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我国电能比重和电力需求的发展现状

2007-12-06 10:01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电能比重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给为我国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的电力工业提出了全新的命题。

      电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终端能源载体,电能消费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以下简称“电能比重”),既是衡量终端能源消费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电气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从分析能源、电能消费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入手,探讨我国电能比重和电力需求的发展情景。

      一、我国与发达国家电能消费现状的对比

      目前,我国的发电装机容量和用电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用电水平还很低,2006年,我国人均装机容量为473瓦,人均用电量为2149千瓦时,大致相当于美国的1/7、日本的1/4和韩国的1/3,也低于2004年的世界平均水平——608瓦和2371千瓦时。

      2005年,我国电能消费量折合标准煤约3.06亿吨,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约17.92亿吨标准煤,电能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17.10%,略低于2002年世界平均水平(18.3%),也低于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

      二、美日中三国能源、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历史趋势

      (一)人均能源消费量、人均用电量与人均GDP的关系

      1.美国的情况

      随着人均GDP从1949年的1798美元(当年价,下同)增长到2005年的4.2万美元,美国人均能源消费也从7.7吨标准煤增长到12.2吨标准煤,人均用电量从1992千瓦时增加到13623千瓦时。在此期间,人均用电量的年均增速快于人均能源消费量。

      就人均而言,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在1979年达到12.97吨标准煤的历史高峰后开始回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均能源消费量基本稳定在12.3吨标准煤左右,上下波动不超过0.3吨,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美国向知识经济形态的成功转型。但是,人均用电量仍然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可见,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形态的进化使得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能源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但电力消费总量和人均用电量却依然持续攀升。

      2.日本的情况

      “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复苏,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初,日本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跨入发达国家行列。1958~2003年间,日本的人均GDP从331.7美元增长到3万美元左右,与此同时,人均能源消费从1.14吨标煤增长到6.0吨标准煤,人均用电量从939千瓦时增加到8567千瓦时。和美国类似,日本人均用电量的年均增速快于人均能源消费。

      3.我国的情况

     1993~2005年,我国人均GDP从516美元增长到1717美元,人均能源消费从0.98吨标准煤增加到1.71吨标准煤,人均用电量从711千瓦时增加到1907千瓦时。在此期间,我国人均能源消费和人均用电量的年均增速分别为4.75%和8.57%(见《中国电力报》20071127四版表2)。

      20世纪末,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放缓,我国人均能源消费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人均用电量仍没有减少,只是增速有所放慢。进入21世纪,2001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以后,人均能源、电力消费量均呈现出随着人均GDP的高速增长而快速攀升的趋势,反映了重化工业、高耗能行业迅猛发展的态势,对我国资源供应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形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由三国发展趋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人均)用电量的增长速度始终快于(人均)能源消费量;
      (2)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能源、电力消费的年均增速明显快于工业化后期及更高发展阶段;
      (3)在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后,(人均)能源消费量基本维持稳定状态,但(人均)用电量则继续稳步攀升,只不过增速有所放缓。

      (二)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根据上述三个结论和《中国统计年鉴》对终端能源消费的定义,可以得出几个推论。

      推论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发电耗用的一次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迅速增大;
      推论二:终端能源消费量的年均增速小于能源消费总量,因此电力消费量的年均增速也始终快于终端能源消费量,与发展阶段无关;
      推论三: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呈现出不断攀升的态势;
      推论四:电能消费量的年均增速比除电能外的其他终端能源更快;推论五:终端能源消费的长期发展趋势和能源消费总量类似。

      以上推论也已被三国发展的历史数据所证实(见表3)。

      三、我国国情对电能消费比重的影响

      (一)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要求不断提高电能消费比重

      水能、风能、核能等一次能源主要通过发电的方式加以利用,这些资源的快速开发和利用将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量及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进而将不同程度地提高电能比重。而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依然强劲的电力需求中的大部分仍要靠煤电供给。发电用煤比重将持续攀升,而煤炭用于终端消费的比例将持续下降。

      因此,从节约环保的角度看,提升电能比重,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现实需要。

      (二)我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特殊性要求提高电能比重

      1.工业化和城镇化拉动经济高速发展

       发达国家历史经验表明,工业化中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美日韩三国在工业化中期初的城镇化率都已达60%,期末超过了70%,而我国2005年的城镇化率只有43%。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电力需求将快速提高。

       2.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

       后发优势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度和广度的日益扩大、全球需求总量的不断增加、经济形态的不断进化、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等方面。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不断融入日益扩大的全球市场;在经济形态方面既有传统的工农业经济,又有信息化的知识经济;以住房和耐用消费品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消费模式已经逐渐确立。这些因素都会促使电能这种清洁、便利的能源载体的消费量快速增加,且增速远远大于其他终端能源消费量。

      3.气候变化对电力需求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的夏季用电量和气温有线性相关关系,气候变暖会导致夏季负荷和用电量激增,而冬季供热用能量将随之减少,电能比重也会因此有所提高;伴随着城镇化进程,气候变化将加剧我国电力消费的持续增长趋势,另外,还将加大全年用电负荷的峰谷差,进一步增加电力供应的压力。

      综上所述,我国电能比重将继续提升,会很快超过世界平均乃至发达国家的水平。事实上,我国目前的电能比重已经超过了美日等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中期的电能比重水平。 

      四、我国经济发展和电力需求情景分析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因此,不可能走美国那样高消耗的发展模式,相比而言,日韩两国的历史经验倒可以作为参考。事实上,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背景和现状与日韩的起飞阶段也比较接近。

      过去3年我国人口年均增速保持在0.59%的水平。预计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目标为,2010年不超过13.6亿人,2020年不超过14.5亿人。本文根据上述条件设定三种情景方案。

      情景一:2010年,人均GDP超过2500美元;2020年,人均GDP达到约4000美元。在此期间,人均用电量和人均GDP的年均增速相等。  
      情景二:人均GDP和人均用电量均以略低于韩国工业化中期的速度发展,即人均GDP年均增速10%,人均用电量年均增速取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0.7倍(韩国是0.78)。

      情景三:“十一五”期间以情景二的速度发展,“十二五”和“十三五”人均GDP年均增速分别降至9%和8%。人均用电量和人均GDP年均增速的比值仍取0.7。

      考虑到当年新增装机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小时数较少的因素,本文取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4500小时来测算年底装机容量。这也已被美日中三国的长期历史数据所证实,三国计算利用小时数长期保持在5000小时以下,有时甚至低于4000小时。可见,2020年我国人均发电装机容量都将接近甚至超过1千瓦。

      五、结论和建议

      电能是清洁、高效、便利、优质的终端能源载体,提高电能比重是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前文分析表明,2020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需要达到甚至超过人均1千瓦,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为此,我们有如下认识和建议:

      1.从政策上鼓励减少煤炭在终端环节的直接利用,更多地将煤炭转化为电能,以不断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2.深入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两大国策,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市场的手段加以贯彻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加强我国能源战略研究,强化能源发展规划管理,提高能源供应的安全保障能力,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电力安全和经济安全。
      4.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优化电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核电项目,积极利用洁净煤发电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
      5.不断完善终端能源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将终端能源消费导向优质能源品种。

      最后,应当看到,我国电源发展受到资源储备与供应、运输瓶颈以及环境承载容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我国电力工业能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能比重查看更多>电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