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西电东送保卫战:决战独山

2008-04-16 15:01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西电东送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那一段日子,我们一起度过
本网通讯员袁湘湘报道
“独山,黔南山区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它却给我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在春节前后一个多月的日夜里,四千多名抢修人员集结这里,展开了一场撼天动地的独山大决战。”4月9日,作为南网巡回报告团的一员,独山抢修战场的指挥员——陈兵,娓娓道来一段段发生在独山的故事,把大家的思绪又带回到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
时间再次定格在2月6日,年三十。当千家万户在张灯结彩迎新年的时候,超高压公司全体员工正在为尽快拿下电网抢修而忙碌。对电网作业程序和基建队伍非常熟悉的工程处副处长陈兵,临危受命出任独山现场抢修管理部总指挥,其他17名从各地各部门抽调来的管理人员火速赶到独山。
当时的独山,冰雪围城,他们是辗转从南宁取道来到这里,连续停电停水十余天的小县城,漫山遍野、伤痕累累的电网设施,随时更新的灾情。陈兵坦言,他心中七上八下。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完成如此重的抢修复电任务,这样的战役如何打?
独山,是西电东送大通道的要塞,60的受损设备集中在这里,共有87基铁塔倒塌、损坏,一百二十六公里线路要重新展放。独山不拿下,主通道修复则不可能完成。
这是一个必须拿下的战场。

“独山情谊”暖人心
独山指挥部的赵胜计,大家都称呼他老赵,老赵刚34岁,脸庞黝黑,最有特色的就是他笑起来眯成一条缝。大雪封路,飞机停飞,他紧赶慢赶,最后在广西荔浦的酒店迎来了新年。一到现场,他就担起了施工组织的重任。天天跑现场,查进度、出方案,连续十多天大半夜还上山查看。随后,他不顾疲劳、马不停蹄转战广西荔浦和永福,战斗在柳州和梧州施工现场。经过连续二十多天的作战,这个精悍的年轻人面色发暗,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么高强度的工作,完全是凭着信念在支撑着。”
这个从华东送变电急调过来的施工专家,在抢修结束离开的路上,给陈兵来短信:“我心里难受,离开独山越来越远,感觉和大家更近!我觉得我真的离不开我们这个光荣而团结的集体。”
陈兵念完短信时,眼睛红红的,一个1米八的大男人,每每说起在独山度过的日子,谈到这群并肩作战的弟兄们,总是会满含深情地说,这群人真是太不容易。

平凡的感动陈兵,独山指挥部主任。白天,他顶着风寒,踩着冰凌,翻山越岭,跨沟趟河,来回穿梭在各个施工地点,巡视施工情况,勘察线路,脚步走遍了线路走廊的角角落落。晚上,在指挥部开完会议后,他又要召集各施工队长、工作负责人,商讨次日工作安排。然后,一头扎进大堆资料里研究直到深夜。严寒和过度操劳,让他患上了重感冒,但他只是简单拿了一点药,第二天又扯着沙哑的嗓子出现在战场上。大家心疼地劝他在指挥部休息,被他一口拒绝:“轻伤还不下火线,我这点感冒算什么?!”
作为队伍带头人、指挥官,安全责任重大。“让每一个队员平平安安来,平平安安回去,一个都不能少!”是陈兵的最大心愿。
老赵说起了一件让他感动的事情。1月19日,他从现场往独山县城赶的时候,已经晚上12点多钟了。现场往独山的路,很多是急弯道,再加上阴雨绵绵,以前1小时的路程,愣是开了2小时才赶回了独山驻地。到的时候都已经凌晨两点多了。刚到楼下,陈兵的电话又来了。原来刚刚在深山里,电话没有信号,老赵上午出去,直到晚上都没回来,电话又打不通,指挥部的同事都着急得很。老赵边接电话,边走到了指挥部办公室,一推开门,他愣住了,指挥部所有人都望着他。“如果你再不回来,我们就该出去找你了。你的安全不但是你自己的,是我们指挥部的,也是南方电网的。”陈兵严肃地说。

“当时感觉特别温暖,像回家一样。”老赵说。
忙碌的抢修快乐的工作
蔡上,施工协调。他是个挺腼腆的小伙子,刚从西南设计院来到公司。18家施工单位、2家监理单位,最高峰时近万人的抢修,难以数计的物资、材料、设备等等,都需要他在中协调沟通。他常常是左手拿电话,右手或拿笔、或敲键盘、或执筷子,每天至少1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他有10多个小时都在说电话。在他24日那天的通话菜单中,0点11分开始通话,直到12点56分,231条次的通话记录。抢修完成,他光手机费已超过4000元。

还有从基层单位临时抽调来的100人,日夜蹲守在现场。天寒地冻、物资匮乏、停电少水,在独山县城,情况尤其严重,洗个热水澡成为了最奢侈的愿望。六七日不洗头、不洗澡,头发都结成了一片,粘着头皮。大家一提议,干脆把头发处理掉,居然全部鼓掌通过。抗冰抢险南宁突击队成为了独山“光头帮”。
通常3、4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超高压公司只用了26天;而近6000人,连绵一百多公里的战场井然有序,最终实现了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

抢修结束时,大家不约而同把独山抢修管理指挥部的胸牌带回来了。他们说,带回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胸牌,更多的是一种情结,那种空前的团结,那种重压下的快乐,那种对这个光荣集体的眷恋。
“施秉至贤令山工程的建设难度不亚于独山抢修,而工程项目部的一班人也正是独山指挥部的兄弟们。经历了这次独山决战,没有打不赢的攻坚仗,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陈兵这样告诉记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西电东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