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龙岩供电职工抗冰保电现场

2008-02-14 14:09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抗冰保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网通讯员  丘森声、詹春艳、邱建军 联合报道
一场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
一支能征善战的电力铁军
一个迎难而上的精英团队
一曲可歌可泣的抗冰赞歌
……

2008年的春节,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春节!
1月25日以来,一场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突然袭击了大半个闽西,给长汀、武平、上杭、连城等县域电网造成重创,致使全市35千伏线路受损2条、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受损510多条、倒断电杆32800多根、造成全市30个乡镇、231个行政村、51235户供电中断。

闽西电网告急!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面前,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和龙岩电业局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迅速作出部署,紧急采取各项应急和抢修救灾措施,省、市、县各级领导亲临一线,靠前指挥,统筹安排,在第一时间打响了抗冰抢险保供电的斗争。全市投入63支队伍,4235人,车辆423部,其中,外援队伍3支,405人,车辆18部。
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广大电力系统干部职工义无反顾放弃春节休息时间,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机会,毅然投身到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冰赞歌。

在市委市政府、省电力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经过电力部门的日夜全力抢修,配备的发电机充分发挥效用,目前,龙岩市受灾村镇恢复用电率达99.76,受灾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恢复正常。
但全市局部电网受损较为严重,电力抢修恢复工作仍然在紧张进行中……

党员保供电:“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在肆虐的冰灾面前,龙岩电力系统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在“先锋链”中的示范作用,带领干部职工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革命精神,携手并肩作战在一个个抗冰抢险保供电一线,涌现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这电要是再不送来,一家人连过年的心思都没有了!”
白叶洋自然村地处福建闽西长汀县中复村,红军第九军团曾在这里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享有“红军长征第一村”的美誉。白叶洋自然村位于南山镇中复村松毛岭大山深处,著名的松毛岭保卫战曾在这里打响。这个仅有36户村民的村庄继“户户通电”后第一次遭受无电之苦。

罗富华,长汀南山供电所所长,也是一名老党员,2007年被评为省公司劳动模范。
灾情发生后,为了让村民过上一个“有电年”,罗富华迅速组织全所党员、职工,冒着凛冽的寒风冻雨紧急投入抢修,他们身披雨衣,披荆斩棘,迎难而上,在风雨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抢修,他们连喝口姜汤的时间都没有,每天回到家中时,夜幕都已经降临了。
“啪啦啦……”2月3日,大年二十九,在饱受风雨冰雪5天的煎熬后,中复村白叶洋自然村#7配变再次恢复通电。村民们燃起了欢腾的爆竹声,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盼了五天,总算把电盼来了!”村民曹仕进立即开动了自家的碾米机,急急忙忙地碾起米来,“这电要是再不送来,一家人连过年的心思都没有了!”

“今年是我第一次在外地过年”
“今年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在外地过年”2月10日下午,笔者在马头山1号变台区见到莆田电业局生产技术部主任李勃时,他的一席肺腑之言深深打动了我们。“虽然春节一年才一次,但为了长汀老区人民能早日用上电,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当天,是大年初四,在莆田当地,走家串户的年味还很浓。但此时此刻的他们,仍然奋战在海拨700多米的马头山上,向1号配变台区发起了最后总攻。一面面鲜红的“共产党员抢险突击队”红旗在白雪皑皑的山上格外耀眼。“这些来自莆田的电力职工,他们主动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机会,没有一丝怨言。大过年的看了心都很痛,要不是这次天灾,他们就不用到这山沟沟里来过年了!”当地村民李秀珍心疼地说。

党旗,在冰雪中高高飘扬
“张班长,我是巡线班的郑辉荣,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10千伏西南线牛岭段,又发现一处断杆……”张义成挂上电话,脸上又多了一丝焦虑。1月29日早上到2月2日,他已经接到巡线班工友的多个倒杆电话,每接一个电话,就意味着抢修难度增加一级,村民就要再过一天没有电的日子。

张义成,福建长汀县供电公司工程一队队长、入党积极分子,这条铁骨铮铮的汉子,看着兄弟们翻山越岭,踩着哗哗响的冰冻,没日没夜地立杆抢修,他的心揪成一团,很复杂的情绪,有心疼,还有感动。

1月29日14时,当笔者赶到牛岭隧道口的山坡上时,张义成已经和兄弟们忙开了,拉线的拉线,爬杆的爬杆,挖坑的挖坑,除冰的除冰……“我们这个班的抢修人员刚刚才从青山抢修现场赶过来,接到巡线班郑辉荣的电话后,忙了一个早上的兄弟们连午饭也顾不上吃,又赶到这儿抢修了。”面对笔者的提问,张义成忙得头也顾不上抬一下。树上的冰凌在敲击中掉到抢修队员的脸上,冰慢慢化开,水珠顺着衣领往下滚,抢修人员顾不上擦掉。

党旗在冰雪中高高飘扬,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名干部一个表率。在抗冰一线,正是有了这样一批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树立起一个个典范,成为闪烁一方的亮点。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党旗添彩,为党徽增光。

保供电团队:为了抗冰灾的路更顺畅些
一线职工的奋力抢修,兄弟单位慷慨及时的支援,军民鱼水的抢修协助,他们是抗冰抢险中最靓丽的身影,历史会记住他们。但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抗冰灾的路更顺畅些,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们更不应该被忘记。他们就是龙岩电业局抗冰抢险中的车队司机们。
我是党员,我的责任更重大

曾抒宏是个有二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了。1月27日,一场罕见的冰灾袭击了长汀后,长汀电网覆冰严重,出现多处倒杆、断线,致使长汀12个乡镇、188台配变、107个行政村、249个自然村16282户供电中断。
其中古城镇、红山乡两个乡镇停电、停水。为了尽快让两乡镇人民用上电,用上水,龙岩电业局领导立刻做出指示,派两部应急发电车到古城镇应急发电,并得到厦门、漳州电业局的支援,先后又得到两台应急发电车支援,让大灾之年百姓过上了一个“亮堂年”。
一接到出车命令,曾抒宏就风尘仆仆的赶往长汀古城保供电。此时的他,刚从铁山火电厂爆破保供电现场回到车队。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向队长申请让别人去长汀时,曾抒宏语气显然急促了许多。“我是一名老党员了,保供电责任更重大,现在天气这么冷,古城人民最需要的是电,是水。”曾抒宏说。

“现在都大年三十了,出来这么多天了,想家了吗?”
“现在说不想家是骗人的,但是现在有更重要的任务,为了村民的光明,我必须坚守岗位,这是一个党员应该做的。”曾抒宏说。
车队的队友们都打趣地叫他“真舒服”,可是,他干的活还真是不舒服。在古城保供电的十多天,那是长汀一年中最冷的十多天。曾抒宏每天早上都要把发电车开到古城镇自来水厂,晚上十一点多又要把发电车开到指定的停放点,这个地方离他下榻的旅馆有半个小时的路程。每天如此,保别人有电,而自己住的旅馆却是没水没电,无奈之下,他只有叫车队的同事乘晚上空余时间载他到长汀县城洗个澡再回来。
“每天我都穿两双袜子,冷了就绕发电车跑啊,跳啊,这样就比较不冷了。”曾抒宏说。

别嫌我年纪大,我也可以上“战场”
“队长,你就派我们两个人去现场,我们还没退休,还是车队的一份子,这‘年’我可以不过,但是现场我一定要去。”在车队主任办公室里,陈来福和倪保弟与车队长在争论着。
车队长拗不过两人的执着,同意了来福和保弟开吊车去现场支援抢修。
陈来福和倪保弟都是车队的老司机,再过几个月就退休了。听到长汀的灾情后,他们在车队里就坐立不安,这次车队要派两辆吊车到抢修现场支援,为了争取上战场的机会,他们就每天在队长耳边软磨硬泡。
2月6日下午,一到抗灾抢修现场,他们俩就没歇过,开着吊车装卸电杆、帮忙立杆。大年三十的下午,他们所在的红山抢修现场就完成立杆15根。

“为了来现场,我早就跟妻子说好不在家里过年,家里80多岁的老母亲也已经协调好了,子女大了也都能理解我的工作。”陈来福说。
“来现场之前,我都已经把家里的对联先贴好了,二十九晚上也和家里人过完小年了,现在和这么多坚守岗位的兄弟们一起过大年,这也很不错,等以后退休了再来回忆今天的工作,那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倪保弟笑呵呵地说。
他们个个都是好样的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家每户都盼望着团圆,可是,我们车队在这次抗冰抢险中,有二十多名驾驶员没办法回家过年。车队的司机个个都是好样的,每个人一接到出车命令,没有二话,马上出发。好多司机连带行李的时间都没有,换洗衣服都是顺带叫人带到长汀去的。”龙岩电业局车管所主任张泮炎说。

“我们南方道路很少会结冰,像今年这种冰冻的灾害更是少见。有些抢修现场大多是在山上,山路上的死水会结冰,车子容易打滑,要时刻提高警惕,注意力要非常集中,许多司机一天下来踩刹车都踩得脚发抖。龙岩电业局车辆管理所车辆安全员严夏标说。
“为了抗灾抢险的道路更加顺畅些,为了千家万户的光明,车队的司机个个都能以大局为重,舍小家为大家,他们个个都是好样的。”张泮炎说。

“雁一样的团队,鹰一样的意志”
在武平县抗冰保供电的战场上,有这么一群电力人,在岁末年初,本来可以和家人团圆,与朋友相聚,但他们却放弃了,只为了兄弟单位抗冰抢险战役的胜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这场意志与严寒的较量中,他们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战冰雪、斗严寒,降冰魔,保供电,白雪皑皑的山上,他们迎着刺骨的寒风,顶着漫天的冻雨,踩着湿滑的山道,挥舞着手中的扳手与风雨搏斗,在异地他乡用真心诠释着真情,用责任保障着电网的安全,他们就是龙岩郊区供电局赴武平抗冰抢险队伍,一支有着雁一样的团队,鹰一样意志的团队。
2月6日,大年三十,寒冷的山间又下起毛毛细雨,寒风夹着冻雨洒落在抢修人员的身上,给抢修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但是,供电员工没有被恶劣天气吓倒,分工协作,争分夺秒,有的拆卸倒塌的电杆,有的在相邻的两基电杆间挖坑埋设拉线,在狂风冻雨中,一个个抢修队员熟练地爬上电杆挥舞着手中的扳手在和风雨搏斗。

雨衣挡不住寒冷,冰冷的雨水和寒风嗖嗖地渗透进抢修人员衣服,直逼肌肤,他们在风雪里冻得牙齿“格格”直响,但谁没有吭一声;寒风冻僵了手指,大伙咬牙坚持;有几个党员职工还站在冰冷刺骨的水田里进行施工。运杆、立杆、装横担、架线、拉线,现场一片热火朝天;雨水、汗水、泥水混合在一起,个个全身湿透。架线的抢修队员连续在电杆上工作好几个小时,仍不肯下杆休息,饿了渴了就在杆上吃个面包喝口水。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被毁的线路设备又一一被架好,望着身后又重新立起的电杆线,抢修人员一个个兴奋地笑了。但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深知下一个任务正在等待着他们。
保供电中:最可爱的人和最亲切的人

抢占“制高点”,一群可爱的“人民子弟兵”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子弟兵的身影”。大年三十早晨七点整,200多名武警官兵紧急出征,踏上了抗灾抢险的道路。
地处闽赣边界的古城牛岭山头,一条1780多米长的35千伏西古联络线路,全线多处倒杆断线,造成古城镇供电中断。为尽快修复受损线路设施,160多名武警官兵每天分成8个抢修小组,与电力职工齐心协力,作战在抢修第一线。
2月9日上午,牛岭山头撒满了久违的暖阳。当笔者赶到35千伏线路24号、25号杆时,“一二三,一二三……”响亮的号子不断响彻牛岭山头,几十名武警战士和电力抢修队员正在紧张拉运着沉重的电杆。新换的每根电杆都重达1000公斤以上,由于地势高险,路陡湿滑,要把沉重的电杆拉运上24号、25号杆位,难度可想而知。他们想到了用绞磨机械牵引的办法,将绞磨机抬上山,用钢丝绳套住电杆,一步步将电杆从山脚往山头拉运。

春天已来,冰雪却未见消融。放眼望去,满山遍野依然是白茫茫一片。“这是35千伏全线的最高点”正在给电杆焊接的电力抢修师傅鲍建明介绍说。为了能让电杆顺势拉上山头,武警战士们用锄头、砍刀,砍去山上的树枝,挖开挡路的大石块,开辟出一条条运杆通道。他们的脚冻伤了,手划破了,可他们全然不顾。
“立正!稍息!今天我们的战斗任务是负责挖掘电杆洞……”2月11日上午,在古城镇丁黄村的一个土坪里,33名武警战士在政治处副主任林起雄的号令下齐刷刷紧急集合成两排,接受当天的战斗任务。

很快,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战斗地点……
这是一群可爱的武警战士。这是一群入伍不到两个月的新兵,可是,在抗冰抢修保供电这场艰苦的战斗中,他们却是一个个的抗冰英雄。“他们特别累,我打心眼感激这些兵哥哥!”见到正在冒雨施工的武警战士,黄陂村一名叫黄水芳的小女生十分感动的说。
一群可爱的“人民子弟兵”!
一位村支书的支电情怀

“你这样做怎么对得起电力抢修人员呢?你有什么事可直接找村部协调嘛,电力工人辛辛苦苦,你良心上过得去吗?”2月8日上午,笔者在长汀大同镇正平村遇见村长黄宏忠时,他正在对一位姓饶的村民做批评教育工作。
正平村有160多户600多人,冰灾造成全村供电中断十几天。黄宏忠作为大同镇正平村的村长,对眼前的这种情况,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自从村里断电后,黄宏忠就天天泡在村里,帮助协调电力抢修工作。连家里过年的猪肉都是托亲朋好友买的。

过大年了,村里请不到为抢修队伍做饭的人,他就把妻子从城里叫回村里帮忙做饭。受冰灾影响,从七古村到正平村的村道变得泥泞不堪,眼看电力抢修队伍马上就要进村抢修了。黄宏忠立即组织全体村民一起清理村道,从县城借来电锯把压倒在道路两旁的竹木锯断搬走。本来要花五天时间道路清障,现在仅用三天就全部清完了,电力抢修队伍顺利进驻该村抢修。
在黄宏忠的带领下,正平村全体村民支持电力抢修工作的热情空前高涨,又再现了当年苏区“支前”的感人场面。村民们有的帮忙挖杆洞,有的帮忙抬电杆,有的帮忙清线障,有的帮助带路……
8日上午,在黄宏忠的协调下,电力抢修队伍挖杆洞5个,新立杆3根,搬运电杆十几根。

午夜的铃声
“铃铃铃……”一阵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午夜的沉寂,陈泉水睡意朦胧地接起电话。
“喂,是陈师傅吗,我是电力公司的聂俊业,我们的运输车气泵烧坏了,现在坏在去往大禾乡的山路上,你能不能来帮我们修一下,这批电杆很重要,明天天亮之前我们一定要运送到抢修点,确保明天晚上大禾乡能通上电。”
“好的,你们在那等一等,我拿下工具,随后就到。”陈泉水爽快的一席话,顿时让聂俊业松了一口气。车子抛锚以后,聂俊业打了无数个修车厂师傅的电话,也被拒绝了无数次。都已经凌晨两点多了、外面下着雨路滑、天寒地冻、大过年的我不想赚这点钱……这些都成了被拒绝的理由。

聂俊业,武平县供电公司生计部主任,负责这次抗冰抢险物资供应工作。他心里知道,陈泉水是武平县出了名的修车师傅,在天气这么恶劣的非常时候,肯定是很难请的,可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候,出乎他的意料,陈泉水一听是电力公司抢修队的车,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大卡车上装着的29根电杆是要运往武平县大禾乡抢修现场。大禾乡是这次冰灾严重影响的地区,受损的电力设施较多,武平电力公司仓库和供电所储备的物资远远不能满足抢修的需求。2月8日下午,公司紧急从岩前、十方、中堡供电所调来18条10米电杆、11条8米电杆运往大禾乡的3个抢险作业点。这29根电杆是大禾供电所3个抢险作业点10日一大早施工就必须要用的,容不得半天的耽搁。现在一定要把汽车修好,准时把电杆运到抢险现场,一定不能在材料供应上影响抢险工作进度。

过了半个多小时,伴着雨夜的朦胧,陈泉水与武平公司车辆管理所赖可年一起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一到现场,陈泉水顾不上午夜的寒冷,把厚重的棉衣一脱,马上就钻到车底下,叮铃当啷地忙活起来了。刚穿上的新衣服已经沾满了污垢和黄泥,冰冷的路面上已经凝结起一层霜花,陈泉水的背部已经湿了一大片,大伙让他穿件雨衣,可是他却说:“别浪费这一爬一钻的时间了,你们的抢修任务紧,村民盼来电的心情急,在这个关键时刻我能发挥点作用,我很高兴啊,学得这一身手艺算是用到关键点上了。”
凌晨两点半,零下两度的气温,在冰冷的雨夜,经过多次的拆卸、抬运、安装,汽车的气泵终于修好了。从车底爬出来的陈泉水整张脸都沾满了汽油,在夜色中显得更加黯淡,谈笑之间只能看见两排牙齿。已经分不清顺着脸框流下的是汗水还是雨水了。

“气泵是修好了,可是这个气泵已经有点老化了,需要换过一个新的,现在这种情况,为了以防万一,我还是跟着你们把电杆运到抢修地,不然回去我睡得也不安稳。”陈水泉说完,还没等聂俊业反应过来,他已经上车了。
当29根电杆分别运到3个抢险作业点时已经是凌晨5时35分了。忙了一个昼夜的陈泉水,一夜没合眼,眼里布满了血丝,但想到没有耽误电力抢险工作,他的脸上还是露出满意的笑容:“我也完成了我的抢修任务了。”

冰雪灾害,使电网遭受重创。但是,在雨雪、低温、严寒中,也让我们看到了世人火热的心和一道道可以燃烧的激情与责任。
真情无边融冰雪,挥写大爱憾天情。在自然灾害面前,正是这些许许多的党员干部,敢于冲锋在前,广大职工携手并肩战斗,社会各界同舟共济,才打出一场场漂亮的攻坚战,演奏出一曲可歌可泣的新时代赞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抗冰保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