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综合正文

我国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勘查技术获突破

2008-02-22 09:58来源:新华网 关键词:铀矿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由中国核工业二一六大队主持完成的《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研究及资源评价》项目近日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实现了我国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和勘查技术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铀矿勘查的多项空白,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研究及资源评价》项目提出的"六位一体"铀成矿远景判别准则、层间氧化带"五带式"分带模式等一系列新观点均为国内首创。项目通过对中新生代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预测评价准则、勘查类型、参数孔试验、资源量估算及可靠性评估、钻进工艺等进行系统总结和研究,为我国核行业多个规范的编制奠定了基础。

承担此项目的中国核工业二一六大队队长、总工程师王成介绍说,《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研究及资源评价》项目建立了我国造山带山间盆地铀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式,实现了我国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和勘查技术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铀矿勘查的多项空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铀矿成矿理论,并首次建立的适合我国地质特点的砂岩型铀矿勘查技术方法和技术标准体系。其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三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据了解,《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研究及资源评价》项目实施,首次发现了我国第一个万吨级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探明了我国第一个特大型地浸砂岩型铀矿田,其铀、煤及伴生资源经济价值达3千多亿元,为新疆提交了煤炭资源40余亿吨。

王成说:"这一重大发现极大地缓解了我国铀资源紧缺的矛盾,为我国国防建设、核电事业以及新疆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在新疆的唯一下属单位,二一六大队主要承担新疆地区放射性矿产资源的勘查任务。自1984年以来,该队向国家提交地质、科研报告160多份,提交地浸砂岩型铀矿床3个,提交钾盐矿床1个、铍矿床1个,完成引鄂入克、引鄂入乌引水工程放射型环境评价项目2个。
利用《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研究及资源评价》项目成果,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又在新疆吐哈盆地和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实现了找矿重大突破,并进一步落实了十红滩等两个砂岩型铀矿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