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构建多元能源发展模式 保证能源可持续发展

2008-03-18 11:30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能源发展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国目前仍处在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发展阶段,第二产业为GDP贡献50时,能源消耗接近总量的70。按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必须解决能源保障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谢克昌对记者说。作为我国煤化工科技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学校长,他认为,应优化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构建多元的能源发展模式,保证能源可持续发展

  记者:以构建多元的能源发展模式,作为保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您的这种思路是如何产生的?
  谢克昌:这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形势有很大关系。2007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折合23.7亿吨标准煤,比2006年增长7.0;能源消费总量26.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8。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占已探明的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总资源的90以上,占一次能源生产量的76和消费量的69。煤炭的利用过程带来严重环境污染,大量开采的过程也产生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

  化石能源的消费,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对气候和环境造成了明显影响。要特别指出的是,西方有统计表明,每件在我国生产出口到英国的物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比在英国本土生产多1/3。而在2006年,英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同比增加了1/3。

  另外,我国单位GDP产品的能源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效率较低,仅为34,而发达国家为41。我国目前八大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节能潜力高达2亿吨标准煤。

  记者: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的自然属性有很大关系,您期待的能源发展模式应该如何构建?
  谢克昌:我国能源赋存特点决定了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在已探明的化石能源可采储量中,全世界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结构关系是20、60和20,我国则是5、91和4,石油和天然气比例明显偏低。煤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长期在70左右波动。且在可预见的未来,煤仍会占主要地位。

  优化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提高优质能源所占比例,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从国家长远发展角度着眼,能源发展战略需要适度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和总量,提高电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积极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提高有限能源资源,如石油、煤、天然气的开采和利用效率,减少环境破坏,进一步改善国民生存环境。

  多元的能源发展模式,是指能源资源来源、生产技术和终端利用三方面的多元化。在能源资源来源方面,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能源生产技术方面,根据我国的技术水平现状和国情,应多元地选择先进、适用、成熟、可行的产品和工艺,考虑近期可望工业化的、正在开发的技术,摒弃消耗高、经济效益差的落后技术,提倡技术创新。在能源的终端利用方面,应通过“分配得当、各得所需、温度对口、梯度利用”的方式,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发展资源、能源、环境一体化模式。

  记者: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的比例仍将低于煤炭的消费比例。目前是不是应该首先关注煤炭的洁净高效生产和利用?
  谢克昌:“煤为基础、多元发展,大力推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安全利用”是我国能源战略的主要内容。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势在必行。洁净煤技术的核心是煤的高效、洁净转化,而多联产技术是实现洁净煤利用的重要途径。

  电作为目前最好的载能体,应该成为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主要转化产品;用煤、煤层气、焦炉气等煤系资源生产的甲醇、二甲醚等替代石油产品,是今后30~50年间的主要过渡性替代燃料;而将煤电与煤化工有机结合,构成热—电—化或热—电—焦—化联产,特别是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燃气轮机发电和化学合成燃料的多联产技术,不仅能降低电和化学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能使资源、能源利用最大化,使环境污染最小化,尤其有利于二氧化碳减排。如采用循环经济模式,效果会更为显著。(作者:武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可持续发展查看更多>能源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