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赴湘采访日记之四: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2008-03-04 10:46来源:新疆电力公司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里曾经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但因为走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所以,韶山冲也随之大大方方地走进了中国历史。这是一个明丽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天地一片银亮。我摒住呼吸,伴着刚刚修复的500千伏民鹤Ⅰ回线的114号铁塔,静静地站在韶山的一个山头之上。

  韶山不是很高,因为尊敬,我始终觉得它崇高和伟岸。不知道是不是这里曾经升起过一个民族自由与解放的红太阳。从进入韶山开始,尽管我每一步都走的非常小心翼翼,但历史的尘烟仍然时时从脚下透析,苍翠的松林始终无法掩去所有的坎坷和沧桑。在韶山,每一寸泥土都透出神圣,一草一木也尽显庄严。因为历史不会被风刮走,如今,韶山冲里的每一条小路,依旧沿着历史的方向遥遥通往那段岁月。

  如果说一个世纪前,就是这座普通的山和那个从山中走出来的湖南汉子,把风雨飘摇下的中国带上了民主与富强的航程,让一个民族从此走向了光明。那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那些不远千里赶来湖南支援电网灾后重建的新疆电力工人,恰好传承和发扬着他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虽然他们普通的永远无法走进历史,但他们流汗的身影是不是也会同伟人的脚步一样,被岁月牢牢地定格在韶山大地上。

  我沿着新组立的铁塔一基一基的向前走,目的是去采访那些正在施工的抢险人员,想好好地宣传一下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千里驰援湖南电网抗冰保电的奉献精神。但没有想到,我的这次采访任务最终竟是以失败告终的。

  我没有在那些抢修人员的嘴里听到我最需要的话语。那怕我不得不以暗示的方式让他们讲,但他们却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其实,我的问题都非常简单。无非就是从千里之外赶到这里参加抢修,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但我连问几个人,他们的回答似乎都是事先商定好的,高度的统一和简单。我就是干这个工作的,那里没有电我就去那里,没什么好说的。这个答案与我的需要大相径庭。因为我从工程指挥部那里已经了解到,抢修队员中有新婚第二天就踏上征程的新郎官;有把三岁的孩子托付给老人,夫妻双双上一线的小俩口;有放弃回家团聚共同奋战在抢险一线的父子俩;还有母亲刚刚去世几天就来到施工现场的安全员……他们都应该有许多话可以讲。当时,我更希望他们能够把自己的这种付出同体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友爱精神,甚至同建设和谐社会联系起来。但无论我怎么引导,他们的回答都是那句没有一点高度的话。

  交稿的时间已经到了,我始终没有采访到自己需要的素材,只好怅然而归。
  这时已经接近中午了。日上中天,初春的阳光把一片柔和洒满山谷,眼前一片灿然。可我实在无心欣赏,满腹遗憾地走在返回的路上。走着走着,我突然看到,就在114号铁塔上,有一名抢险队员正在高高的塔尖上工作。他的忙碌的身影和铁塔倒影一同被阳光剪成碎片,均匀地洒在铺满绿色的大山之中,形成了一种别样的美丽。

  这一刻,我突然意识到,那些奋战在抢险一线的电力员工们,虽然他们普通的无法让我记住名字。但也许正是因为他们普通,所以才把一切的付出都当作是理所应当。
  没有高度不就是另一种高度吗?
  顿时,我的心中充满了尊敬。

  对于韶山的尊敬,是因为那个伟人,他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一个民族久远的渴望。
  对于眼前这些普通工人的尊敬,是因为他们用最纯朴的付出为我们构建着美丽的社会。
  虽然他们很渺小,但在我心里,永远对他们仰望。(李易峰)
  信息来源:新疆电力公司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