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财经正文

南方电网西电东送达到1650万千瓦

2007-12-29 11:14来源:南网关键词:西电东送电网南方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网讯12月22日,国家重点工程、南方电网“十一五”西电东送骨干项目——贵州至广东第二回±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双极投产仪式在深圳举行。

  该工程的建成投运,使西电东送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对于进一步深化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保证广东特别是深圳、东莞负荷中心区域的电力供应,支持深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促进贵州建设水火互济的能源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是我国第一项直流自主化依托工程,实现了国家确定的综合自主化率70以上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电力行业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

  广东省副省长佟星、贵州省副省长孙国强、广东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国家电监会总监谭荣尧在仪式上讲话。佟星表示,南方电网公司为保障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他代表广东省委省政府向南方电网公司表示衷心感谢。孙国强表示,贵州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西电东送战略,作为贵州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重大战略,认真落实好“十一五”黔电送粤框架协议的要求。广东省总工会巡视员廖文正宣读了全国总工会关于按程序授予贵广二回直流输电工程项目实施单位——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决定。各参建单位代表参加了仪式。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懋振在仪式上表示,公司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加快电网发展,做好安全供电,努力建设“责任南网、和谐南网”,为五省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公司总经理赵建国主持了仪式。公司总部有关部门和直属机构、超高压输电公司、广东电网公司、贵州电网公司负责人参加了仪式。领导和嘉宾一行现场参观考察了深圳换流站。

  贵广二回直流工程西起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换流站,东至广东深圳市宝安换流站,线路全长1194公里,额定容量300万千瓦,动态总投资79.5亿元,2005年6月开工建设,2007年6月单极投产,12月双极投产。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家有关部委、广东、贵州以及沿线各级政府给予了多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参建各方密切配合,克服种种困难,创造了从“三通一平”到单极投运仅用24个月的世界纪录,很好地控制了工程安全、质量和投资。

  贵广二回直流工程是我国第一个直流输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南方电网公司充分发挥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作用,贯彻“以我为主、联合设计、自主生产”的原则,协同科研、设计、制造、建设等单位,成功完成了工程的系统研究、成套设计、主要设备制造等任务,实现了综合自主化率70以上的目标。

特别是调试工作是国内第一次独立开展的大型直流工程系统调试,单极一投运就带满150万千瓦负荷,稳定可靠运行,在今年广东的迎峰度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五年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坚决贯彻中央的各项部署,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对中央负责,为五省区服务”的宗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五年来,公司累计完成电网建设投资1645亿元,超过了建国以来到2002年底的投资总额,电网的规模翻了一番,负荷翻了一番,售电量、销售收入也翻了一番。南方电网已经形成“六交四直”10条500千伏西电东送大通道,最大输电能力达到1650万千瓦,是2002年底的4.5倍。2007年西电东送电量将达到862亿千瓦时,是2002年的4.3倍,年均增长33.9。五年来,西电送广东电量累计达到2435亿千瓦时,西电占广东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由2002年的9.5增长到2007年的23.2,已经成为广东电力供应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东解决能源约束问题、调整电源结构、平抑电价、保护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西部地区投资建设了一大批电源和电网项目,带动当地煤炭开采、交通运输以及有色金属等资源型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和财税收入,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东西双赢。
 
  目前,公司正在建设世界上第一个±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云广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到“十一五”末,将形成“八交五直”13条西电东送大通道,西电送广东最大电力将达到2240—2440万千瓦。南方电网将在更大的范围内、更高的层次上优化能源资源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东中西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多赢格局。             (钟和)

 
链接


贵广二回刷新工程建设纪录

  12月22日投运的贵州至广东第二回±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第一项直流自主化依托工程,创造了从“三通一平”到单极投运仅用24个月的世界纪录,很好地控制了工程安全、质量和投资,成为南方电网公司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又一最佳实践。

自主创新的标志性工程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直流系统研究、关键设备制造等核心技术一直以外方为主。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确定贵广二回直流工程为直流输电自主化依托工程,明确了综合自主化率70以上的目标。

  公司作为贵广二回直流工程的业主方,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采用“项目组织型”管理模式,将国内直流设计、制造的骨干力量组织起来,积极推进直流输电自主化的实施。南方电网技术研究中心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出色完成了系统研究、成套设计、试验和调试等自主化核心任务,特别是构建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交直流混合实时仿真电网模型,从南方电网大系统安全稳定的角度进行闭环仿真研究,解决了100多项技术难题。与国外的同类试验相比更符合大电网实际,精度更高,时间也由11个月缩短到6个月。

  贵广二回直流工程的主要设备大多由国内厂家供货。这些主设备的设计、制造、试验等技术难度高,任务重、时间短,完成相关技术的引进、吸收、应用和创新更为不易。事实证明,各单位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有关设备总体上达到了技术规范要求。

  在国务院及国家发改委的领导下,经过参建各方三年的通力合作和艰辛努力,一个自主化率超过7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建成投产了,我国电力工业、装备工业同时获得重大飞跃。国家发改委对此给予充分肯定,2006年6月向公司授予“在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荣誉称号。

资源节约的样板工程

  公司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网,在这方面把贵广二回直流输电工程打造成了一个样板工程。

  贵广二回直流在国内第一次将直流线路和接地极线路进行共塔设计,将线路走廊宽度由原本分开架设的130米左右压缩到60米左右,减少占用土地近2000万平方米。
 
  宝安换流站在设备总体布置上又进行紧凑型设计,把一个300万千瓦的直流换流站和一个有4台100万千伏安变压器的交流变电站“合并”建设,并使用GIS、HGIS等紧凑型设备,用地面积比常规设计节约近30。

  该工程还在世界上第一次将两个超高压及以上等级工程共用接地极,将其广东侧的接地极与正在建设的云南至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共用,不但将用地减半,还节约投资4000万元。

劳动竞赛的标杆工程

  贵广二回直流工程计划工期短、建设任务重,广大建设者“想尽办法去完成每一项任务”,采取立体施工方式,各个工作面有机协调向前推进,保证实现进度目标。

  直流线路穿越贵州、广西、广东三省(区)14个县市,沿途大多是高原、山地、溪谷和喀斯特地形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运输条件差。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建设者用双手将塔材一块一块地搬运上山;跨越密林山谷时,为保护森林提高效率,采用了动力伞放线、飞艇放线等方式。在十分恶劣的施工环境下,30多个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派出了1万多人在25个标段上开展了灌桩、组塔、架线等工作,近1200公里战线上热火朝天。千万双手撑起千里银线仅用了一年时间。

  劳动竞赛推动各方面资源充分组合,推动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得到有效控制。仅用24个月,就完成了单极投运目标,半年后双极建设如期完成,未发生任何机械设备、人身伤亡事故,“携手共建千里廉洁线”活动也取得良好效果。 (钟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西电东送查看更多>电网查看更多>南方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