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友良
12月3日,在深圳举办的全国电力优质服务摄影比赛中,安徽蚌埠供电公司新闻宣传专职牛路作为安徽省公司选派的参赛选手,在来自17个网、省公司的60多名电力报社记者、通讯员中脱颖而出,荣获应急抢修类银奖、生产作业类铜奖。今年以来,牛路还多次参加了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报举办的新闻摄影比赛,共荣获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领导和同事们夸赞他是用镜头报效企业的好员工。
一
使命感是事业成功的磨刀石。五年前,牛路还是一个继电保护班的员工,对摄影一窍不通。2003年,公司招聘宣传人员,牛路报了名。凭实力,他不被看好。可是他有着三年军人的生涯,在部队三年,他以自己强烈的使命感和军人的激情及血性,多次出色完成领导交给的战斗任务,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士兵,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继电保护班,他虽然脱胎去了身上的国防绿,但军人的热血在他的身体里仍然汹涌澎湃,他勤学苦练,干得十分出色。这个热血的男儿的精神却得到了考评官的赞许和认可:品德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事业的成功的保证,本事可以在实践中增长和提高。最后,牛路被录用为宣传专职,从此,走上了新闻宣传之路。
新闻宣传是光明之路,可并不平坦。
牛路就像是一个跋涉者,躬身前行。他的摄影经历几乎为零,一切从头学起。没有老师,他就将公司订的中国摄影和相关杂志作为老师,一有机会就钻进去,反复研究。时间在分秒不停地走,牛路常常忘了按时吃饭和睡觉。每天的报纸一到,他都要一张张图片仔细赏阅,不时的记下自己的体会。由于没有掌握门道,一到现场,他手里的照相机就不那么自如了,跑前跑后,忙里忙外的,浑身上下累得汗流浃背,可是拍摄下的图片总是差距大得没边。同事们看了连连摇头,职工看了都说没有真切感,发了不少报刊,没有声息。费了不少劲,可收获全无。牛路的热情也到了一定的影响。公司一位搞新闻的老同事把他拉到自己的身边,指着刚见报的稿件的问他:你知道这篇稿子为什么能见报?牛路吱唔了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这时,老同事慢慢地告诉他,稿子和图片之所以能在报刊上刊登,是因为都是有生命的东西。没有生命的,决不可能刊登。牛路听后,受到了一定的触动。接着,那位老同事又告诉他,什么才是有生命的,怎样才能让稿子和图片变得有生命等等。牛路听着听着,睁大了眼睛,仿佛在黑暗里看到了一丝光亮。灯不拨不亮,刀不磨不快。有很强悟性的牛 路,记着老同事的话语。从此,他把生命二字深深刻在脑子里,反复琢磨,不断推敲。在老同事的引导下,他的事业之火更旺了。
实践,是他成功的必由之路。牛路,紧紧把握着图片的生命中动感,他不放过一个学习的机会,除了公司生产、营销中的每次现场作业,他还利用双休日,到影楼看人物拍照,观赏师傅们的精彩瞬间的捕捉;利用外出机会向业内优秀摄影者们求教;利用公司组织的摄影培训,观察摄影专家的现场抓拍,认真听取他们对作品的绝妙点评。他的笔记本记了一本又本,他160个G的电脑空间里都塞满他的习作。1米8的小伙子,在风雨中打磨得瘦下了一大圈,他的眼睛周围总是有个黑圈,那是他熬夜的标志。汗水流淌处,留下他执着进取的深深足迹,这个足迹在不断地向着胜利的彼岸靠近。终于,在半年后的一天,系统内的一家报纸上刊登出一幅图片,下面有了牛路的名字。捧着报纸,牛路在露出一丝笑意后,立即咬紧了嘴,他在提醒自己万里长征才第一步,以后还有更长的路,更难的路,但也有更加辉煌的等待。
二
牛路深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之苦寒来。他真像一头拓荒的牛,在摄影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着。
他平时的工作时间表上总是满满当当的,公司里大凡有活动,他都要到场,他把每一次的现场拍摄都作为是对自己的最好锻炼,从不马虎应付。一次,他拉肚子,夜里上了10多趟卫生间,浑身上下没一点劲。领导上让他在家休息,可是当他得知公司工会开展一项技能比武活动,立即打起精神,提着相机来到了十多里外的比武现场。他不放过每一个精彩的画面,只见他忽而蹲下,忽而半跪着,忽而爬到高处,勿而奔跑,头上的汗水随着他的走动,一滴连着一滴往下掉,那是他累出来的热汗,还是身体极度疲劳而流下的虚汗,谁也弄不清。一位比武活动组织者看着心疼,喊着牛路递过一瓶矿泉水:“牛路歇会”“不累”,“看你一头的汗”“没事”“擦擦汗”“谢谢”牛路接过领导送来的手巾擦了擦脸的汗,又奔走在一个个比武场地上。那场比武的稿件由于抓拍的及时,画面现场感强,动作逼真,不久,被几家报纸刊用了。
去年,牛路自己买了套房子,准备装修,找了装修师傅,也开了工,可是他因为忙,没时间到场,结果装修师傅走了,如今一年过去了,他的房子仍然还是原来老样子。今年7月,他爱人生孩子,剖腹产,恰巧这时是淮河流域发生了五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蚌埠地区是淮河中下游,地势低洼,灾情非常严重,企业承担着抗洪抢险保供电的任务,广大供电员工日以继夜地战斗在第一线,在滚滚洪流中激战。牛路人在爱人身边,可心早飞到灾区现场。只在医院里守了两天,等爱人能下床,他就让母亲和岳母照料爱人,自己急忙赶到抗洪抢险救灾的最前沿,用镜头摄下了员工们战洪水保供电的一个个精彩画面。一连20多天,他跑了一市三县30多个灾情点,摄下了8000多幅图片,及时发往全国各大媒体,在地市以上媒体上用稿近100篇,其中,《人民日报》一篇,新华社发通稿一组,《安徽日报》、《国家电网报》、《中国电力报》等重要报刊上上稿20多篇。他被安徽省电力公司评为安徽电力系统抗洪救灾保供电优秀宣传人物受到表彰。
三
雨涤青松翠,阳骄叶更荫。艰苦的磨砺,使牛路出落成一个优秀新闻宣传专职,每年在报刊上采用图片达到了一百篇以上。可是,牛路不愧是个进击者,他没有满足上稿,而是向更深的层次进发。他发现自己的稿件基本上是现场的情况的精彩再现,而对如何使新闻图片的摄制把握自如,自己心中还没底。怎样才能使新闻图片更新,更加符合形势需要,及时反映报刊宣传所需的问题?于是,他开始向着新闻图片拍摄的更深领域探索。那就是不要等着新闻上门,而要提前策划。
他对策划有了浓厚兴趣。他特别关注党和国家及电力系统的宣传动向,根据这一动向开始策划如何去找新闻。一旦开窍就会思路泉涌。牛路向投影的更高层次迅猛进发。今年五月,三夏开始了。牛路敏感的神经立即意识到电力为三夏作保障的问题。于是,他提前策划起来。这时,正好市郊供电管理所的员工帮着农民进行架线灌溉施工,于是牛路立即来到了施工现场,拍下了共产党员战三夏的镜头,晚上,他将拍摄得特别有说服力的图片挑出来,发往报社,结果,不到一个星期,《人民日报》就采用了。今年夏季,淮河流域遭受特大洪灾,洪灾过后电力帮助灾民重建家园,时值8月下旬,牛路突然从报纸上看到了学校开学准备的报道,立即引起了他的注意,在新闻中心领导的帮助下,他于8月29日,来到了受灾最严重的安徽省五河县两所学校,看到了供电员工们正在为学校开学做好电力保障的施工,于是,他立即按动快门,将保证开学灯亮的精彩镜头摄入下来,发往各个媒体,不到五天,《人民日报》、《安徽日报》等十多家媒体都采用了。供电员工们都夸赞说:“小牛真‘牛’”。牛路深知自己在摄影方面还是初生牛犊,以后的路还很长很长,他没有因自己取得的成绩而张扬,而是当作奠基石,更加勤奋地向着新闻摄影大厦垒土加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