效提高建设、移交、维护、检修效率,避免电网工程
7月3日,随着甘肃兰州西新Ⅰ线、西子Ⅰ线恢复带电运行,甘肃电网首个330千伏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工程在330千伏兰州西变电站投运。该工程的投运,完成了西新Ⅰ线、西子Ⅰ线间隔互换,实现西新Ⅰ线与西树线出串运行,进一步提升了兰州城区主网的运行安全性。该工程的投运标志着甘肃中部电网
全球绿色低碳浪潮下,中国绿色认证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2025—2030年中国绿色认证服务行业全景评估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2020—2024年中国绿色认证市场规模从28亿元激增至1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5.7%,远超全球平均水平,预计2030年将突破800亿元。本文将深入梳理南方电网公司绿色低碳评价认
近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架空输电线路三维正向设计交互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可开展架空输电线路一键标准化三维设计,为电网设计、运维等多阶段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据介绍,“正向设计”是指从设计构思出发,通过参数化建模,将抽象概念逐步转化为三维模型的创新设计方法。
在广东韶关新丰县低空经济总部,众多企业动工建设,用电需求快速增长。广东电网公司韶关新丰供电局计划在园区铺设新电缆以提升供电能力。管道铺设前,该局试用南方电网公司首个机器蛇开展智慧检测。“目前我们正对10千伏横江线电缆管道进行检测。”韶关新丰供电局工程部副经理赵志旋说,在园区道路建设
6月30日,广东电网公司“两个工程”同步移交试点工程——中山110千伏源和智能变电站投运。据了解,该工程实现实体工程与数字工程(以下简称“两个工程”)同步投运,该工程在电网建设第一环节建成数字电网,实现实体工程与数字工程同步移交生产运行,可有效提高建设、移交、维护、检修效率,避免电网工程
近日,老挝国家输电网公司(EDL-T)运维人员应用中国喷火无人机对老挝23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进行高空异物清除。这是老挝电网首次应用喷火无人机,为老挝电网智能化运维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据悉,输电运维人员通过无人机巡检发现230千伏帕腊—纳塞通106号塔上相绝缘子被一长条形塑料薄膜缠绕。经综合研判,
近日,2025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光伏帮扶站配套电网工程(改造项目)竣工。据悉,该工程建设耗时60天,覆盖11个旗县(市区)、串联46座光伏帮扶电站。工程累计新建及改造10千伏输电线路173.5千米,安装柱上断路器69台、高压计量装置60套,项目投运后,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53兆瓦,与火电电站相比,预计每年
随着高温天气不断持续,用电负荷节节攀升,电网迎来一年一度的“迎峰度夏”关键期。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近日,国网涡阳县供电公司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变电站开展巡视检查,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全力确保电网平稳度夏。面对高温、高负荷、强对流天气等多重考验,该公司周密部署,制定详细的迎峰度夏巡
无人机高效自主巡检,人工智能辅助主动抢修,“智慧向导”服务分布式光伏发展……江苏淮安供电公司深入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促进线路巡检、配网抢修等工作更高效、更精益——6月23日9时许,江苏淮安供电公司无人机作业中心五级职员张帆在无人机管控微应用系统上“一键操作”,20架无人机从位于
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无人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众多行业的发展格局。电力领域,无人机正成为电网智能化升级的“标配”。通过无人机、智能算法与数字化平台的深度融合,为电力行业提供安全高效、精准、智能、可扩展的巡检解决方案。无人机巡检正努力实现从“单一巡检工具”到“全流程数智化巡
6月15日,浙江电网正式迎来一年一度的迎峰度夏用电负荷高峰。根据预测,今夏浙江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达到1.33亿千瓦,同比增长8%,这对浙江电力保供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为应对即将到来的用电高峰,浙江电网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以加强电网建设为重要抓手,持续补强网架结构,增强供电能力。6月14日,随
6月10日,在云南怒江海拔4000米的雪山之巅,一架搭载红外相机的无人机正对输电线路进行精准测温,实时数据通过中继无人机回传至山脚控制系统。这是云南电网公司创新应用无人机“中继组网”技术开展高海拔输电线路巡检的场景。目前,该公司已成功实现怒江6条雪山输电线路无人机巡视全覆盖,整体运维效率
5月27日,国网江苏南京供电公司利用无人机固定机场,完成110千伏隐龙变电站配电电缆密集通道的全自动巡检,进一步拓展无人机巡检场景。无人机固定机场深度融合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实现无人机作业全自动化监控与管理,涵盖任务规划、飞行执行、数据采集、状态反馈等关键环节,确保无人机作业的安全性与
5月28日至29日,迁西板栗精品示范园认购权竞拍暨古栗树认养活动在迁西县举行。此次活动汇聚了中国土畜进出口商会、昌黎果树研究所、北京农学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以及坚果行业百强企业代表、板栗客商共150余人,共同见证迁西板栗产业的蓬勃发展。活动期间,国网迁西县供电公司全力投入保电工作,以全方
5月23日,安装在山东济南市莱芜区110千伏汇文线一基铁塔上的多维监测集成传感器发出导线舞动告警信息。莱芜供电公司输电智能监控中心员工吴涛点击多物理量集成传感器在线监测平台,查看导线周边环境和导线温度、电流等信息,初步分析为地区微气象导致线路舞动超限,并通知巡线人员到现场排查。近年来,
南网报讯《国资报告》近日报道,国务院国资委积极部署“AI+”专项行动,推动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更好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据报道,南方电网公司首席人工智能官李鹏在第十一期“现代新国企”研讨会上分享了南方电网公司落地人工智能应用的举措与经验。李鹏介绍,传统电网技术存在算不了、算不准
怒江供电局引入Matrice4D系列中继无人机开启智能巡检新时代,冲破高黎贡山3000米雪线,单次作业覆盖范围激增3倍,35分钟完成昔日8小时的艰险巡检,效率飙升500%。高黎贡山每年因大雪封山长达5个月,积雪厚度超过4米。海拔3000米的雪线附近有200基输电杆塔,需要步行登山8小时才能到达指定巡检地点,巡
当前,四川省正值夏收、夏种关键期,全省930多万亩冬小麦陆续成熟。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加强省、市、县供电公司三级联动,预测用电负荷,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全力做好供电服务。该公司为粮食生产企业开通夏收办电绿色通道,推行“一站式”服务;为农业合作社配备专属客户经理,建立“一企一档”用电
5月19日清晨,丰宁公司大阁镇供电所站长王建国带着台区经理孙青龙和无人机飞手李明,穿行在银白的千亩梨园土地上。他们的工具包里除了验电笔、绝缘胶带,还装着新打印的《农户用电需求清单》。“老丁,这个配电箱温度异常,咱们得给线路进行维护了。”在监测系统发出预警后,两人立刻丁秀海的梨园基地
7月7日11时,为应对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可能带来的强风暴雨影响,国网浙江电力将防台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按照“防、避、抢”的原则,提前统筹部署电网运维、应急抢修等各项工作,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7月7日,国网浙江电力员工在温州洞头对沿海线路设备进行特巡。李慧促摄台风
连日来,浙江全省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带动用电负荷快速攀升。据预测,浙江电网今夏最高用电负荷将同比增长7.8%。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从源网荷储四方面发力,全力保障电力可靠供应。为增加有效供给,国网浙江电力加快新增电源并网,今年已累计新增并网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预计可增加高峰时段供电能
近日,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在淳安县安装的配电网量子开关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浙西山区线路主线5G量子开关实现全覆盖,为山区电网平稳度夏增添了一道坚实的科技屏障。作为浙江省面积最大的县,淳安县夏季高温高湿、雷暴多发,山区电网线路长、环境复杂,传统运维模式在迎峰度夏期间面临巨大压力。随着“5G
7月1日,浙江电力交易中心、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共同举办2025年浙江电力市场服务春风行动(杭州站),针对全市场主体多渠道联合开展电力政策培训会,累计培训市场主体超5500余人。随着浙江电力市场“春风行动”最后一站——杭州站的结束,标志着为期3个月、覆盖11家地市的首轮走访圆满收官。截至目前,“
7月2日,随着智能巡检系统指令的下达,一架无人机从固定机巢起飞,对500千伏兰亭变高空设备开展精准扫描;地面机器狗灵活穿梭于500千伏兰亭变地面设备间,探查各类隐患;固定摄像头则全天候“站岗”监控。这流畅的配合,标志着国网浙江电力构建的“空天地”一体智能巡检系统标准化工作在绍兴成功落地。
又是一年迎峰度夏季。数据显示,截至7月1日,今夏浙江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已13次超过1亿千瓦。随着梅雨消散,副高北上,高温成为主导。气象部门预测,本周浙江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将超过38#x2103;,意味着浙江电网进入常态化负荷过亿阶段,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进入关键时刻。这几年,高温引发电力供应紧张,持
2025年6月20日-21日,以“人工智能深化协同,能源科技求索创新”为主题的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会上,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总经理朱炯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在电网中的探索研究与创新实践”的主旨报告。经专家同意,在此分享报告PPT,欢迎品读。来源:清华大
当前,我国多地已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带动用电负荷增长,电网迎峰度夏进入关键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决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坚持“全网一盘棋”,统筹部署、精益管理建好度夏重点工程,确保攀西优化改造、安徽潘集500千伏输变电等140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按期投产,提升电网供电保障能力,为电网安全
6月30日,从浙江电力交易中心获悉,1-6月浙江在省间交易市场中,通过月度、月内集中竞价交易,组织开展省间绿电交易15场,共计成交绿电13.82亿千瓦时,较2024年全年增长154%。为推动省间绿电交易,国网浙江电力在消纳省内新能源的同时,通过内部挖掘低谷消纳空间,主动联系有关新能源外送大省,先后促
“AI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已成行业流行语。近年来,在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和AI大模型技术应用的双重驱动下,全国算力产业的用电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随着以阿里和杭州六小龙等为代表的一批人工智能产业的不断升温,据统计,今年以来,浙江算力产业带来的用电增长已超过20%。算力“吃电”
6月16日,浙江嘉兴供电公司客户经理王昱哲和同事带着“电力-算力能碳跨网调节实施方案”,来到位于嘉兴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的长三角·平湖润泽国际信息港走访客户。“今年中心的算力利用率同比增长了近30%。”企业工程负责人刘京峰说。当前,嘉兴聚力打造长三角智算中心,目前已建成4座包括长三角·平湖润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