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中国电力报专家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2007-12-21 15:44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中国电力报中国电力中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电力报专家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发言摘要
      12月12日,中国电力报专家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京召开,与会专家纷纷发言,为报纸发展大计贡计献策。
   
      原电力部部长史大桢:行业纽带增进联系

      电力体制改革以后,《中国电力报》由机关报变为多元化的、走市场道路的报纸,发展出现了困难。通过电力体制改革,电力行业由国务院的行政体制变成企业性的,而且是多元体制的、多元法人的行业,多元法人只对各自的职责负责。不光是《中国电力报》,电力行业原有的那些特征、特点都要受到冲击。比方说,对整个社会的安全供电,目前主要由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来体现,但体现得比较软弱,因为每个法人只对自己的企业负责。因此,要把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在电力行业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上的一致性方面,《中国电力报》要举起很高的旗帜。与中国电力报社类似的,还有中电联、电机工程学会。这三家单位如果能让行业形成互相商量、互相讨论、互相切磋、共同联系的氛围,那么就可以把体制改革不到位的地方弄好。

  电厂和电网之间的联系上,现在存在什么缺点,需做什么事情,应该仔细分析。前两年,全国总工会找我,希望我将电力行业的工会工作串到一起,让电力职工看到,虽然体制分开了,分到了不同企业,但该为职工保障的还是有人“掌舵”。我无法拒绝,最后出任了名誉会长职务。今年在昆明召开了第三次会议,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以及三峡公司、葛洲坝集团都参加了。从政策和发展方向上,这都是有共性的东西,做好之后有助于大行业的发展。

  《中国电力报》要成为行业性的大报,看到的问题要比电力部时看到的更多、看得更清楚。过去有些问题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同意见只要电力部下个文件就解决了。现在有七个法人并列,报纸要在舆论上找到共同点,办好行业报。

  中国电力报社办好行业报的同时,走市场经济道路,盈利自然是目标之一,因为老亏损就没法办下去了。在媒体职责范围内的,办几个公司都可以。用党的十七大的精神做指导,结合当前改革没有完成的内容,就能明确报纸今后的发展方向,也能抓住现存的一些问题。电力体制改革以后,行业内的联系问题已经浮出水面。要增强联系,共同商量,把办行业报跟各个电力法人商量,让他们真正从自身利益出发,很好地支持报社。

      原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姚振炎:研究问题反映实情
  过去叫“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退休后发现旁观者要清清不了,因为掌握的信息没有当局者“清”,只能说点评头论足的。
  我经常看《中国电力报》、《电力决策参考》,觉得电力报越办越好。我现在最讨厌媒体一味说好,但我从《中国电力报》、《电力决策参考》能够看到结合行业实际报道的一些问题,这可以为行业决策提供参考。比如关小火电,各大媒体一片叫好声。实际上,我们已经有一个判断:关停第一个1000万千瓦很容易完成,而关停第二个1000万千瓦就比较难了,最后的2000万千瓦、3000万千瓦,没有政策跟上去,就压不了。我很高兴看到《中国电力报》所反映的一些情况。还比如水电方面,国内有一股反坝的风。实际上,国际上的反坝风已经平息,国内不知怎么回事又掀起了这股风,跟着人家屁股后面乱跑。我很高兴,《中国电力报》、《电力决策参考》刊登了一些从实际情况出发的文章。

  中国今后二三十年,煤的比重不会下降,油的比重下降后,煤的比重还会加大。煤电绝对是主力部队,其次是大力发展水电,还有提倡发展核电。我希望,《中国电力报》今后的宣传不要光注意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要放宽报道面。要加大对安全的宣传,既宣传安全供电,又要揭露里面存在的问题,出了事故不要放过。中央讲又好又快发展,这个“好”最好好在安全。对国外的电力体制改革,也希望正反两方面都作一些分析,不要一窝蜂地跟着口号走。电力行业以国有大企业为主,有其社会责任、顾全大局的责任、执行政策的责任,要宣传这方面的东西。因为受行业的限制,电力方面拼命宣传大电网的优点,但我经常宣传输煤的重要性,现在的格局就是大量北方煤炭靠铁路运输的格局,未来仍然有大输煤的问题,输煤有输煤的经济性。另外,现在上大压小的减排,对二氧化硫有效,对碳的排放没有起作用,而且二氧化硫究竟能不能减少关键看运行,这些方面也需要宣传报道。

      原电力部副部长陆延昌:围绕热点多家争鸣
  多年来,《中国电力报》是必读的,有很强的影响力。这个报纸的信息量很大,是所有电力企业职工所喜闻乐见的,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改革过程中,这个基础并没有动摇。应该说,《中国电力报》这几年过渡得不错,最近两期报纸就能充分说明,《中国电力报》全面反映了电力行业的情况,传达了政府部门对电力发展的政策意见,介绍了国际上改革发展的动态,包括美国对能源形势的预测,还宣传了电力科技进步的很多消息。

  中国现在要走向国际,媒体要走向国际,电力领域、行业、企业要走向国际,那么电力行业的报纸也应该立足国内,同时有全球的信息。这里提几个建议。

  第一,当前宣传重点要围绕党的十七大精神,对于电力领域来说,当前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自主创新。围绕自主创新,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创新人才怎么培养、聚集,怎么发挥创新人才的作用;创新环境的建设,包括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如果没有创新环境,那么即使是创新人才,也会放弃自己的爱好、兴趣和主业,去做其他事情;创新机制的形成,自主创新方面最缺乏的就是创新机制。

  第二,很多同志谈到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在节能降耗过程中,遇到许多现实问题。现在强调上大压小、关停小机组,是绝对正确的,但同时得保证大机组较高的运行率和可用率。目前,我国有四台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级机组,但运行的负荷系数都不高,导致其运行效率只相当于亚临界机组。所以,没有关停的小机组要让出电量计划,保证大机组多发电,大机组给予小机组补偿。

  第三,多宣传和谐兴网。和谐在电网中体现得非常充分。现在厂网之间,基本上算和谐,但也还有不和谐的地方。举个特别突出的例子,电网公司现在都在建设特高压线路,但电源在规划和建设上不同步。那么,线路建成之后怎么调试,调试之后怎么发挥作用、体现优越性,就遇到了困难。

  最后,《中国电力报》能不能开辟专栏,让大家进行讨论?特别是在技术问题上,一个时期内大家的认识未必完全统一。报纸不能是一家声音,要有讨论、争鸣的专栏。

      原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总经理王文泽:准确定位增加深度
  有几点想法:第一,我感觉《中国电力报》的定位不怎么准确。从版面上看,有点像机关报,有点像企业报,还不太像行业报。因为感觉到这个问题,不能不说。这个问题需要研究,因为牵涉到《中国电力报》的前途和命运。我发现,整个报纸的版面是在搞利益平衡,是电力行业内部的利益平衡。比如,电监会占一定版面,电网公司占一定版面,各个发电公司占一定版面。如果这样,《中国电力报》就失去了应有的特色。

  目前,《中国电力报》有这样几个特点:明显看出来是利益相互交错的妥协;只有表扬、说好话、树形象,没有不足、批评以及对坏趋势的批判;如果是行业报,应该有客户的声音,而且应该占三分之一左右,但《中国电力报》里头只是偶然出现些点缀,而且是客户给电力企业涂脂抹粉的。

  目前情况下,《中国电力报》的定位是什么,这个问题不能不研究。如果叫电力行业报,我看起码有这么四种声音:社会对于电力需求的声音,政府对整个电力行业的声音,电力企业的声音,客户的声音。《中国电力报》下一步到底应该怎么发展,应该认真研究一下,如果只维持在这种状态,只是说好话,或者是一些简单信息的汇总,那我就感觉,今后的发展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偏斜。

  第二,就是报纸的质量问题。就稿件的质量讲,我认为深度不够,也还不够活跃。这两条要求都达到了,经营才能够上去。如何活跃,我觉得用不着说,但是如何更深刻一点,对于提高报纸的权威性来说是必需的。报纸要上档次,就得靠有质量、有深度的文章,起码两期或三期当中有那么一篇文章,让大家感觉真是研究了问题。比如,关于能源法的讨论、成立不成立能源部的问题,其他媒体也有,但都太肤浅。这些问题,《中国电力报》也可以写,即便没有结论,登出各种观点来也是一篇很有深度的文章。但往往不是热点还深刻些,一有热点就肤浅。

  第三,成立中电传媒公司是必要的,应该认真对待。经营传媒,要从经营的角度来研究问题,认真对待各种经营要素,研究有条件、有优势的传媒经营业务,以及这些业务之间的衔接配合。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首先,祝贺《中国电力报》这几年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中电联一定跟中国电力报社同心同德、携手共进。

  其次,希望《中国电力报》一定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作出新的成绩。从宏观调控上,我国明年就是两件事: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变为过热、防止结构性涨价变为通货膨胀。这两件事联系到电力工业来说,电力行业一直提的是适度超前发展,那目前是过热了还是适度超前?电力工业怎么体现适度超前,又不被纳入过热行业?如果被定为过热行业,那么电力行业下一步怎么发展?这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讨论。另外,现在一提到煤电价格问题,新闻媒体马上就进行炒作,弄得电力行业十分尴尬,中电联很多事情也十分难办。

  目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正面报道电力行业是十分必要的。希望《中国电力报》能够办得让读者喜闻乐见,在思想上更多地启发读者。尤其是服务大行业这方面,《中国电力报》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国家电网公司顾问吕振勇:办好报纸创造环境

  谈几点感受。天天看《中国电力报》,感受不一定准确,终归是感受。
  第一,《中国电力报》要想办好,要处理好五个关系: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关系,这是媒体的共性问题,不展开说;“新”闻和“旧”闻的关系,没有新闻,报纸、杂志可能就失去了作用,但对“旧”闻———党的一贯方针政策的报道,也不可忽视;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的关系,正面和负面的报道都要有引导性;消息和观点的关系,光报道消息是浅层次的,要有观点、评论、引导、指引,这样才能疏导人们的观念、教化人们的思想;表扬和批评的关系,好的要表扬,要正面宣传,表现不好的问题要批评,但都要引导人们向上。

  第二,采编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报纸涉及到政策水平、法制观念、专业知识、文字水平等,是各种知识的综合。最低标准,编辑记者在报刊、杂志上别说外行话,这样才能打造出《中国电力报》的品牌。

  第三,电力行业已经多元化,政府多家分工负责。在这种体制之下,肯定缺少统一的战略、统一的协调机制、统一的战略目标。《中国电力报》要发挥桥梁作用,对共性问题多报道,为行业的发展创造舆论环境。

  第四,内部发展环境如何创造的问题。现在,人们民主、民生、民权的意识加强了,众多的舆论、众多的观点、众多的问题,大家的认识肯定不一样,但是有共同的趋向和指导原则。关于这一方面,建议以法律为基础,加强法制的报道。当前,国家这么重视法制,而人们的法律意识也不断提高,必然反映出众多法律问题。

      两院院士潘家铮:加强报道促进和谐
  《中国电力报》应该把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中心内容。我个人体会,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很重要的就是“和谐”两个字。电力行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确实能起到很大作用,而如果电力行业的工作做得不好,就会产生很不良的后果,因为:第一,如果电力行业能够提供足够的、安全的、优质的、廉价的电力,就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基本条件。第二,电力系统是个窗口,如果工作做得好,为人民提供一流的优质服务,人民通过这个窗口就能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而如果电力行业是“电老虎”,后果就非常严重,可能引起社会不稳定。第三,电力本身是耗能大行业,对节能减排、高效减污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但本身要做到节能减排、减污高效,而且要引导电力用户。第四,目前全球经济不断一体化,电力行业可以通过跨国联网参与世界经济,为和谐世界做出贡献。

  根据以上情况,我对《中国电力报》提三点建议。一是建议加强对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方面问题的深入探讨。《中国电力报》是专业报纸,在这方面的要求比一般报纸要高一些。比如说风电,不能只说风电如何丰富,而要讲一讲风电在什么地方、怎么发电、都有哪些问题和困难。要有问题意识,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有利于再生清洁能源的发展。

  二是建议加强电力行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的全面报道。现在社会上说垄断是“万恶”的根源,国营企业是没有前途的,只能解散,只能民营化。我认为,电力行业要争口气,要证明大型国营企业、垄断国营企业同样可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大作用。

  三是希望电力报办得更生动活泼些。电力报一般有八版,可以辟出一些栏目登载生动活泼的东西。同时,我也建议电力报有选择地扩大广告业务。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吴钟瑚:明确使命促进沟通
  目前,《中国电力报》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电力行业办报的单位越来越多,形成很强的竞争态势。要进一步把报纸做好,有许多事情要做。
  首先,要把电力报的使命和目标更好地明确和定位。作为行业性的报纸,就不能是企业性的新闻媒体,而应该体现行业的特点。要打造大媒体,打造诚信媒体。

  《中国电力报》、《中国电业》杂志在深度报道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报道质量不够,热点和难点报道有些潦草。

  其次,要注重新闻性和准确性。媒体没有新闻就不叫媒体了,但不要搞抢新闻的模式,新闻必须准确。

  第三,要搭建沟通和交流信息的平台。从行业报的角度来讲,要搭建政府与企业、电力供应者与电力消费者的沟通平台。对政府的政策作出解读,让电力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真正了解到国家的政策趋向。

  改革中很多的问题,是“箭在弦上,引而不发”,因为客观环境不如想象的那么好。比如这次煤电联动问题,我们就应该从政府和企业的沟通方面做工作,而不是站在电的角度说煤如何。
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吴敬儒:宣传成就关注热点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处于快速发展期,取得了巨大成就。电力建设方面创造了很多世界奇迹,比如一年装机一亿千瓦,世界上从来没有过。我国的技术水平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比如华能玉环电厂的四台100万千瓦机组,三年多就建成了。这些建设成就,应当进行报道。

  谈谈电力工业目前要讨论和关心的问题。首先,电力工业今后怎么发展,以什么速度发展?从世界上来看,人均年用电2000千瓦时的时候,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经济发展很快,电力工业发展也很快。我国这样的发展速度究竟能维持多久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快速增长将碰到两个大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我国以烧煤为主,带来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这是今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大问题。世界各国都在关注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所以我国要采取措施,让能源消耗低碳化。今后的重点是要加快发展核电、水电、可再生能源,报纸要增加这方面的报道。中国地少人多,生物质能可以搞一点,但数量不会太大,关键在风电。风电是个很有前途的产业,但碰到了几个大问题:设备国产化问题、风电对电网的影响问题。

  其次,节能减排恐怕是今后我国的一个长期课题,节能减排主要靠科技创新。

  第三,关于电力体制改革。我认为中国厂网分开的改革是很成功的,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电力建设造价的降低,还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原能源部国际合作司司长谢绍雄:提高层次增加信息
  跟电力行业的其他报纸来比,我还是偏重读《中国电力报》。《中国电力报》的信息量更大,文风也比较好,很少有炒作。作为忠实的读者,谈三点意见。

  第一,要办成行业报。不要成为电网和发电企业报纸的叠加。《中国电力报》站的层次要更高一点,要纵观整个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规律,要对发电企业、电网企业以及其他企业有一定的引导和指导作用。这样,读者就会更感兴趣。这个难度很大,但要排除客观因素,努力朝这方面走。

  第二,办报的深度要加强。要有有名的专栏作者,有深度的分析。我觉得,关键的一条,就是发表不同的意见。有不同的意见,才能把问题分析深入。全一边倒,报纸再怎么办也办不出深度来。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结果,现在总结说促进了发展,我老是打问号:不改革是不是比现在发展得更健康、更好?我不敢说,但我在思考这个问题。

  第三,要扩大国际的信息量。国际的信息量虽然有,但还不够。虽然我已经退休了,但还经常上网,上国际网看国际动态。我发现国外电力改革的动向,并购成为主流了。我觉得这个比较符合市场规律,中国可以到外国去并购,外国可以来中国并购。不单是电力行业内并购,电力行业还跨行业并购。这些信息,《中国电力报》没有报道过,我在网上看到过。
原能源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朱成章:报刊结合研究差别

  我说几点意见。第一,报纸以及其他媒体,让读者、观众喜欢很重要。最近我在其他报纸读到一篇文章,讲中国电影背负的任务太多,结果电影没人看,而没人看的话什么任务都完不成。报纸也一样,首先需要大家愿意看,然后才能起引导、教育作用。

  第二,专业知识方面。我觉得,《中国电力报》有些文章专业性比较差,比如“千瓦”错成“千瓦时”。不应该出这样的问题,要严格把关。

  第三,《中国电力报》跟《中国电业》应该相互配合。报纸以报道新闻为主,杂志报道新闻背后更深入的内容。现在两个是脱节的,要研究怎样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第四,《中国电力报》应该给大家报道中国电力工业跟发达国家的电力工业究竟有什么差别。研究差别是非常重要的,不知道差别就不知道中国特色,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现在对差别研究得太少。

  另外,我觉得《中国电力报》的错误基本上出在两方面。一是国际上的消息错误很多、很大,二是出在主要的论文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电力报查看更多>中国电力查看更多>中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