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德化供电抗灾抢险“三位一体”

2008-02-14 14:09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抗灾抢险德化供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网通讯员周云中报道

“完成10千伏隘上支路杆线0#到45#的勘察设计工作,开挖电杆坑8个,完成8个断杆的清理工作……”2月11日晚,在泉州局金坑指挥部召开的汇报会上,德化供电公司抢修队用一组沉甸甸的数字,宣告该公司抗冰抢险第一枪顺利打响。

2月9日晚10时许,德化供电公司增援队根据泉州局增援指挥部的部署,全员进驻抗冰抢险重灾区金坑乡,会同其他县市公司增援队一起,全力推进金坑乡复电战役。进驻金坑短短48小时里,德化供电踏雪奋战,勘查设计人员趁着天气好转的有利契机,顶风踏雪忙着杆线定位;施工队则果断出击,党员率先垂范,根据勘查设计蓝图,科学抢修,拆旧杆挖新坑,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抢修场景。

勘查设计:一步一个脚印冰雪中踏出蓝图

勘察设计,作为全面抢修的先期工作,它的速度往往影响到整个抗灾大局的进程及速度。为确保抢修进度,德化供电抢修队勘察勘察设计人员会同泉州局设计人员一道,紧抓天气放晴的有利时机,与时间赛跑,对金坑乡长达10.2KM的10千伏线路沿线进行勘测定位。
金坑乡是邵武市最偏远的山区,有竹山5万多亩,是远近闻名的毛竹之乡。持续的冰雪灾害,造成毛竹及树木大面积倾倒,加上路面冰雪尚未融化,这给勘察设计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
这两天,在金坑乡10千伏隘上支路沿线,来往的金坑人们时常可以看到这么一副场景:在一面鲜红的大旗指引下,几名电力勘察设计人员正头顶寒风,脚踏雪渣,向一根一根杆线前行。
由于此次德化抢修队负责的一部分杆线位于高山上,上山没有路,加上履冰使大量林木折断,前进一步都十分困难。面对如此困境,共青团员陈为贵站了出来,他一手扛起“青年突击队”大旗,一手提柴刀充当开路先锋,一路披荆斩棘,后面的设计队伍一步一滑,顺着新开辟出来的雪路,艰难地向着山上的杆线方向前行……
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勘察设计人员在冰雪中一步一个脚印,科学迅速勘测出设计图纸,为后期的抢修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清杆挖坑:党员率先垂范军民协同作战

“一二三……再使把劲……加油”2月11日,在金坑乡10千伏隘上支路抢修现场,德化供电党员突击队队长郭炳安正一边使劲抬杆,一边给队员加油鼓劲。
4号杆线位于河对面,一条小溪隔断前进道路。郭队长大喝一声:“来,跟我上。”带领队员涉水向对岸走去。此时的金坑乡室外温度接近0度,冰冷的溪水刺骨般冻着每个队员的神经。郭队长一边使劲抬杆,一边赶紧给队员加油鼓劲……20分钟后,4号杆线旧杆清除工作终于完成了。来不及捂热早已冻僵的双脚,郭队长又带领队员向下一处杆线奔去……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钢……”,连日来,在金坑乡隘上村的大山深处,这雄壮的歌声回荡在寒气萦绕,冰凌遍洒的山间。这是武警官兵冒着严寒奋战在抢险一线,与德化供电公司抗冰抢险突击队协同奋战的情景。

“我们家乡这次也受灾了,我不能回家抗灾,在这里抗灾,也是一样的。军民协同作战,光明指日可待!”一名正在奋力挖杆的武警战士道出了所有参战官兵的抗灾心声。据了解,为推进抗灾抢险速度,有10名武警官兵会同德化供电抢险突击队一道,共同战斗在金坑乡隘上村抗灾一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抗灾抢险查看更多>德化供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