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技术正文

中国电力照亮东盟市场

2007-12-05 10:48来源:在线国际商报关键词:中国中国电力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列车以世界瞩目的发展速度展现着东方巨龙的活力。这辆列车动力之源也悄然发生一系列嬗变,“中国电力”作为关乎中国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其发展态势引人关注。

  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数年前,持续性“电荒”席卷全国,因缺电而导致的停电事件屡有发生,2004年全国城市用户由于缺电原因造成的停电时间高达9个多小时。电力供需形势的紧张造成人民生活的极大不便,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掣肘之患。而时至今日,2007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下降到6分钟,电力供需形势基本平衡。

  与此同时,中国电力企业开始走出国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特别是以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中国电力企业,借助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开发与合作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平台,积极开展与有关国家的合作。这一系列的变化,让我们不得不深究其因,中国电力发展总体情况如何?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飞速发展,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能源以及电力产业的合作现况和发展前景怎样?记者采访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干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际合作部副主任、高级经济师齐志强。

  运筹帷幄推进中国速度

  “十六大”五年以来,中国电力行业的建设步伐空前加快,四年来电力装机实现了4亿、5亿、6亿千瓦三次大的标志性跨越,到2006年底,全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已达6.24亿千瓦,四年年均增长15。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已经连续十二年位列世界第二位。全国电力装机今年底有望突破7亿千瓦。

  “这是中国的速度,也是世界的速度!”在采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干时,他面带微笑,言语间透露出对近几年中国电力行业飞速发展取得的成就的骄傲和对未来前景的信心,他接着说:“5年的时间,增加电力装机接近前52年的总和,电网220千伏及以上线路长度增加10万多公里,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前45年的总和。”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虽然极端天气气候频繁发生、用电负荷屡创新高、用电高速增长,但是全国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得到明显缓解。2003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特别是重工业快速发展,电力消费逐步复苏,增长迅猛。2003年到2006年用电量年均增长高达14.71,其中2004年最大电力缺口达到4000万千瓦。面对严峻的电力需求形势,电力工业通过加快电源电网建设、优化生产等多种措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大发展,供应能力显著增强,以最短的时间扭转了2003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煤电全面紧张的不利局面,今年高峰负荷最大电力缺口不到1000万千瓦,供需实现基本平衡。

  针对电力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中电联作为桥梁和纽带,为促进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做了哪些工作,取得怎样的成绩呢?

  据王永干秘书长介绍,中电联作为全国电力行业的协会组织,始终坚持社团组织在政府、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近几年,中电联积极围绕电力工业发展改革和行业企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工作,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大量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为反应企业合理诉求,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做了大量深入的工作。

  在推动企业发展方面,中电联积极推进2007年电煤购销和运输合同的顺利签订,开展电煤价格指数编制和发布工作,加大电力燃料质量的检验管理和计量管理的服务力度,引导企业及时适应市场变化,调整生产运行;同时,做好企业维权工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密切关注电煤市场,及时反应企业诉求,努力促进电煤价格稳定,推动煤电价格联动政策的完善、电价的深化改革,切实维护行业企业的合法权益;重点加强煤炭、铁路、交通等上下游产业的沟通,精心构建行业内电力企业交流的平台,推动和谐行业的建设。

  在推动国际合作方面,中电联在巩固和保持已有的展会品牌项目的基础上,利用中国贸促会电力行业委员会的资源优势,创新和拓展新的服务领域;积极组织参与国际培训和国际交流,寻求电力行业间的技术与商务合作;收集整理和发布国际电力市场需求、国际电力改革等信息,为国内电力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优势互补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飞速发展,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能源以及电力产业的合作现况和发展前景怎样?针对这一疑问,齐志强副主任娓娓道来。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能源合作存在明显互补优势。东盟国家巨大的电力缺口带来了对技术装备和工程设计、建设方面的需求。

  以印尼为例:印尼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电力需求增长较快,而电网建设相对落后。印尼全国2.17亿人口,用电普及率仅为56,目前只有一个电网即爪哇-巴厘-马都拉电网,存在巨大的电力缺口。为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印尼政府决定从2006年到2015年投资413.7亿美元进行电站和电网建设。同时,印尼号称千岛之国,岛屿与岛屿之间距离还都比较大,电网连接不太方便。而我国电力工业十分成熟,尤其是小火电机组正逐步被取代,互补优势明显。

  作为我国优势产业的电力工业在设计、工程建设、设备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未来加大开拓东盟电力能源工业市场,将为我国电力资源整合和电力资源开发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面向东盟的电力工业开发和合作,将成为继“西电东送”之后第二次发展机遇。2006年10月,中国华电集团与印尼国有电力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共同在南苏门答腊省兴建一家电厂。该项目将建成4台6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耗资20亿美元。

  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华能集团、华电集团等国内电力行业的主要企业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也十分顺利和广泛。齐志强副主任进一步解释了中国电力企业的优势和倍受欢迎的原因:

  首先,质量好。中国国内的电力设备几乎都是国产,电力行业发展迅速,电力设备性能优越。火电、水电、风电以及核电几乎没有发生过任何重大事故,运营良好,事实证明我们的质量好。其次,价格低。我们的电力设备是真正的物美价廉,相对其他发达国家的电力设备,我们有很大的价格竞争优势,尤其在低压电工产品方面,我们的优势明显。第三是服务完善。我们和东盟各国的电力合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提供一整套的服务,帮助其建设、运营、管理以及随后的维护等。(记者 汪名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