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中国核电:新的起跑点

2008-02-19 11:32来源:《中国投资》关键词:核电中国中国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华祝

  文/本刊记者冯志卿

  核工业为国民经济服务

  《中国投资》:2007年11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经由国务院正式批准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简称《规划》),在您看来这份《规划》的出台有什么意义?对我国核电产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张华祝:中国核电发展经历过很多艰难与曲折。核工业起步于50年代,80年代之前主要为军服务,80年代开始转变,以秦山、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为标志,我国核能进入和平利用时期。但是,一直到2003年之前,我国在核电发展方针上一直持谨慎的态度,“九五”期间曾提出,核电是我国电力的一种补充。“十五”规划当中提出适度发展核电。2003年,新一届政府组成以后,对核电发展的推动就比较强劲,“十一五”规划明确了“积极发展核电”的方针。

  核工业服务对象有两个:军用和民用。军用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光靠军用养不活整个核工业,因为军用量很小,带不活整个产业,另外光靠国家也养不活、养不好核工业。所在2003年之前,核电对整个核工业具体带动力很微弱。只有发展核电为国民经济服务,才能够把核工业带起来。

  《规划》为中国今后10年、15年的发展做了总体安排和总体的考虑。在指导方针、指导思想、规划目标、核燃料产业配套、制造产业等做了非常全面的安排。我觉得《规划》对整个中国核工业发展将起到一个重要的指导或推动作用,这种作用将是全局的、长期的。

  《中国投资》:《规划》将对核电产业发展和企业投资带来哪些影响?

  张华祝:《规划》的实施首先将有力地促进经营核电的集团公司的发展。目前国务院批准控股建设与营运核电的企业集团有3家: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在《规划》指导下,3家企业集团在推动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营运,实现四个自主化的同时得以发展壮大。

  《规划》的实施必定促进我国核燃料循环产业的快速发展,从事核燃料循环的有关企业全部集中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为了与核电建设规模相适应,2020年之前,核燃料的生产能力也将成比例增长,同步进入快速发展期。

  《规划》的实施还将全面带动核能科研设计、设备制造、建筑安装、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各领域的发展,从总体上促进核能行业的规模扩大与水平提升。

  《规划》对推动核电企业在追求核电安全经济目标方面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规划》对行业发展给出了令人振奋的长远预期,增强了企业技术进步与改进管理的动力,增强了企业参与竞争的积极性。从而促使核电企业在建设、营运方面提高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安全运营和经济运营做得更好,使核电产业步入良性发展、健康发展道路。

  在投资方面来看,从“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这3个五年期间,每年至少有3台百万千瓦机组建设。这样大的投资,将会引入新的投资者,促使核电形成多元化投资,多元投资会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核电企业水平的提高。

  拓宽核电企业融资通道

  《中国投资》:未来的核电投资,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张华祝:核电投资主要涉及两大块:80的建设贷款和20的企业资本金。贷款方面对核电企业来说难度不大,因为当前运营的核电站良好的经济收益表明,我国的核电和国际管理是接轨的,在经济上有竞争力,还贷能力很强。在目前国内外汇储备已经很丰富的情况下,无论是外国银行,还是国内银行都愿意给核电企业贷款。

  对核电企业来说最主要的是资本金筹集问题,核电企业可以考虑的融资方式如中广核的产业投资基金、定向发行企业债券、或者是象国外的核电企业通过上市,在资本市场融资筹集资本金。另外就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什么类型的战略投资者,无论是外资内资,还是国有民营,主要取决于核电企业的自主选择,在政策上只有投资比例的限制,不存在根本障碍。

  《中国投资》:您认为《规划》中的核电站建设目标能够完成吗?

  张华祝:按照国家发改委安排的建设强度,我看没有问题。但是我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现有运行的核电站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安全性。中国下决心积极发展核电,也是建立在过去核电站的建设质量和运行指标比较好的基础上。离开了这个基础,往后发展就会出问题。吴邦国委员长在当副总理时反复说了一句话,“核电的安全是核电的生命”。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将整个国际核电发展引向低潮,一个电站的事故,会将整个核电的发展势头压下去,核电经不起大事故,有了事故,一定会进入冬天。所以说核电站运行的水平和建设的质量是《规划》能不能顺利推进的最基础保证,如果这个基础保持得好,整个规划推进不会是问题。无论从资金,从制造能力、中外合作的势头、人才队伍等方面看,我觉得都能够为《规划》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中国投资》:《规划》中提到与核电发展相关的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等环节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机制。如何理解?

  张华祝:前面已提到过,核电快速发展会有力地带动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运营的发展,但能否实现预想的发展目标,要看他们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方面能否真正适应市场需求。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燃料供应等环节还存在许多不适应我国核电规模发展、不适应市场为导向原则的体制机制问题,需要在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同时认真谋划和推进改革。

  我理解,《规划》对这几个环节的改革都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具体的改革工作需要综合考虑,深入研究,扎实推进。有关企事业单位的适当重组、引进多元投资主体等等可能会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机制”中发挥作用。

  《中国投资》:《规划》中提出,设备制造方面未来还要以三大集团为骨干,同时发挥其他相关企业的专业优势,逐步实施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共同建立起较完整的核电设备制造体系,为什么?

  张华祝:选择东方电气(爱股,行情,资讯)集团、上海电气集团、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为骨干是很自然的考虑,三大动力集团是常规电力设备制造的主要提供者,他们有强大的设备制造能力。核电设备从大的装备类别来说仍是一个发电设备,和常规电力设备相比,既有特殊要求,又有许多共同点。以三大集团为骨干,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够较快形成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的能力。

  核电设备的国产化,肯定对装备制造业会产生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因为核电的制造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比较高。通过核电设备的制造,会带动三大集团的技术水平提高和管理水平提高,同时也是一种质量文化的提升。上个世纪80年代,1979年美国三厘岛事件和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以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电领域倡导核安全文化理念。提倡从核电的建设、营运企业一直到为核电提供设备的制造企业,都普遍地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引进安全文化,实际上就是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方针具体化,使得核电设备制造的整个过程处于全面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之中,确保生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设备,最终保证我国核电站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核电行业比其他行业在质量方面要求更高,所以说核电设备国产化对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水平提升有重要作用。

  人才和安全保障

  《中国投资》:伴随着《规划》的落实,大量的核电站将被建设、运营,您认为核电的专业人才够吗?

  张华祝:随着核电的发展,核电企业对人才表现出很旺盛的需求。目前企业主要以两种方式来用人,一是一些人进入核电企业后,企业用以老带新办法培养人才,成才速度比较快。另外,就是加强高校大学生培养,其中一些大学在培养人才方面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比如与核电类似的专业大三开始转专业,到大四学核专业,可以很快培养出适应企业的需要人才。从长远来看,多个环节共同努力,采取得力措施,加强人才培养,人才不会成为核电发展的一个障碍。

  2007年8月底我们协会在哈尔滨曾举办过一次核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研讨会,全国近20所高校参加,国防科工委、教育部很重视,派司级领导参加会议并给与指导。研讨会分析核专业高等教育的形势和面临的挑战,会议形成的共识认为,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核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不适应核电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既有数量上的不足,更有结构和质量上的不适应。一方面高校设置的核专业与核电发展的需求不完全配套,结构性矛盾突出;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在恢复或增设核学科专业的过程中,普遍遇到师资力量、试验手段、适用教材等方面的条件制约,过快扩大招收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针对这一情况,教育部和国防科工委已经并将继续采取措施,促进核学科专业建设,着力改善有关办学条件。高校需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瞄准企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注重教育质量,努力为核电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目前全国能够为核专业提供相关专业高校有20多所,加上研究院所,一共有近40个单位为核专业提供人才。

  《中国投资》:如何看待《规划》中提到的要建立后处理基金、退役基金?

  张华祝:后处理基金已经酝酿多年,实际上国内已有企业在做,这也是国际通用做法,主要保证是乏燃料,无论是后处理还是最终处置,能够有资金保证。国际通行的做法都是从发电成本里面提取一定的钱来做基金,保证将来有一个稳定资金渠道。比如秦山核电厂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提起后处理基金,大约是一公斤铀提一千美元。据悉,国防科工委、财政部、发改委已就建立后处理基金问题向国务院呈送了专题报告。批复之后,将形成我国核电厂提取后处理基金的法规性文件,企业按照要求逐年提取上交,专门机构代表国家收取并管理基金,使得核燃料循环后端的发展有长期可靠的资金保证。

  退役基金,是为核电站未来退役提供一个可靠的资金保障,也是国际上通用做法,但退役基金可以稍微晚一点提,不一定要提得很早,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因为核电厂设计周期一般是40年至60年,还贷期是15年,前15年还贷压力很大,发电成本较高,15年以后银行贷款还完了,成本就会很低。因此,15年还贷期结束后再提退役基金,对平衡核电厂运行期内成本是合理的、可行的。

  《中国投资》:请谈一下《规划》中提到的建立天然铀资源保障的情况?

  张华祝:建立天然铀资源储备体系也是国际通用做法,天然铀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建立适当的储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各个国家的做法并不一样,比如日本因为资源特别紧缺,储备量也比较多,据称他们的储备量最高的时候达到满足3年的需求;多数国家按照一年左右的用量进行储备;美国是一个例外,他们的储备量很少,因为世界各国的天然铀供应商都到美国去卖产品,他们主要通过现货和期货市场来利用它国铀资源。2020年,我国有4000万千瓦核电机组运行,每年约需要7000吨天然铀燃料,按照多大一个量来建立储备体系,需要科学论证,统筹规划。我觉得当前抓紧研究、尽早建立我国天然铀储备体系非常重要。国家财政出一点,企业出一点建立一个天然铀储备基金,这个储备体系就可以逐步形成了。

  《中国投资》:请介绍一下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情况?

  张华祝: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于2007年4月18日成立,成立前经过一年多酝酿,协会成立是为了适应核电快速发展需要。随着核电的发展,核能行业规模正在扩大,多元格局正在形成,行业的发展需要行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协会成立的时候有150个会员,现在已有170多个会员单位。各个会员单位利用核能行业协会平台,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能够和政府之间进行沟通,能够得到一些行业信息,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协会主要指导思想按照国家积极发展核电方针,按照《规划》和国家科技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的要求来做好服务工作,促进核能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协会的宗旨就是服务,一方面为企业服务、一方面为政府服务,在企业和政府之间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桥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