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综合正文

西南水电惹了谁?

2008-04-21 14:09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西南水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第一座水电站到底在哪里?西南水电开发是“大跃进”吗?南方周末记者曹海东撰文污蔑、诋毁西南水电开发,读者不禁要问——
       凉山日报水电周刊记者李友明李忠海

      4月3日,在中国颇有影响力的媒体《南方周末》上,刊发了记者曹海东撰写的《西南水电大跃进:八个三峡筹划开建》,将西南水电开发斥为“大跃进”,认为“这种大跃进式的开发方式不仅严重破坏当地生态,还将导致一系列隐患”。4月10日,南方周末再次刊发曹海东的《西南水电为何疯狂》,将西南水电开发的所谓“疯狂”归结于“水电公司抢跑”,认定“后患无穷”,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南方周末记者曹海东称“西南水电”是“大跃进”,这种提法极不客观,也缺乏科学依据。“大跃进”,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名词,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左”倾冒进的产物。西南水电开发经过数十年的科学规划、勘测设计、反复论证,然后通过国家核准开工建设,是国家“西电东送”能源发展战略的需要,岂能是“大跃进”呢?

      水电是重要的清洁能源
      4月10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中国发展观察》上指出,中国水电资源在世界上蕴藏最丰富,可开发的资源量大约5.4亿千瓦。2006年底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3亿千瓦,开发的利用程度仅仅只有24,远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美国开发程度是82,日本开发程度是84,而我们中国现在只有24,发展潜力巨大。在科学论证、系统规划、妥善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我们正在加快水电开发建设,近期已开工金沙江上的溪洛渡等重大水电工程项目,力争2020年水电装机规模达到3亿千瓦左右。
      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在快速增加,2007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量是23.7亿吨标准煤,消费量26.5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中国的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和突出。
       张国宝认为,面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国际石油价格高涨的外部环境,如果仍沿袭粗放发展的老路子,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通过增加煤炭产量保证能源供给,将受到资源、环境和运输等多方面的制约,难以为继。因此,加大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积极发展风电、水电等清洁优质能源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风电、太阳能、水电等清洁能源中,水电量最大,成本最低,技术最成熟,当仁不让地扛起了减少中国煤电比重的大旗。
     可以说,不是水电选择了中国,而是中国选择了水电。
      西南是中国水能资源最富集的地方,四川、云南、贵州、重庆、西藏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9亿千瓦,占全国71。国家规划的13大基地中,西南就占了8个,占全国的62,其中大部分流域在四川境内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三大水电站基地,装机容量分列全国第一、第三和第五位。

      世界水电在中国,中国水电在西南,西南成为水电开发主战场理所当然。南方周末记者曹海东称“西南水电大跃进相当于八个三峡工程筹建”,西南水电加快开发,是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我国2020年要力争实现3亿千瓦的装机目标,以目前1.3亿瓦的装机,要实现目标,加快西南水电开发是必然。西南水电的开发显然不是曹海东所称的“大跃进”,而是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的需要,是“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凉山看西南水电开发
      凉山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中国水电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更是西南水电开发的中心。在建的溪洛渡、锦屏一级、锦屏二级、瀑布沟等水电站举世瞩目,这些巨型水电站在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上,做到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成为西部水电开发的典范。
      南方周末记者曹海东提到的锦屏二级水电站,属于由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锦屏项目之一。锦屏一、二级水电站是由二滩公司开发的水电站,由于经济技术指标优越,被誉为锦屏大河湾上的“双子星座”电站,是四川省百万千瓦级水电站中经济效益最好、淹没耕地和动迁人口最少、具有年调节能力、梯级补偿效益最明显的电站,也是雅砻江乃至全国不可多得的优良电源组合。

      锦屏一、二级水电站建设中高度重视环保,仅到2006年底,锦屏二级水电站在水保环保方面投入1.3亿元,将所有弃渣厂进行集中弃渣,营地生活用水实现零污染排放。据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云华介绍,预计锦屏二级项目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将达到10多亿元。10多亿元生态环保支出,在南方周末报记者曹海东的报道中,却成为了“基本可以不用考虑”的区区小事。

      今年3月22日,中央电视台1套“新闻联播”栏目在“高举旗帜,科学发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专题中,以“四川:水电开发环保先行”为题,报道了二滩公司在雅砻江水电开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创新理念和成功实践,引起强烈反响。
      滔滔金沙江边,两岸整齐地盘布着施工营地,装载车、起重架等现代化机械设备在工人的操作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施工作业,一座座横江而过的天桥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紧张有序地运送着建设物资。在营地四周,是满目的青山绿树,在进行了加固作业的边坡上,到处是绿油油的一片。放眼四方,除了这施工区一片繁忙外,碧水青山悠然依依……这是记者4月15日在溪洛渡水电站施工区所见到的情景。
      溪洛渡水电站开工前,曾在雷波永盛乡粮站中心场粮点工作过的王女士,见到昔日一切到如今已经是焕然一新,不由得连连感叹:“以前这里多荒凉啊,现在到处都是绿茵草坪,树子也多了,环境比以前美多了。”

     据悉,2007年,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两工程累计完成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投资就达11.28亿元。就溪洛渡水电站而言,雷波当地群众明显感觉到:从电站正式开工建设到现在,溪洛渡的绿化面积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
      “开发一方资源,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这是西南水电开发中所极力倡导的。曹海东在文中提到“……怒江州就有铅锌矿,但是电力的短缺成了一大制约,为此怒江州就提出了‘矿电强州’的思路”。这对经济建设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是曹海东却是将其置于自己一种奇怪的思路下所写出,他颇有深意地提到:“在那一面面‘推进水电开发’的宣传牌后面掩盖的就是巨大的利益”,其中的“利益”到底所指何物?利用水电开发,发展地方经济,有什么错?水电开发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利益”存在,那也只会是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

      到底是谁在疯狂?
      俗话说,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强不知以为知。抛开观点的对错,就南方周末记者曹海东在文中存在的一些明显错误,就足以让人怀疑其对水电开发的认识。
      曹海东在文中称:“96年前,中国的第一座840千瓦的水电站——云南昆明石龙坝水电站……”中国第一座水电站是在云南的石龙坝吗?中国真正的第一座水电站早于1905年就已在我国台湾省建成。中国水电整整102年的发展历程,却被曹海东硬生生缩短为96年!如果曹海东偏偏要给云南石龙坝水电站戴上“第一”的桂冠,那么完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这样的:“云南石龙坝水电站是中国大陆第一座水电站!”
      曹海东在文中称:“从四川晏宁县城出发,经过半天车程,即可进入雅砻江流域……”从四川省行政区划地图上,找不到一个所谓“晏宁县”,从行文判断,南方周末记者曹海东应该说的是凉山州境内的冕宁县。真实,尤其是地名的准确无误,是记者的基本功,堂堂南方周末报大记者的这种采访不深入,张冠李戴的做法,未免贻笑大方。

      曹海东在文中称:“水电站的出现已经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37岁的张久福一直盼望着,希望政府能够让他们从这片被铁塔高压线包围的地方搬走……”“记者了解到,四川某地就是因为市里和省里对一条江河的开发意见不一,导致该市的饮用水都存在潜在危机。”
      这位“张久福”是哪个乡、哪个村的人?“四川某地”的这个“市”是哪里?新闻写作5要素中最基本的地点都不具备,让人一头雾水,如此新闻写作,完全有“闭门造车”之嫌。

      众所周知,锦屏二级水电站刚刚开工1年多,输电线路尚未建设,包围这位“张久福”的“铁塔高压线”显然不是锦屏二级水电站的。曹海东这种表述给人误解,令人匪夷所思。
       同时,水电站利用水能发电,1立方的水通过水轮机贡献动能后,流下的还是1立方水,理论上也没有污染。那么什么样的“意见不一”,才会“导致该市的饮用水都存在潜在危机”呢?水电站能够让水凭空蒸发?还是会让水被污染?显然,曹海东文中所“了解到”的“四川某市”的情况是讲不通的。
      曹海东认为:“……这种大跃进式的开发方式不仅严重破坏当地生态,还将导致一系列隐患。”这里“隐患”在何处?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仅凭文中的“……记者发现,岷江、大渡河、雅砻江……很多江河的支流被水电站截断成一个个干枯的河流。以青衣江为例,已经完全被电站截流,河道全部是碎石滩。”就能说明问题么?仅凭作者在几天,甚至几小时的观察,就能对事实做出精准的判断?这未免有点儿戏了。

       水电站建设对于迁徙鱼类的生存有一定影响,但是在水库形成后,可以很好地为鱼类提供生存栖息的环境。谈到环境保护,只要在开发中遵守相关原则,是完全可以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水电站建设完成后,发电没有废气排放的问题,不会对大气层造成污染。同时,其水库对于气候有调节作用,对于改善周围环境具有明显作用。以上世纪建成的二滩水电站为例,在电站水库建成蓄水前后的气候变化分析显示:水库蓄水后,气温降低、湿度增加、风速减少、蒸发量降低,极大改善了库区周围环境。

      其实,4月2日至3日,中央电视台10套节目播出的专题片《水坝之争》,已经用丰富的事实,有力的证据,明确指出:水电开发,利大于弊。
      曹海东用极富煽情的语气称:“……更令人震撼的是现代化的推土机往来于引水隧洞,与周边郁郁葱葱的山体相比,这些隧洞更像一个张开血盆大口的怪物……很难想象,在这些崇山峻岭之间,这些水电公司在创造着一个个世界第一,钢筋、水泥成了这条河流、这片山脉永久的记忆。更难以想象的是强大的“人定胜天”的思维让水电公司在蜿蜒的山脉中打洞将江水引入到隧洞中,以求最大规模产生发电效益。”俨然将水电站打隧洞的行为,作为了水电站建设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铁证”。事实上,在水电站建设中,在山体表层上建造工程设施,对于水电站建设而言,成本比打隧洞小的多。打隧洞,除了工程考虑,在保护生态环境上,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4月12日,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成都召开2008年雅砻江水电开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上明确要以努力把雅砻江流域打造成为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典范为公司的目标。“人与自然高度和谐”这沉甸甸的字眼彰显的是西南水电开发中,水电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曹海东在文中将水电开发之“疯狂”归咎于“现有的长江流域管理无法约束各大水电公司行为”,则更是荒谬。所有的水电站建设,都必须经过前期勘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工等阶段。在正式开工之前,水电站必须经过相当复杂的阶段才能正式投入建设,前期工作被作者理解为“抢跑”,实在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曹海东在文中通篇使用了“大跃进”、“疯狂”、“隐患”等字眼,生恐不能吸引读者眼球。世界水电开发的历史舞台上,从来就有支持与反对的争论,但是,争论也必须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在我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今天,对水电开发中存在的一些枝节问题给予关注,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用如此极端,甚至可以用“谩骂”来形容的方式,对西南水电开发大局进行“声讨”,实在是令人费解:西南水电究竟惹了谁!

      记者手记:
      4月17日,南方周末报刊登了曹海东采写的《气候变化:中国未来10年最大的挑战》(以下简称《气候》)一文。该文与其前面所写的《西南水电大跃进:八个三峡筹划开建》、《西南水电为何疯狂》,可谓“严重撞车”,令人大跌眼镜。

       2006年年底英国政府发布报告认为,中国在2010年以前将成为头号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各种国际组织甚至将此年限不断提前。在《气候》一文中,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发展又意味着什么?曹海东带着这样的问题专访了“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

     “气候组织”是2004年由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起,一批跨国企业、政府部门和个人团体在伦敦成立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其宗旨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吴昌华表示:一方面来自于自身压力,主要是中国即将成为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如何处理自身的工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中国通过压低资源、环境价格取得的国际贸易竞争优势,将进一步被削弱。因为,国际社会将就气候变化,对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设置更高的环境壁垒。

      排放量的问题让中国的发展遭受着损失。
      众所周知,水电作为“绿色电力”,没有废气排放等问题,绝对不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以三峡水电建设为例,据估算:三峡工程建成以后,平均每年可以发电1000亿度,如果用火电来代替,相当于燃烧5000万吨原煤。这样大约可以减少1亿吨二氧化碳、200万吨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在《西南水电大跃进》中,曹海东计算出西南水电开发相当于八座三峡水电站筹划开建,那么,可以换算出的就是:西南水电开发为中国大约可以减少8亿吨二氧化碳、1600万吨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这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是何等的支持!
      一面是着力报道中国面临的气候压力,一面却是极尽所能对西南水电开发进行污蔑,这样自相矛盾的行为难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西南水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