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能够替代部分煤炭的可再生能源只有大水电

2007-11-14 15:37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水电开发能源可再生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网讯 “今后二三十年,能够真正替代部分煤炭的可再生能源只能是大水电。”近日,潘家铮院士于北京在为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所做的“中国的水电开发与争议”专题讲座中说,“近年来,反坝反水电成了一种时髦,片面引用数据和不实的资料,夸大大坝和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用静止的眼光看人类社会发展进程,误导社会舆论”。

  10月29日,潘家铮院士应邀为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做专题业务讲座。他围绕我国的水电开发与争议,向能源主管部门的官员们介绍了他对我国水电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他认为,今后二三十年,是决定我们国家能否真正富强、民族能否真正振兴的关键时期,人均GDP要从2000美元增加到5000美元以上,能源需求将会迅猛增长,在这段决定命运的时期内,能够真正替代部分煤炭的可再生能源只能是大水电。我国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达每年6万亿千瓦时,技术可利用量达每年2.47万亿千瓦时。特别是我国已完全掌握水电开发技术,加快开发水电具有现实可行性,是解决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他表示,在我国发展面临的耕地、水和能源及矿产资源三大制约因素中,最难解决的是能源制约。因为粮食和水是循环再生的,对粮食和水的需求不会无限增加,只要严格控制人口,珍惜土地,严禁浪费,厉行节约、大力治污,采用先进技术,我国是可以解决粮食和水的问题的。但能源资源,特别是煤、油、气都不可再生,对能源需求的增长看不到尽头,加上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严格,这是最不好解决的问题。

  他说,我国水电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制约阶段,首先是技术制约,刚解放时建设几十万千瓦的水电站都是遥不可及的,那时想开发大水电只是个梦想;之后又遇到资金制约,主要是因为实行计划经济,能源和电力建设全部由国家投资,加快水电建设受到资金的限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实力猛升,技术和资金问题都解决了,但又进入了第三阶段,也就是当前的移民和生态环境制约阶段。

  他认为,与任何事情一样,水电开发也是有利有弊的,要辨证地看待。近年来,反坝反水电成了一种时髦,片面引用数据和不实的资料,夸大大坝和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用静止的眼光看人类社会发展进程,误导社会舆论。他结合三峡工程建设全面地阐述了水电工程的防洪、航运、发电和环境效益,同时也谈了水电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土地淹没、搬迁移民、影响生物多样性等。他认为,土地是宝贵资源,水电开发应千方百计减少淹没,可以防护的要尽量防护;移民是水电建设的最大问题,过去在“左”的路线影响下,移民工作有严重失误,现在移民问题已得到充分重视,移民工作要认真细致、开诚布公,按照“建设一座电站,振兴一方经济、富庶一方人民、保护一方环境”的要求,把移民工作做好。

  他指出,现在有些“环保主义者”提出要“保护河流的原始生态”,从根本上否定开发水电,这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发展观的主题词是“发展观”,不是“停滞观”,生态是指自然界各种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状态,它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所谓的生态平衡是相对某一短暂时段而言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不平衡才推动着生物进化,不存在停滞的原始生态。他提出,要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力、优化、有序地开发水电,水电开发和生态环境可以做到双赢。

  此外,对保护水生生物、气候影响、拆坝和建坝等普遍关注的问题,潘家铮也进行了深入浅出、生动深刻的分析。(任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开发查看更多>能源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