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青海西宁750kV变电站GIS基础浇筑成功

2007-11-23 09:12来源:青海省电力公司关键词:GIS基础变电站GIS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7年11月19日,一个应该铭刻在青海电力公司建设史上的日子。这一天,青海送变电工程公司的建设者完成了青海省变电站历史上规模最大,混凝土方量最多,浇筑时间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西宁750kV变电站GIS基础。

  西宁750kV变电站的GIS基础全长138.35m,宽(含局部突出)为46.8米。共使用钢筋约430吨;混凝土总方量达到6650立方米,约16625吨,相比750kV官厅变电站的GIS基础,浇筑混凝土方量超出近一倍,为了保证质量采用了分段分层的浇筑方式,浇筑时间从2007年7月开始,11月完成,时间长达4个月。如何在海拔高、气候条件情况复杂、技术难度高、没有现成的施工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出色的完成施工任务,是横亘在以“创优夺奖”为目标的建设者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

  为了克服西宁750kV变电站GIS设备基础浇筑工作中出现的难题,青海省电力公司提前策划,多次邀请国内、省内专家、学者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项目部也积极总结多年来的施工经验,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一份施工方案从编写到审批,几易其稿,历时3个多月,是省内电力建设史上最慎重的施工方案。

  西宁750kV变电站GIS设备基础浇筑过程是一个充满科技创新的过程。施工人员采用3DMAX计算机技术模拟了GIS基础施工过程,独立研制开发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计算软件,不但将施工人员从大量的繁琐计算中解脱了出来,还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快捷。同时,在施工中大量采用了建设部推广应用的十项新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西宁750kV变电站GIS设备基础浇筑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4个月的施工中,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承担了太多的压力。特别是工程进入冬季施工以来,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他们不但兢兢业业地将GIS设备基础浇筑的工作误差控制在1毫米以内(远远高于国家优质工程规范要求),还牺牲了大量时间去GIS设备基础浇筑的暖棚内巡视,以防止个别农民工因为夜间室外温度太低,不愿去室外透气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西宁750kV变电站GIS设备基础浇筑工作的完成,标志着青海送变电工程公司的建设者胜利的克服了土建施工中的最大技术难题,并为西宁750kV变电站争创“鲁班奖”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