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千里驰援

2008-03-17 13:51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引子坐困愁城

  第一章 挺进
  李群没有想到,当2月2日18时,村里的电灯在零下4摄氏度的寒冷雾霭中次第亮起时,周围那么多人发出了呼喊:“有电了,有电了!终于有电了!”
  李群是位在福建师范大学就读的学生,1月28日回到家乡福建省邵武市金坑乡时,迎接她的就是厚厚的积雪和满路压断的树枝毛竹。实际上,从1月26日开始,金坑乡在冻雨蔓延中,就已经停电了。这个最初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变成了与世隔绝的孤村。道路上冻雨凝结成了冰,两旁茂密的树林,一片片地被沉重的冰凌压倒。同时倒下的还有全乡2000多根电杆。
  停电给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这对用惯了电视、电话、手机及热水的李群而言,无疑苦不堪言,她手脚都长出了冻疮。她想,也许2008年的春节就只能在寒冷与黑暗中度过了,要给同学发几条祝福的短信也成了奢望。

  第一章 挺进
  援军天降
  2月1日,金坑乡,下了一夜的大雪稍稍停歇。
  金坑中学校长傅长盛正和几位老师清理校门口的积雪,一个车队直接开进了学校的操场。
  “呼啦啦”一下子从车上下来了几十号人。傅长盛一看,除了乡供电营业所所长李方红,其他的全素未谋面。
  “我们是泉州的,来你们这里抗冰抢修!”一个戴着红色安全帽的陌生人上前一步,握住了傅长盛的手,那双手是如此的温暖有力。
  泉州?相隔千里,和这个山乡小镇有什么联系呢?
  “陌生人”是泉州电业局副局长林建勤,泉州电业局首批83人抢修队伍的带队队长。
  一路上,不尽不休的雨雪始终考验着这一群来自温暖闽南的抢修队员。在能见度始终不到30米的崎岖山路上,积冰厚重,湿滑的路面水气氤氲。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习惯了闽南温湿气候的抢修队员还是为满目冰雪肆虐的灾情惊叹不已:沿途的线路、杆塔、树竹……所有裸露在外的物体无一幸免被冰冻,满目皆是雾茫茫一片。车队经常被迫停下,清除被积冰压断堆在路中的树竹、电杆。在一处风口转角处,所有人都震惊了,转角杆上不过两指粗的拉线竟包着直径近40厘米的冰柱。冰柱沿着拉线延伸,远远望去,就像一根巨大的“冰棒”悬在空中!而一路行来,巨大的“冰棒”更多、更粗……

  这仗,不好打!
  征服冰山
  进驻冰山的突击队长陈国平,正率队往73岁的吴大爷家进发。吴大爷家住在山的顶峰,海拔1700多米。蜿蜒的山路上,俱是覆着厚冰挡住去路的碗口大竹,车已无法前行。树层层匝匝显示出不可征服的姿态,这是没有路的道路啊!可是,闽南人有着爱拼敢赢的精神,越是困难,越要征服!陈国平毫不犹豫地背上工具包,左手竹竿做拐,右手柴刀挥舞,第一个走进风雪里。
  那是一条极为艰难的路程。6公里的山路他们走了整整6个小时。吴大爷不能忘记初见陈国平一行人的场面。浑身湿漉漉的陈国平,脸上已被树枝划破好几道口子,鲜血与雨水混合着缓缓流下,嘴唇皲裂,但眼神却仍热情而坚定。
  倒杆斜压着吴大爷的屋顶与隔壁林大婶的半墙,如果不尽快排除,很可能马上就会造成两处房屋坍塌。陈国平凭借多次抗灾抢修的经验,与队友默契配合,成功将断杆引下。

  匆匆话别
  1月31日上午10时许。
  “育娜,我等下要去邵武。”
  “干吗?”
  “抗灾呀!马上就要走。”
  “哦,怎么这么突然?你等等,我回去给你整理东西。”
  “不用了,东西我自己收,送去干洗的衣服你自己去取一下,洗衣单放在床头柜上。十一点半车走,我还要去班里整理一下工具。”
  “什么时候回来?喂,喂……”
  电话里传来的是“嘟嘟”的忙音,李育娜一下子担心起来。“保暖内衣不知道有没有带,袜子也不知道懂不懂得多带几双,能不能回来过年……”
  半年前,爱人阮文勇的父亲意外去世,婆婆伤心欲绝,让李育娜毫不犹豫决定按闽南的习俗在49日内举办婚礼。尽管,婚事办得那么仓促,但能够安慰自己心爱的丈夫和婆婆,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但是,没想到新婚第一次过年竟然不能和爱人在一起。
  车队已在斜风冷雨中开始启程。健儿们自信的神情、矫捷的身影,犹如天空中奋飞的鹰。

  没有稳定的后方,就没有胜利的前方。抬起眼眸,阮文勇那质朴的话语又一次回荡在耳边:“共产党员就应该吃苦在前啊!”李育娜的心平静了,因为在他们身后,也同样站着许许多多像她这样的家属。

  第二章 抢修
  壮士载歌行
  “2008年的第一场雪,是下在南国大地难消的冰凌,2008年的第一场雪,是留在闽北山区难走的情结……冰雪无情人有情,电力工人把线架,发电车来送光明……”
  2月3日上午6时,老党员朱建星已经哼着由泉州电业局前线总指挥林建勤在战地即兴创作改编的《2008年的第一场雪》,在晨曦中上路了。很少听流行歌曲的老朱,不知怎么,一听就爱上了它。他说,不论多冷多累,只要哼一哼,就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这一路,老朱必须翻山越岭走过20公里,为所有需要改建的线路排除安全隐患;这一路,老朱需要在寒风中持续奔走,做好新架线路的定位勘测。这是考验意志的艰苦路,但50多岁的朱建星却不以为意,累了就在树间石崖下稍作休整,冷了就喝随身带着的暖壶里的姜汤,天虽冰寒如故,心却始终似火滚烫。

  “他每天睡得比我们晚,起得比我们早!跟着他,我们不但学到了过硬的技术本领,还学到了吃苦耐劳的好品质。”陈志明和杨伟财都是泉州电业局党员“一带二”先锋活动中朱建星的帮带对象。在朱建星的带动下,每天早出晚归。他们三个在此次援建战役中从开始一直坚持到结束。困难、危险的工作,他们都抢着上。

  团圆,含义更深远
  2月6日,农历大年三十。这一天,天空依然阴霾,灾情仍在持续,但金坑乡民却在电力抢修人员的努力下,重新拾获起过年的喜悦。家门口横七竖八倒着的电杆、树干、冰块,已被电力抢修队员一一清走,挂满冰凌的接户线也被整理得井井有条。当第一颗爆春的烟花炸开夜晚的沉寂,金坑乡的除夕之夜已经灯火通明。
  傅长盛此刻带着留校的老师们主动为驻扎在中学的电网抢修队员做后勤,烧火端菜。李群在食堂里忙着洗碗端茶,问她怎么没回家过除夕,她感慨地说,“泉州电业人不仅给了我们光明,也在我心里点起了一盏明灯。”
  团圆饭,看春晚,在村民们享受着祥和欢乐的团聚时,泉州电业局局长谢志坚和近百名驻扎在金坑中学的党员抢修队员们也围坐在了一起。从援建闽西北的集结号吹响之时,谢志坚就一直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和正常运转的大后方两地奔忙着。这是一盘随时都在变化,又随时都要掌控的棋。而谢志坚,正是这场与天博弈的关键人物。是他,拿出一贯斩钉截铁的果断作风,提出了在前后方成立双指挥部的工作思路,并组成了一支总数超过1000人的抢修突击队奔赴灾区抗冰抢修。

  当谢志坚在除夕夜与员工们畅谈时,金坑中学食堂里抢修队员们沸腾了。这是与我们并肩作战的局长,这是与我们患难与共的局长!
  这个除夕的团圆饭,是由无数个不团圆的小家汇聚成的更大的团圆。当近百名泉州电业局抢修队员高声齐唱起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时,团圆有了更深的含义。
  李群悄悄用手机拍下了这震撼而温暖的场面,她给远方的同学发去了这样一条短信:“今天,我真正领会到了团圆的含义,2008年,是属于爱拼敢赢的人们的!”

  安全,预则立
  2月10日,在遭受数日冰雪的肆虐后,金坑乡的气温有所回升,复电战役全面打响。
  灾区抢修点多面广,如何保证队伍的安全施工质量?泉州电业局安监部副主任王连辉,挑起了前线抢修的安全使命。每天开工的前晚,王连辉都会督促各组安全员或亲自检查安全工器具,发现不符合条件的严禁使用;发现支援的武警战士们戴的都是布军帽,上山时有被落冰砸伤的危险,王连辉立即调运近百顶安全帽,给战士们戴上;坚持工作负责人红马甲制度,自制人手一张安全提示小卡片……
  王连辉孜孜不倦抓安全的行动,带动着整支抢修队伍;安全员叶伟志重度腹泻依然不下火线;施工队伍安全员严把安全关,认真消化根据抢修现场条件制定的每项安全举措;20余名驾驶员认真遵守指挥部“山路崎岖需慢行,转弯超车必鸣笛”的叮嘱;全体抢修人员谨记“平安二字值千金,小心行得万年船”的泉州电业“船文化”安全理念。在与恶劣天气赛跑的拉据战中,泉州电业局打响了一场高质量的抗冰攻坚战,给出一张安全的满分成绩单。

  最亮的灯光
  交出满分成绩单的并不只有前方奋战的勇士,在后方的泉州电业人,也同样兢兢业业,在平凡中创造着奇迹。
  冰灾使福建电网孤网运行,为全力保障作为全省电力负荷中心的泉州电网电力供应,泉州电力中心调度室严守岗位,密切关注气温及负荷变化情况,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做好各种应急预案。
  “灾情到哪里,抢险物资到哪里”。联结前后方物资供应纽带的物资公司也24小时亮着灯光,他们统筹安排,合理调度,共为前线抢修队伍不间断运送200多根水泥电杆、15吨导线金具、6000余件衣物等各类物资。这些物资往往深夜装车,凌晨送达,第一时间送到前线队伍手中。
  新闻中心的灯光也彻夜不寐。一个月里,300余篇文字报道及上百张极具冲击力的抗冰新闻图片在这里传递,独创的抗冰抢险手机短信与汇编的抗冰快讯,第一时间在前线抢修队员、后方员工、家属、政府机关、新闻媒体间传递着,振奋着士气,鼓舞着人心……
  从领导到员工,从前方到后方,冰灾面前,不灭的是光明。爱岗敬业,同舟共济,爱拼敢赢,串联起了泉州电业人的团队精神主线,犹如一盏明灯,亮在每个电业人心中。

  第三章 重建
  设计先行
  随着抢修工作的逐步推进,支援闽西北抗冰的工作重心已从保电抢修转为灾后重建。
  “设计图要全部更改了!”设计员小李焦急地进行“返工”。金坑乡2/3的电杆是“一杆一山”。17名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勘测设计员,分成5个小组,白天背着10多公斤重的测量设备,与施工人员跋山涉水,披荆斩棘,晚上挑灯夜战,加班加点绘图纸。路远,就清早出发,怀里的馒头当午餐。上山时手脚并用、连抓带爬,下山时弯腰躬身、迂回下行,几天下来,设计员个个都成了“罗圈腿”。脸上手上的血痕、衣服裤腿上的破口也成了他们恪尽职守最亮丽的印证。深夜了,他们依然在电脑前与密密麻麻的图纸“较劲”,问他们累吗?他们说,不累是假的,坚持一下,拼一拼就过去了。是啊,因为他们是泉州电业人,爱拼就会赢,坚持就能胜。

  拼了!
  不讲困难,只讲解决困难的方法。这是泉州电业局党委书记陈春武在金坑中学坐镇指挥铁打不动的作风。重建阶段,泉州电业局增援驻扎在金坑中学的队伍近500人,宿舍住满了腾教室,加床不够住仓库,还不够,打地铺……;加固的门窗仍挡不住寒风飕飕地往脖颈里钻,索性盖两床被,用外头那床包住头脸,次日醒来被子都湿漉漉的;食堂太小,20人站着都嫌挤,吃饭就轮换着分批……
  10多天,陈春武没有时间洗澡,头发蓬乱了,胡须拉茬了,但看到抢修队员们依旧刚毅和充满斗志的神情,陈春武豪情满满。
  就在这时,陈春武突然接到了一条指令:“必须提前在2月26日完成福建电网的灾后重建并供电到户!”
  疲乏、寒冻、物资……缩短工期带来的不仅是连锁的不确定因素,一声令下,还意味着要推倒之前所有的计划啊!
  但是,为了灾区人民早见光明,为了那“爱拼敢赢”的承诺,陈春武重重一拍桌子,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就这么拼了!确保灾后重建工作务期必成,力争省公司系统前茅!”
  当晚,前线指挥部的灯光一直闪烁到黎明。陈春武与前线指挥部的成员们连夜组织各施工队伍,逐个项目、逐条线路的倒排进度,实行“按小时倒排工期”的方法,细化工作任务,将进度倒排到每一根杆、每一档线。
  “每次都是不可能的任务啊!”陈春武感慨,要没有一点拼的精神,怎能拿下这场胜利?

  浓情元宵节
  “这碗汤圆,既是定心丸,更是鼓劲丸,吃下这碗汤圆,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力量去争取抗灾工作的全面胜利!”2月21日元宵佳节,当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卫东出现在邵武市金坑乡,与泉州电业人一道品尝后方家属和青年志愿者们做的7000多粒汤圆时,大家都非常激动。
  “这汤圆是泉州电业局家属的心愿,安全是第一心愿,早点回家是第二心愿。我们有这样的电力家属做保障,还有什么样的冰雪战胜不了!”
  李卫东的话既是鼓励,也是期待。
  汤圆在闽南地区称“上元圆”,也叫“状元圆”。元宵佳节全家人必定一起吃汤圆,共讨好彩头。而今年的好彩头更有了不一般的意义:这圆圆的汤圆里装的是上级领导的期盼,装的是灾区人民的期盼,装的是大后方泉州电业人的期盼!将士们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汤圆里蕴含着的爱心啊,就是我们承担责任的动力,亦是我们勇于奉献的执著追求!

  决战无名高地
  那是无法逾越的制高点,海拔1100余米;
  那是不知其名的所在,88~95号杆是我们给它的坐标;
  那是难度最大的作业,连专业队伍都畏惧三分;
  可那是金坑线全线贯通的最后一处“绊脚石”啊,拿下它,我们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2月24日晚,前线指挥部的所有人神色凝重。数不清已几次徒步勘察过无名高地了,撇开海拔高、山势陡峭、要连续跨越几座山头不谈,其中的91~92号杆之间的档距达330米,为全线之最,单是这条已足够头疼。
  12米的电杆,一根、两根、三根,缓慢在向山头挪动。每根杆的抬杆人员由16人增加到20人,一路肩扛手拉、前拽后推,6个多小时体力与耐力的考验,夺胜的强烈愿望在心中燃烧,冲破了极限,终于把3根电杆顺利运送到位。已守候在现场的架杆人员手脚麻利地仅用了十几分钟就将电杆牢牢地竖起。随后,技工迅速上杆作业。由于放线人员不足,现场所有的人都参与到拉线放线的工作中,“拉!”“放!”“紧!”“松!”一声紧似一声的口令,穿破了山岭,锐不可当。

  2月25日15点,让我们记住这个时刻。
  当谢志坚局长将“泉州电业局抗冰抢险党员抢修队”的红旗重重地插在无名高地上的时候,现场所有支援抢修的泉州电业人禁不住要掉下泪来。一个月的艰苦历程终于迎来了最终的胜利!此刻,灾区7654户用户都将迎来光明和温暖,我们没有辱没诺言!

  结语
  2月27日,晴。
  天空像一块被水洗过的蓝色玻璃,明艳而空旷,分外高远。久违的阳光普照着曾经凝冰的土地。
  此时的金坑乡已经在准备着新年的春耕;金坑中学又恢复了往日那朗朗的书声;李群也已回到微风拂动的校园里。
  一切,似乎都与往常没有什么不同。
  李群却觉得自己已经不同了,她的心里自有一种辽阔的宁静。
  她在自己的博客上这样写道:“这是一个偶像崩塌的时代,我们忙于解构,最终发现自己无处可去。可是,2008,这个新年,却让我对以往认为虚无的人生有了不同的看法……”(作者:单良 万颋哲 王婉芬 梁奕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