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综合正文

说起雪灾 “老电力”表情挺复杂

2008-03-11 09:40来源:工人日报关键词:电力雪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灾后重建不仅仅是“倒了的电杆拉起来,断了的电线接起来”中国电力网两会专题

  “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雪,我们荆门电厂的煤都结成了冰坨子,为了保证电厂用煤,职工在零下十几度的室外,靠铁锹、镐头把冻住的煤打散,而抢修电网的职工,要爬到十几米高的电塔上把冻住的电线上的冰柱一点点敲碎,随时都有滑下来的危险……”

  提起这场刚过去不久的冰雪灾害,全国政协委员周大兵脸上的表情挺复杂。

  “我为职工们感动,也对电网如此不堪一击感到痛心,但是,我们的确从中学到了很多。”最新电力统计资料,尽在中国电力网资料频道

  今年62岁的周大兵是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总经理。1个月前,当国家电网从外省调度的11504名电力职工、714台抢险车辆和371台发电车浩浩荡荡地进入湖南,协助当地政府开展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电力抢修大会战时,这位“老电力”就没有睡过一个踏实觉。

  在密切关注抢险救灾每一个进展的同时,他一直琢磨着,“我们应该从雪灾中学到一些东西……”

  “电没了,铁路停了,水停了,生活乱了套。”周大兵说,如何加强电网安全,应当成为“电力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雪灾后,有关单位对加强电力薄弱环节提出了完善的设计标准。如提高设计气象条件重现期,500千伏线路由30年提高到50年,110千伏到330千伏线路由15年提高到30年,增强电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等。

  在周大兵委员看来,完善固然重要,但根本还在于供电配套设施的统筹发展,特别要注意同步发展高、中、低电压的线路网络。“就好像公路网络包括高速公路、省道、县级路、乡级路,"高速公路"堵了可以改走"县级路"。”

  “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全面铺开,但"灾后重建"不是"倒了的电杆拉起来,断了的电线接起来",而应借这次灾后重建之机,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抵御灾害的标准,并将其标准法制化,强制执行。”周大兵委员说。

  建议一:国家应常设应急指挥机构

  “根据今年抗击南方雪灾中暴露出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应急指挥机构建设,使之成为国家应急管理中心,具备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权力和能力。”来自工会界别的牛越生等七位委员在提案中表示。

  委员们认为,在战胜大规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往往要牵涉到跨企业、跨行业、跨省市的协同努力。这就需要一个机构来协调。来自工会界别的朱蒙委员在提案中建议,应成立国家应急管理委员会和省级应急实体性管理机构,专司应急灾害事件的协调、指挥和管理,实行统一指挥,统一及时发布信息,统一人力、物资调配,以实现用较低的成本取得救灾抗灾的良好效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认为,国家应急管理中心的任务除研究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外,还要研究制定大规模的综合应急预案。日常则负责应急预案的演习、培训等。(本报记者车辉)

  建议二:加强对极端天气的研究

  九三学社中央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升防灾抗灾能力》的提案中表示,为了提升国家防灾抗灾能力,减轻类似事件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首先应该加强对极端天气事件的研究。

  据介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将可能越来越多地面临各种极端天气的考验。而极端天气随机性大,又具有转折突发性,成因更为复杂,预测更加困难。

  牛越生委员说:“要以新的知识、新的观念来指导应对自然灾害的工作,绝不能囿于旧知识、旧观念。”

  朱蒙委员表示,要利用各种形式对社会公众进行危机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和教育,同时加强气象预报的详细分析、风险评估和将要发生灾害的影响预计。

  盛明富委员则建议,国务院应该制定《气候环境监测设备保护条例》,尽快改变当前城市建设对气候环境监测设备的破坏和影响,为提高气候预测的准确度提供法律保障。(本报记者车辉郑莉)

  建议三:修订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九三学社中央在提案中表示,此次雪灾之所以给我国南方地区造成了重大危害,与南方地区以往降雪不大、“防寒机制”相对薄弱有很重要的关系。因此在制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标准时应当更多地考虑到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上应当考虑到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

  牛越生委员建议,应该全面检查、修订、提高我国基础设施标准,尤其是战略骨干基础设施的设计规范和建设标准,提高基础设施的抗灾害能力。因为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生活对基础设施的依赖越来越高。基础设施标准的适当提高而增加的投资远比灾害带来的损失及灾害重建的投资小的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说,通过这次抢险抗灾,应对现有线路设计规程规范和技术规定进行认真梳理,对需要提高标准、修订完善的具体条款,要开展深入的对比分析与测算。(本报记者车辉郑莉刘文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