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雪灾大考考出九个薄弱环节

2008-02-28 14:2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雪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雪灾大考考出九个薄弱环节

  编者的话 目前,抗灾工作已经全面转入灾后重建阶段。这场罕见的雪灾,对一个国家、对政府、对公民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同时,不管是自觉也好、被动也罢,都引发出方方面面的思考。
  灾难是可怕的,但最为可怕的是无视灾难所暴露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后依旧让灾难重演。

  灾害预警系统关键时慢半拍
  如此大面积的天气变异,气象部门应尽早启动应急措施,及时发布警告信息,提出切实可行的防御指南。广大民众可能会考虑谨慎出行,至少会多准备食物、水、燃料、照明等物品。政府和社会也能够尽早掌握救灾工作的主动权。
  灾害来临时只能坐等政府救援
  这场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凸显出民众的危机意识不够。在灾难天气下,许多人仍固执地选择了出行,而最后因客观原因滞留时,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自救和相互救助。有人情绪失控,有人晕倒,更增加了政府救援的难度。
  除民众的自救能力不足以外,整个社会的互助能力也不强。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化资源,几乎看不到民众有组织地向受困同胞提供救助。

  信息时代为何信息不畅
  在这次雪灾中,各大媒体的跟进,使得公众可以多角度了解雪灾的情况。但是不得不承认,在雪灾导致的成千上万旅客滞留时,我们的铁路、公路系统未能尽到及时发布准确信息的职责。当时旅客得到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电视台报道难免笼统,客运咨询电话很难打通,客运公告只有到达车站的旅客才能看到。
  目前,我国已经在一些领域的信息化工程中建立了应急指挥平台系统,但其功能还不够完备,且相互孤立和分散,协调联动性差。

  危机面前是堵还是疏
  面对灾害,我们的职能部门还习惯于简单的“关”和“堵”,缺乏“防”和“疏”。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下雪时直接将高速公路关闭了事,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不仅是在高速公路的处理上,在应对滞留的旅客,政府也更多地采取“堵”而不是“疏”的办法。

  电煤储备为何如此短缺
  我国出现大面积拉闸限电,罕见的雪灾无疑是罪魁祸首,但天灾之外也有不能忽视的其他因素。事实上,在雪灾到来之前,煤电的全国性紧缺早已显露端倪。
  什么原因导致电煤储备短缺?在一些煤炭专家看来,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电煤价格。还有一说是,前一阵国家和各级政府以行政命令“一刀切”,关闭了许多小煤矿,间接导致许多地方煤电紧张。
  煤炭部原副部长韩则认为,应有一个能源部来统一调控能源问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将煤电问题分别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电监会分而管之。

  坐火车何时不再“一票难求”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曾说,春运客运的日需求量是5000万人,可是我国铁路每日的最大承载力只有300万人次,只达到需求量的6%。去年,在中央以人为本精神的倡导下,铁道部承诺春运“不再涨价”,但其人性化的承诺背后却缺乏有力的物质支持,铁路的运力没有跟上,春运的压力更加紧张。

  基础设施何时不再脆弱
  官场短期行为使得不少地方官员把公共工程当形象工程来建设,官员腐败也“造就”了不少豆腐渣工程。电力、管道顷刻“冻伤”,突出了防冻设计的薄弱,众多的建筑、设施迎雪而塌,映射出各种工作不力、应急缓慢,更映射出安全检查监管督促不到位。

  还要为环境付出多大代价
  亚太环境保护协会副会长黄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雪灾与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相关,这是多年来掠夺式发展造成的后果。
  黄河说,环境保护跟慈善事业不同,受益的人群不固定,而且效果不是立竿见影,有时跨代际、国际,需要人们具有更多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但近年频繁发生的灾害事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何时不再有大规模春运
  造成大规模春运的原因在于:在大城市与乡镇之间,缺少中小城市的过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所有的资源要素都会自动朝大城市集中。西部的落后地区只能源源不断地向大城市输送人力资源,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也是造成这种大规模定期迁徙的主要原因。
(《中国青年报》2月26日 王俊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