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魏建国:优化电煤流向提高能源利用率

2008-04-25 13:35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能源利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魏建国
  中国能源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受到国内乃至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作为占中国煤炭需求半数以上的电煤,其供需格局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电源建设突飞猛进
  2002年底,国家进行电力体制改革,随着经济发展,电源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装机增速一直维持在高水平,五年新增电力装机3.5亿千瓦,是1950年至2002年53年的总和。
  2005年底,全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突破5亿千瓦,达51718万千瓦,同比增长16.91%。其中火电装机39137万千瓦,约占总容量的75.67%,同比增长18.78%。
  2006年底,全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突破6亿千瓦,达到62369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20.59%,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火电达到48382万千瓦,占总容量的77.57%,比上年增长23.62%,火电占总容量的比例比上年上升了1.9个百分点。
  2007年,发电装机容量继续延续增长势头,年底装机总容量突破7亿千瓦,达到71329万千瓦,同比增长14.4%。其中火电装机55442万千瓦,约占总容量的77.7%,同比增长18.78%。
  2008年,全国电源投资规模将继续增加,保持在3000亿元左右,新增装机容量9000万千瓦左右,电力投资规模将趋于合理,电网、电源建设协调推进,实现协调发展。

  电源结构失衡加剧电煤供需矛盾
  受经济发展影响,我国电源主要集中分布在煤炭资源贫瘠的经济发达地区,与煤炭资源呈逆向分布态势,电源布局不平衡。这些地区受特定时期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发电机组多为30万千瓦及以下小机组,小火电机组所占份额较大。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网厂分开,电源开工建设规模日渐加大,容量也多为60万千瓦及以上大机组,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然而,在近几年新投产电力装机中,东部地区投产比例较大且多为火电机组,地域分布结构不合理,加重了电煤运输难度,加剧了电煤供需矛盾。
  2007年,在电力需求连续几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发电量增幅再创新高,全国日发电量首次突破百亿千瓦时,8月9日当天实现102.83亿千瓦时,达历史最高,全年有166天日发电量超过2006年最高水平。2007年,全国发电量累计完成31769.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8%。其中,火电累计完成26801.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28%;水电累计完成4355.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07%;核电累计完成611.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44%。
  电煤作为基础资源,处于煤电一、二次能源转换产业链的源头,是发电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对下游市场的电力生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我国近几年的电煤供需情况来看,供求关系发生过两次大的转变,2002年后,电煤供需出现紧张状况,并持续了三年左右时间,近两年来供需紧张形势有所缓解。

  综合分析来看,最近两年,我国电煤供需存在两大特点:一是季节性、区域性矛盾突出。年初,发电供热负荷居高不下,水电出力减少,电煤耗用量大,电煤供应入不敷出,煤炭库存急剧下降,但大部分电厂库存仍维持在合理水平,华北、华中、东北等地区部分电厂电煤供应紧张。二季度后,用电负荷逐步下降,水电出力大幅上升,电煤供需趋于平衡,库存稳步回升。进入三季度,虽处于迎峰度夏期间,电煤耗用增加,但由于煤炭资源充足,存煤仍维持较高水平。四季度受冬季取暖,春节放假以及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等各种因素影响,电煤供应出现紧张,电厂存煤大幅下降,停机待煤现象频频发生;二是煤矿安全事故对电煤供应存在制约。近几年,煤矿企业逐步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国有大型煤矿安全形势良好,但部分小煤矿仍不同程度存在安全生产隐患。2007年底,受煤矿生产事故影响,部分地区进行了停产整顿,电煤资源一度紧张,全国告急电厂增多,电力持续、稳定、安全生产受到严重威胁。

  今年电煤供给充足 运力仍是最大制约
1、2月份,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异常气候导致今年电力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输电中断,交通运输严重受阻。当时正值冬季取暖用煤高峰,电煤资源、运力均紧张,电厂存煤急剧下降,系列连锁反应,给经济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进入3月份,电煤抢运工作结束,由于电煤供应量起伏较大,以及节后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直供电网煤炭库存又日渐下滑。截至4月8日,直供电网当月累计供煤1375万吨,日均供煤171.91万吨,同比增加4.8万吨,增幅2.88%;累计耗煤1468万吨,日均耗煤183.58万吨,同比增加20.55万吨,增幅12.61%;库存2168万吨,同比减少515万吨,可耗用11天。

  2008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电力、煤炭能源基础产业为保障经济发展也将继续保持供需两旺趋势。预计2008年电力需求增速约13.5%,全社会用电量约为37000亿千瓦时。
  2008年可能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中国经济要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就必须有效抑制通货膨胀,要在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有新突破,就必须解决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控制物价水平,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必须控制在4.8%左右。刚刚结束的两会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了环境保护部,这充分表明国家在环境治理整顿方面的信心和决心。对于电力行业而言,有效解决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问题,需进一步实行替代发电政策,优化电源结构,从而进一步优化电煤流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从煤炭资源看,其供给充足。2008年,煤炭企业通过新建煤矿、改扩建、技术改造、资源整合等手段,产能将有较大幅度增加,据预计,全年煤炭产量将达27.3亿吨,高于煤炭需求。另外,随着国家煤炭进出口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国内煤价的大幅上涨,煤炭进口还将保持增长势头。近期,国家发改委下发了2008年第一批煤炭出口配额,共计3180万吨,较去年首批公布的4200万吨减少了24%,预计全年煤炭出口配额也将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紧缩煤炭出口,加大煤炭进口,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双向作用,将对2008年煤炭资源产生积极影响。
  从电煤需求看,供需矛盾季节性、区域性差异明显。夏季、冬季依然是用电用煤高峰时期;春秋两季受电力需求放缓影响,供需环境相对宽松。从区域形势看,受煤炭资源分布和铁路运输流向制约,华中等水火互济地区电煤供需仍将不平衡,丰水期水电出力可以部分缓解对电煤需求,但枯水季节里,电煤依附程度增加,电煤供应缺口将进一步加大。考虑到年底是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多发期,夏季台风、冬季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影响,电煤供应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在全年供需总体平衡形势下,季节性、区域性差异将更明显。

  电煤运输紧张问题依然突出。近几年发电装机持续快速增长,电煤需求随之增加。尽管煤炭产量逐年上升,但受铁路运输能力限制,新增机组电煤需求仍很难保证。特别是受资源、运力限制的华中地区,电煤运输仍较困难。2008年,全国铁路新增运力有限,铁路运输仍有压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利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