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技术正文

无锡供电“全民创新”迎接科技春天

2008-02-18 16:24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无锡供电科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网讯通讯员沈芝春报道岁末年初,江苏省电力公司年度同业对标排名出炉,无锡供电公司科技信息专业管理首次在全省十三家地市供电公司中名列第一。这是公司有志于科技创新工作的广大干部职工多年智慧的结晶,也是企业“大科技”环境下群众性创新工作结出的硕果。
企业科技创新不是单纯依靠职能部门或专职人员,而是通过管理、激励机制,动员各个岗位、专业的人员与组织主动参与,从各个角度推进创新成果的开发应用,这就是他们所说的“大科技”概念。近几年,该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企业发展主线,立足解决事关公司和电网发展的关键问题,建立健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成果孵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各方面机制,形成全民参与技术创新的企业环境,群众性创新工作取得突破进展,2007年完成8个重要科技项目,总投资355万元,在省公司系统首次处于领先地位。

现代化电网带来创新需求
无锡供电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历来有良好的传统,各级领导重视,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资金落实各方面充足到位,成功开发过“绝缘油电阻率测定仪”、“Φ270mm/24、27m部分予应力电杆”等重要科技项目,在系统直至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但大家意识当中科技工作还是处于生产的附属地位,各单位部门都没有将它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一些项目靠部分生产技术人员“孤军奋战”,在引导、规范、管理上缺乏主动性,出成果的时限和质量要求弹性也很大,群众对科技工作没有形成普遍认识。2007年初,公司开展了一次调查,发现正在主动从事课题研究的技术带头人很少,能够自主开发创新的更少。
近几年,电网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运用,使生产运行管理中出现大量亟待完善、成熟的配套设施以及新旧交替衔接中的过渡技术,迫切需要在生产、管理前沿的广大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工作实践中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公司进行了一次对科技开发需求的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调研收集整理职工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合理化建议及科技成果征集活动,摸清了公司系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经过集中梳理,形成生产、管理难题报告,确定技术开发的重点课题,引导职工关注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问题,关注电网和企业的发展。开展科技月主题活动,通过在全公司系统的论文征集评选、科普咨询等广泛宣传科技工作对于企业管理、效益提升的重要性,激发职工主动参与的热情。

全方位构建“大科技”环境
要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科技开发,有效推进课题项目的开发和群众性自主创新工作,除了宣传发动,需要从根本上完善管理机制和方法。
一是开展科技项目全过程管理。确定目标任务后,他们特别强调过程中的督导协调,重点项目由公司领导负责定期召开工作会,及时解决研究中的难题;相关部门定期检查进展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形成月度汇报材料,确保项目按照时间节点要求进行;职能部门开展跟踪管理,通过每季度《科技简报》公布各项目研究进展情况,比较分析项目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高研究及推广工作的透明度,促使项目组成员主动关心进度,早出成果。
二是加强技术人才队伍管理。通过滚动调整和选拔,重新组成省级技术专家、公司技术带头人、技术骨干三个层次50多人的人才队伍,制订考核管理办法,从承担技术项目、论文发表以及日常作用发挥等全面衡量业绩完成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与津贴兑现、待遇享受挂钩,不称职的取消当年津贴,连续两年不称职则取消带头人和骨干称号。实施年终述职评审制度,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每年述职,由职能部门、生产单位负责人评分,依据得分考核定级,增强技术人才的主动创新意识。
三是全方位服务科技开发。公司各级努力为技术人员办实事,职能部门重点建设与推广科技信息系统,形成了集电力科技信息及论文查询、电力相关标准、全国电力科技成果库、相关专利数据库检索等有利开发研究的信息平台。与工会、团委联合开展群众性创新工作,对基层上报的技术、管理创新课题进行评审推荐,申报专利。举办科技成果展,展示近几年基层职工的研究成果以及优秀科技团队、先进科技工作者,加大表彰奖励和培养力度,鼓励青年职工参与项目,形成了人人关心科技工作的良好氛围。

“全民化”迎来创新“丰收年”
科技项目来源于生产,科技成果来自职工群众。通过一系列展示、引导和管理方法的实施,无锡供电公司逐步在职工中灌输科技工作全民化意识,使大家感到技术创新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成果开发的机遇就在每个人的日常工作中,只要热心于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潜心钻研,勇于探索,人人都可能成为技术人才。2007年,公司群众性创新工作如火如荼,获得专利成果数量创历年之最,年内共获得10项国家专利,其中首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

今年2月,该公司中标无锡220千伏孟村线工程,全线有两基为耐张大转角塔,转角度分别为82.58度、71.57度。为保证转角塔倾斜度的准确,公司高级技师蔡荣法潜心研究塔型结构,多次到塔基浇灌现场观察施工过程,经过两个多月攻关,以他为组长的攻关小组设计出了一种耐张转角塔倾斜调节装置,投入220千伏孟村线12号转角塔基施工后收到预期效果,去年十月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去年7月,他研制成功的“一种输电线路铁塔用变坡弯管的生产方法及其设备”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成为公司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第一人”。
多年从事通信工作的变电检修工区老职工何有钧一直是单位科研小组的骨干,为研究高灵敏度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五十多岁的他通过自学修完计算机专业所有课程,年复一年投入研究测试,终于试验成功第一台样机,解决了因人工寻找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引起全所停电的问题。2007年,他的“隔离、跟随无冲击主备电源切换的数控稳压电源电路结构”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除了生产一线,营销、后勤岗位的职工也纷纷加入技术创新行列。抄表差错一直是营销服务工作的难题,这引起了从事电费管理的职工许其科的注意,他跟随抄表员认真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他们使用的红外抄表仪在楼道杂物多、电表高度不一等情况下很容易出差错,原因是扫描的距离和角度都有严格要求,便产生了在抄表仪上装一个调节装置的想法。他对此进行了反复研究,利用业余时间细心琢磨,终于研制出“高度可调的抄表装置”,保证了任何高度的电表都能准确读出数据,受到抄表人员的欢迎。他还通过使用电子表格功能完善电脑设置和资料格式等方法提高了制作电费通知单的劳动效率,使原来二、三十人三天的劳动量只需一人操作一天就能完成,彻底杜绝了此前因手写潦草出差错的现象。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无锡供电查看更多>科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