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冰雪线上的动人风景

2008-03-17 13:51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抗冰抢险中,河北省电力公司1300余名员工奔赴最前线。三湘大地,在黑暗的都市之中,在绵延的大山之间,在高耸的铁塔之上,他们执著地捍卫光明。

  抢险队员们感到,自己不仅是一名电网员工,更是一名时刻响应祖国召唤的战士。
  1月中旬以来,千里之外的冰雪灾害,时时牵动着河北电网员工的心。2月1日,河北公司成立以总经理孙正运和党组书记丁广鑫为组长的抗冰抢险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抗冰抢险指挥部,并制订了支援灾区抗冰抢险实施方案。

  一声令下,不到两天,1000多人的抢险队伍组建完毕。尽管春节将至,但抢险队员都被一种豪迈的情感激励着,他们感到,自己不仅是一名电网员工,更是一名即将响应祖国召唤的战士。
  保定供电公司的老司机薛彦峰没想到任务来得这么突然。2月2日22时,他刚躺下准备休息,电话响了,要他马上到单位,1小时后开上发电车出发。妻子听说他要上灾区,跟着跑到单位门口,老薛不好意思地挥挥手:“回去吧。”他不知道,第二天妻子就病倒了。

  急匆匆领了任务,老薛和3名工友出发了。庞然大物般的发电车在高速公路上走得很慢,大家不说话,窗外漆黑而冰冷。2月3日4时30分,他们赶到了集结地邯郸。邢台、石家庄、邯郸供电公司各一辆发电车也集结完毕。
  2月3日8时,由河北公司副总经济师吕志军带队,4辆发电车,一辆指挥车、一辆保障车和25人的应急小分队,向南方进发。“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灾区,要特别注意安全。”孙正运一再嘱咐。
  湖南境内险象环生,路上厚重的冰雪虽然已经清理,但路面又结起了光滑的薄冰,不时可见翻倒在路边的车辆。发电车上两名司机必须一人开车,一人睁大眼睛看路。在最艰险的一段山路,车辆时速只有20多千米。路边,一长溜的车都停靠着,只有这个特殊的车队,在勇敢地前行。
  2月4日16时28分,连续行走30多个小时,1700多千米,车队终于平安到达指定地点郴州资兴市。
  从2月2日启程,到2月28日凯旋,4辆发电车组在极度恶劣的条件下,相继为郴州及周边县市4000余户居民及机关单位应急供电21.96万千瓦时。
  江城线恢复重建工程竣工日期最初定为3月20日,之后又提前到了3月10日。河北公司决定:一定提前完成任务!
  就在发电车队向湖南进发的同时,2月3日21时,河北送变电公司正连夜将5基铁塔所需的80吨塔材运往湖南。
  1月31日晚,河北公司在接到国家电网公司前方指挥部的紧急命令后,连夜要求省送变电公司组织生产。令前方惊讶的是,河北送变电公司提前16个小时完成任务,该公司线材厂厂长张志存说:“46个小时,大家几乎没有合眼。”

  为了支援南方抗冰抢险,河北省上下通力合作。省长郭庚茂、常务副省长付志方等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省发改委、铁路等部门全力配合,河北公司组织的6批价值1500多万元的电力救灾物资,都准时或提前运送到了灾区。
  2月14日中午,国家电网公司要求河北公司派400人承担±500千伏江城直流输电线路三峡至广东段400多千米的抢修任务。当天下午,河北公司立即派出副总工程师钟均奇带领的11名技术人员赶赴湖南。2月15日下午,由送变电公司400名技术骨干组成的河北第一批支援灾区电网恢复重建突击队赶赴湖南。之后,江城线恢复重建工程计划竣工日期从3月20日提前到了3月10日,河北公司突击队的压力更大了。

  经过认真研究,丁广鑫向各个突击队宣布了河北公司的决定:竣工日期要比国家电网公司确定的3月10日再提前5天。随着各类技术人员的陆续抵达,河北公司前方人员达到1300余人。
  突击队员争分夺秒抢进度,指挥部施工图上的小红旗飞快地沿江城线铺展。这些在湖南灾区杆塔上劳作的身影,无疑是这个春天里最动人的风景。
  2月16日,河北公司援湘救灾重建指挥部在长沙成立,突击队分兵两路,驻扎到郴州和衡阳。

  因为自然条件恶劣,施工异常艰难。融化的冰雪和连绵阴雨使南方的红土变得格外泥泞。突击队员背着几十公斤重的工具,脚上的红泥越踩越多,大家最后连脚都很难拔起。冷雨飘在铁塔上就凝成一层薄冰。队员们爬上50米高的铁塔,塔下是幽深的山谷和湍急的激流。
  每次高空消缺都惊心动魄。第三突击队抢修第843号铁塔时,塔身150米外的地线上有个风筝,拖着15米长的风筝线,很容易造成雨天连电。清除风筝必须有一个人从50米高的地线上爬出去。

  检查了相邻铁塔的金具受力,一位叫卢晓阳的小伙子,骑着一种叫“飞车”的滑板上了高高的地线。山风吹得他不停地晃动。30多分钟后,他终于清除了异物,队友用绳子把他拽了回来,在场的人发现自己手心里都捏满了汗。
  为了赶进度,也为了减少上塔下塔时的危险,许多工人在塔顶一干就是一天,吃饭用绳子吊上去,无法解手,队员们就忍着少喝水。
  突击队员争分夺秒抢进度,指挥部施工图上的小红旗飞快地沿江城线铺展。这些在湖南灾区杆塔上劳作的身影,无疑是这个春天里最动人的风景。

  就在大家为紧迫的工期担心时,一只“拦路虎”出现了,它就是郴州市华塘镇羊古垴附近的江城线1508号铁塔。它像一个巨人,水平张开双臂,顶端各抓着一组导线。冰灾中,地线和光缆上附着了厚厚的冰,拉断了它的脖子。传统修复方法是把塔两边的沉重导线放下,但工期需增加四五天。最让人担心的是,稍有不慎,巨大的张力可能拉倒与之相连的其他铁塔,施工计划会全部落空。
  绝不能让1508号塔拖整个抢修工程的后腿。有丰富电力施工经验的河北公司副总经理、援湘救灾重建指挥部指挥长张印明带着技术人员商讨:能不能临时给它安一个脖子?在拆除脖子前,在肩膀上先立起一根塔材,帮助手臂受力。这样,“大手术”就变成了“小手术”。

  这是一个没有先例的创举,56岁的线路专家张志远不顾腿部骨折初愈的伤痛,坚持登上几十米高的铁塔,和大家一起研究铁塔的损毁和受力情况。经过反复论证,2月22日,“临时脖子”顺利地安装上去。
  “我们胜利了!”2月23日17时5分,1508号铁塔塔头成功更换,整个工地一片欢呼。
  绵延400千米的江城线,1128基铁塔,3月4日全部验收合格。由于管理科学,施工过程中没有出现一起事故。
  这是一段艰苦却令人难忘的日子,我为有这样的经历而骄傲。

  每个河北电网员工的身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总指挥张印明,父亲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但他依然赴湖南灾区指挥救灾。就在张印明完成任务回来的第三天,父亲去世了。
  副总指挥钟均奇,从2月14日起至工程竣工没回一次家,这位整天不知疲倦穿梭于指挥部和现场的指挥员,已经59岁。

  许多队员家中有急难,许多队员因劳累患病,但没有一人退缩。所到之处,河北电网员工赢得了灾区群众的一片赞誉。在老百姓一天十几拨儿端来过年的水饺;在宁乡,一个家里开服装店的大学生坚决要求免费替河北突击队洗衣服;在山间施工,老乡们热情地给他们带路,给他们送上款待尊贵客人的芝麻茶……
  一名河北公司突击队员说:“这是一段艰苦却令人难忘的日子,我为有这样的经历而骄傲!”(作者:祁胜勇 王宝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