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小湾电站还要不断追求完美

2007-11-05 17:06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电力新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小湾电站还要不断追求完美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静夷

  
  何惜青春成白发,喜看水电展新篇。
  惊涛骇浪犹萦梦,高峡平湖别有天;
  四化征途堪再战,丹心捧向红旗前。
  这是谭靖夷院士入党之夜写下的《六十一岁入党抒怀》中的诗句。
  谭靖夷,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半个多世纪的水电生涯中,他参与大中型水电及水利枢纽工程20余座,被誉为"从江河里走出的院士"。
  还有五强溪水电站、漫湾水电站、东风水电站、二滩水电站、大朝山水电站、长江三峡工程等。
  在澜沧江水电开发中,谭靖夷先后担任小湾水电站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澜沧江流域水电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澜沧江流域水电工程质量专家组顾问,曾多次深入小湾工地现场,对工程建设提出过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对一些重要技术难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小湾电站大坝是世界第一座300米级高拱坝,记得5年前,两院院士潘家铮曾引用"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形容工程建设之艰难。近年来,我们国家高拱坝施工技术水平提高很快,您作为澜沧江流域水电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怎样看待作为世界高拱坝建设标志性工程的小湾电站对我国高拱坝建设的贡献?  
  谭静夷:对小湾建设水平的客观评价,不能说是哪一个设计院、业主、或施工单位的成就,应该是国家总体科技水平的体现。  
  50年以前,建小湾这样一个集纳众多难题的巨型水电站是不可能的,不管是管理水平还是建设水平都很难达到。包括引进高技术设备也是很困难的。5年或更早以前,建设小湾电站仍是非常艰难的事,从设计到施工等,都有很多东西要探索。"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潘老(潘家铮)提出来的,它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当时建设的现状。而现在,中国高坝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就是高拱坝,高度在200米,至少150米以上。例如锦屏一级水电站(305米),小湾(高294.5米)、溪洛渡(高278米)、拉西瓦(高260米)等。有的专家提出拱坝高度可达500米,这并非空想。只要有适宜的地形、地质条件和建坝的环境条件,如果确有必要,建500米级特高拱坝,在工程技术上已经不存在无法逾越的障碍。从高拱坝建设发展角度讲,小湾的建设实践,为中国高拱坝建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对中国高拱坝建设功不可没,起的推动作用非常大。  
  当然,评价大坝要放在大环境下,这样就不会把自己看得过高或者过低。干一个大水电工程离不开具体建设的实践,假如全国水平很高,但是具体干工程的没有高度责任心,没有经过很好的培训,思想、技术、认识水平都不高,也是不可能的。小湾工程建设中,我们的业主、设计、施工、监理都倾注了心血,小湾大坝的渐成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整个工程建设当中得到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科研单位以及各方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没有这些是不可能的,要看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怎样评价小湾电站建设,要把小湾放在更高的高度来看,不论是坝基开挖还是地基处理、混凝土浇筑,质量方面都在专家组设想的范围内,没有出现不正常的现象,并且一旦指出问题,小湾电站能接收外界的意见并且迅速做出反应。  
  记得今年4月,专家组曾经提出问题,这次来看,基本上都落实了,接受了意见。这里要特别指出,上次来对大坝混凝土整体性曾经提出一些意见。没想到这次来,我们的建设人员已经开始采用角磨机,将两块混凝土粘连处打毛,粘连效果很好,比专家组提出来的方案环保,并且成本低。这说明我们的小湾施工人员是动了脑筋。这在外界看来可能是小事,但是从高拱坝建设的要求看来,没有小事。  
  只要严格管理,技术施工可以建出质量好的电站。到达一个标准后,不能懈怠,好了还要更好,不能各项指标合格后就按部就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在小湾曾经提出工程质量"完美无缺,无疵可求"。现在小湾施工质量可以同三峡三期相媲美,但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情,完美作为目标可能太高,但是作为境界是可以的。我们要向完美的境界努力。我们不能挑剔工程,首先要合格,其次要不断地在以前的基础上更好。  
  记者:如果把电站比作孩子的话,比起三峡、拉西瓦、溪洛渡、向家坝电站等电站,小湾电站属于先天条件不算太好的孩子。作为专家,您如何评价小湾电站后天的努力?  
  谭静夷:对质量,小湾还应该不断努力,不能到此为止。作为技术特点,小湾确实和其他电站不一样。首先坝基的地质缺陷是同期高坝没有的,属于天生的。比如,河床坝基还有卸荷回弹变形,在国内是没有出现的,这些都已经解决和正在解决。当然,这不是设计的问题,也不是勘探的责任,不是业主的管理不好,从地质缺陷来说,各方都是努力的。
  小湾工程建设汇聚了诸多的难题和挑战:大坝为300米级抛物线型混凝土双曲拱坝,880万立方米大坝混凝土施工,位居当今世界已建和在建中最高的双曲拱坝前列,大坝建在高地震烈度区,大坝坝基应力高,混凝土施工工艺要求严、温控防裂措施复杂以及高强度浇筑;大跨度地下厂房洞室群,高水头、大参数的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制造调试、安装等均属世界先进水平;施工区域内地形陡峭,场地狭窄,地质构造复杂,地表岩层破碎,卸荷普遍较深,施工干扰大,形成立体交叉作业,两岸坝肩及缆机基础开挖形成近700米的高边坡等给建设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作为一个工程,要做到国家放心、人民放心、子孙放心。小湾电站2号山梁曾出现蠕滑变形,造了1000多个孔,进行预应力锚索施工,这些施工技术已经在为其他电站提供宝贵经验了。贵州省的三板溪电站就借鉴了小湾经验,请了水电八局的施工队,不到三个月处理了同类事情。这说明,我们建设大坝的经验资源都是共享的,这也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经验资源共享了,出现同类问题,不仅在小湾能解决,在其他地方也能解决,这也是小湾的贡献之一。  
  记者:在交流会上,您曾经提出别的高坝要到小湾学习经验,当然您是指固结灌浆,那除此以外,您认为小湾哪些方面还值得关注呢?  
  谭静夷:小湾固结灌浆目前累计打了81000米深的孔,没有打断一根水管,这也是奇迹,这说明我们是认真的。  
  固结灌浆不能单看作施工技术方面的事情,管理也必须达到高水平才行。我曾经到溪洛渡还有很多同期电站,让他们到小湾学习。在小湾取得的好成绩,比如在质量安全方面取得的好成绩,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电站,这不能看作小事情。大坝到现在没有发现裂缝,还可以提高,不要止步于前,要高度重视。  
  我认为施工企业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工程建成艺术品。科技创新不但要促进工程内在质量的提高,在外观上给人的感官也应该是优美的,并与环境相协调,这才称得上艺术品。我还认为,对质量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记者:小湾电站承载着许多水电院士专家倾注的心血,而很多高挑战性的科技难关都已经或正在被我们的院士专家和水电建设者们共同在实践中解决,您作为多年从事水电的院士,希望您能给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提出一些要求。  
  谭静夷:我认为水电事业是大有作为的事业,是锻炼人的大舞台。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要有奉献精神,在科技创新中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而不是百分之九十的精力。百分之百的投入,是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要建设一个工程就要把它建好。科技创新首先要保证安全、质量。个人的认识有限,而客观世界无限。但只要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勇于改革创新,定能登上科技高峰。(白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新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