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电气化示范村:样儿美,实惠多

2008-04-10 13:52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电气电气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万源老街街景。
  四川省广元市的快乐村、万源村、群心村,是该市首批实现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新村。充足的电能拉动了经济增长,村民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多亏我们村实现了电气化,今年我家修房子才省了大力气。你看,接上动力电就可以用机器浇筑房屋框架,省人工、省耗材,浇筑质量也好。我初步算了一下,这次修房子,仅人工费一项至少节约了5000元。”3月中旬,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大石镇快乐村的村民郭治明高兴地对笔者说。
  快乐村实施电气化改造以后,像郭治明这样在自家建房时享受用电便利的还有6户。与快乐村同时成为广元市首批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示范村的,还有利州区东坝办事处万源村和回龙河办事处群心村。目前,三个村的电气化基础建设都已完成。

  十年不卡脖越过越快乐
  快乐村供电网络的主线,在2000年一期农网改造时已整理过。村里的户表也于2002年二期农网改造时更新换代。近几年,由于村民住宅情况发生变化、用电需求不断增长等,当地供电难免捉襟见肘。2003年起,该村郭家河一带陆续迁入22户居民,他们住房的供电线路未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供电质量较差。村民建设住房时,忽视原有的电网通道,房屋与导线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够。另外,村里4个配电台区容量仅180千伏安,而该村2007年用电量达到了18万千瓦时,容载率接近100。当时,村里有一个加工坊、一个抽水坊,从来不敢同时用电。用电“卡脖子”现象明显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2007年,快乐村纳入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规划。广元利州供电局于当年7月为该村实施电气化建设,消除了高压电网的两个危险点,新建10千伏线路1.91千米,改造700米,在该村王家坡和郭家河各新增配电台区一个。快乐村全村配电变压器容量由180千伏安增加到330千伏安,原单相供电的低压线路换杆升高后,全改造成三相四线供电,所有村民都可从下杆线处接入三相电,满足了生产加工和住房建设等用电需要。原来不规范的户表,供电局也重新布点改造。

  2007年12月,快乐村电气化建设完工。两个月内,快乐村三组、四组、五组全都新建了抽水坊,村里所有的加工坊、抽水坊同时运转也不受影响。村里的招商引资项目顺利落地,占地80亩的快乐生态园建设已经实施;土地流转加快了步伐,外租可达1200元一亩;本地劳动力就地转移成农业工人,从事苗木栽种等。村子整体经济收益显著提高。
  现在,村里正在作新的发展计划,如硬化村公路,兴建二级提灌工程等。服务该村的大石供电所所长郭正吾告诉笔者,10年内快乐村都不会有用电“卡脖子”问题。

  万源老街景展现新光彩
  2006年,广元市决定投资建设南河湿地公园,万源村临南河地段是这个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广元市的重要旅游区,万源村也将成为接待游客的主要地点。电力供应必须适应旅游景区的需要。
  万源村有16个村民小组1300余户4000余名村民。2006年,全村用电91万千瓦时。2007年,该村的用电量仅比2006年度增加了3万千瓦时。这个增长速度与当地经济的发展并不匹配。该村党支部书记马骏告诉笔者,2007年以前,万源村电网供电能力不足,村民买回功率较大的家用电器,电压却上不来,用不了。由于该村地处城郊,村民改建住宅普遍,建房时忽视电网规划,建房后受客观条件所限,只能勉强拉接供电线路,造成电线、通信线东牵西扯,非常零乱,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严重威胁。2007年,利州区决定打造“万源老街”旅游景区,当年,利州供电局新农村电气化项目也走进了万源村。

  “万源老街”既要建设街景,又要大量增容。按照建设要求,利州供电局拆除了当地的架空线900米,新铺设地埋低压电缆1180米及高压电缆400米,让“万源老街”展示出清爽的风姿。为了让村民放心用电,该局还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5.6千米,新建变电台区3个,增加变电容量560千伏安;新立电杆147基,拆除旧杆70余基,对低压线路和户表进行了规范化改造。
  如今的“万源老街”已成为南河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葺一新的复古建筑展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不少村民认为,电气化工程之于万源,首要作用是美化了村容。当然,电网还有力地支撑着生态旅游村的运行。据了解,电气化工程结束后,“万源老街”的20多家住户为接待游客,都打算购置空调等家用电器。马骏说,近两个月,空调还没有普遍使用,老街的用电量已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
  利州供电局党支部书记简永安告诉笔者,不久后,湿地公园餐饮中心即将启用。像万源村这样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村庄,应超前进行电气化建设。好在现在该村已经打下了很好的网络基础,以后电力增容不是难事了。

  工业园带动群心同发展
  群心村是利州区工业集中区——回龙河工业园的落地处。2007年2月,利州区委提出了“推进工业强区,完善服务功能”的发展思路。短短数月,当地就引进了中钢川碳、富临门木业、西物智能科技等14个大型项目,总投资14.597亿元。新工业园区内村民的搬迁安置,成为当地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利州区将搬迁安置和该村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集中建设拆迁居民安置点。这项工程占地达110余亩。群心村的电气化建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与新村建设同步进行的。

  来到群心村,映入笔者眼帘的,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极具川北地区建筑风格的民居。根据规划,安置点的电线并不入地,但都从房屋背面用硬塑料管规范走线,不会有影响村容的“蜘蛛网”。当地河西供电所所长徐建国说,电气化建设让群心村1006户村民在供电半径500米以内就能用上电,即使在电网最末端,电能质量也是合格的。
  一个建成后可实现近13亿元产值的工业区,在短短一年里有了雏形,它的未来让人们十分期待。其实,就算把工业区的用电排除在外,群心村的用电增长量也相当惊人:2006年,该村用电40万千瓦时,而2007年已增至75万千瓦时。可以预见,当回龙河工业区完全建成、企业全部入驻时,围绕工业区的服务产业是多大的市场,当地用电量又该有多大的增速。实现电气化的群心村和实现工业化的回龙河园区,将相得益彰,共同发展。(作者:张发政 肖祖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