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国电靖电“三能”文化考察学习笔记

2008-03-10 14:44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国电靖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网通讯员高飞飞

我们决定要去国电靖远发电有限公司考察学习是因为最近在行业内各媒体中广泛报道的“三能文化”。

20年,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历史彰显着企业的实力和根基,但是,20年,对于一个发电厂,则意味着机组小、设备落后、负担重。靖电人,你凭什么在今天赢得如此多的关注和尊重,我们要去看一看。

关于靖电
去之前,我们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了一些关于靖电的信息。
我记得曾经读过这样一首诗“我们很少吹风,一年吹两次,一次吹半年;我们这里风起时没有落叶,我们这里没有树”,戈壁滩曾经是生命的禁区,要在这里建厂创业,可以想象工作的艰难。
靖电的登场绝对是辉煌闪亮的,1989年,靖电一号机组的投产发电结束了甘肃没有20万千瓦级火电机组的历史。1992年,靖电四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成为当时西部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喜悦还未沉淀,困难已经开始挑衅了。由于设备设计和选型方面存在缺陷,锅炉结焦问题严重,工作现场粉尘大,机组不能满负荷出力,20万千瓦的机组只能当16万千瓦用。请来德国专家现场诊断,得出的结论竟是“只能另起炉灶,推倒重建”,言外之意就是没治了。天不时,地不利,人要和。靖电人不信邪,用十年的时间探索、试验、改造,他们自主研发的燃烧技术解决了全部问题,改造后的四台机组出力全部达到100。
这真是一个奇迹。

在路上

对于戈壁的荒凉我心里是早有准备的,然而速路两旁的景象依然令我震撼,荒芜、孤寂、绝望。靖电人的形象在我心中愈发高大起来。
路上接到靖电方接洽人员打来的电话,问我们什么时候到,我们说了个大概的时间。他非常详细的给我们讲了一下到他们厂的路线。西北人的热情使我们心情愉快了许多。
印象
我们比预计时间提前到达了,没有打扰主人,悄悄吃过饭,准备到了约定时间再打电话联系。两点整,也就是我们说的到达时间,收到短信,问我们是否到达。超强的时间观念,这是我对靖电人的第一印象。
我们先对厂区和生活区进行参观。和别的电厂没什么区别,无非是厂房、机组、锅炉;家属楼、学校、体育馆。但是,我的心情却是不同。
看着厂区里成片的绿化带,主人介绍说:戈壁上是不长植物的,要挖地三尺,移走滩土,填进从别处买来的新土壤,再在这上面栽树种草。
走到锅炉房,主人说:这里曾经是粉尘弥漫,今天这样整洁的工作环境是靖电人当年不敢想象的,车间里闷、热、噪声大,但是我们的工人觉得现在这样已经很幸福了。

来到集控室,墙上的标示牌显示安全生产2000天,主人说:安全生产1000天时我们搞了很隆重的庆祝活动,当时了解靖电“先天缺陷”情况的人,包括我们自己都对这个成绩感到惊讶,而如今安全生产2000天了,我们已经觉得这没什么了,因为靖电已经被我们改造好了,2000天,算不了什么。
进入体育馆,正在举行篮球比赛,侧面的墙壁上有一条标语写着:青春无界,任我发展;竞技赛场,看我风采。望着赛场上奔跑着的20岁、30岁、40岁的“年轻人”们,我感受着靖电人的激情和活力。
家属区内有一个花园,规模不大却也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园内有孩子们在嬉戏,大人们在乘凉或钓鱼。主人介绍说:园子建于2002年,领导们希望员工在这里忘记身在戈壁。我们站在凉亭上,远眺茫茫戈壁,感受着靖电领导努力为员工营造的戈壁桃源的深情。

三能文化

参观结束后,我们与主人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谈话。
坐在我们对面的这个中年男人是靖远电厂的党委办公室主任,叫田万,是”三能”文化的奠基人之一,这是一个真诚得令我惊讶的人。
他在充满自豪的、滔滔不绝的向我们讲述着靖远的“三能”文化,讲述着戈壁传奇,讲述着靖电的历史,讲述着他自己的成长,讲述着靖电人的品格。
能吃苦,这是在戈壁滩里生活和创业的人们必须具备的品格。“每年一场风,从春吹到冬”、“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靖电人不仅在这里生存,还在这里建起了当时西北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能战斗,面对德国专家宣布无法攻克的科学难题,靖电人没有放弃,10年磨一剑,攻克了技术难关。
能超越,面对荣誉靖电人从不停止前进的脚步,靖电机组达产改造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奖”的殊荣后,他们又相继实施了DCS、增容、环保脱硫等一系列重大技术改造,使得靖电机组各项指标在全国同类机组中名列前茅。靖电人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实施“全能教育”,即每名员工至少掌握三门以上专业技术技能,靖电工人个个都是多面手。
他讲到锅炉技改时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研究组的同志们在炉温还没有完全降下来时就钻进炉膛测数据,有的人眉毛都烤没了。
他讲到他们代运行青海省的一个新电厂,验收时各方代表没有提出一项异议,靖电派去的63名运行工人却指出了1000多项安装缺陷。
他讲到靖电率先在西北地区通过“三标”体系认证,连续四年获得国电集团“一级奖状”。
……
他讲的如此真实,如此生动,如此满怀骄傲与自豪之情,是的,他有理由骄傲,多么荡气回肠的创业史,多么可敬可爱的靖电人。

靖电人为什么搞企业文化
靖电人也有烦恼。人才是靖电最大的资本,当靖电人的技术在行业内有口皆碑,当靖远电厂成为国电集团的“人才高地”,猎头找上门来,有人守在厂外宾馆里,想方设法挖人才。
戈壁滩的生活毕竟是清苦和寂寞的,外面的诱惑太多太大,靖电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留下来的是那些与靖电共患难过的,走掉的是靖电刚刚培养起来的,靖电的今后怎么办。企业需要想点办法来提升凝聚力了,于是人们想到了企业文化,不能让那些靖电人最弥足珍贵的品格随岁月淡化了,要把它们重新挖掘出来,发扬光大。
靖电人的另外一个想法就是通过企业文化来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20万千瓦的机组全出力也是20万千瓦,大机组、高参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才是硬道理”,靖电需要引起关注,为扩建增容造势。否则,再过二十年,靖电就要被挤出历史的舞台了。
感受

参观过蒙牛集团了,感觉蒙牛文化更像是牛根生文化。那是一种由卓越的领导者将自己的理念思想灌输给整个企业形成的共识和统一。蒙牛的文化是人造的,它的成功在于理念的先进和灌输得彻底。
而靖电文化,着实是太朴实,太真实了。给我的感觉那就是流淌在靖电人血液中的东西,只是在现在把它提出来放大了给靖电人自己和旁观者看。它没有经过加工,是天然的,也不需要灌输,靖电人说:我们就是能吃苦、能战斗、能超越的。重要的只是我们今后仍然这样做就行了。
我们呢,我们的鄂尔多斯电力也是有着20年历史的企业了,有什么东西是我们最应该珍惜的、推崇的、发扬光大的,有什么可贵的东西正随着岁月慢慢流逝呢,让我们来留住吧!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电靖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