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专家纵论电力及能源可持续发展

2008-04-25 13:35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能源电力可持续发展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2008年动经论坛(春季)实录 
   ■本网记者 张树亚报道
 政府部门、经济界人士如何看待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对电力行业的影响?当前宏观经济走势如何?电力企业如何应对目前的通胀压力?众说纷纭的电力能源价格改革前景如何?
  上周六,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举办2008年动经论坛(春季),来自能源经济界的专家济济一堂,共同把脉我国电力工业及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冰灾 电网建设
  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舒印彪:冰灾过后,专家们纷纷发表总结反思性意见。我看是很好的,大家都对这件事情非常关心。我个人也有些思考。

      这场冰灾突出揭示了电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电与经济的密切关系,电力是国家发展的命脉产业。总理到贵州时说,救灾的重点任务是通路、保电、安民,而重中之重是保电,没有电,什么“化”都搞不了。江西省省长也说,“社会盼电盼和谐,老百姓盼电盼团圆,企业盼电盼发展”。这是第一个启示。
  第二个启示是电网的安全,应该纳入到能源安全、国家安全中去考虑。电网出事,对社会、对经济造成的危害是空前的。
  第三个启示,电网建设是滞后的、薄弱的。大家对大电网能不能承受灾害都发表了意见。我的意见是我们的电网还是薄弱的。我们电网的薄弱有结构的问题,有投入量不足的问题,还有统一规划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同样的灾害,南昌的主网就没有问题,南昌的主网是500千伏的环网,有些还是双回的。这说明坚强的电网还是有效的,即使在这样的严重自然灾害面前还是有效的。
  第四个启示是电网的设计标准要提高。如果明年还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说明我们没有接受教训。现在,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相关的标准,等新的标准下来,我们将坚决执行,继续组织建设。

  在电网设计上,我们参考了一些国际上的做法,提出要建设一些“战略性”的线路,即使发生“百年一遇”的情况,这些线路也能继续工作,哪怕多花些钱。提出“差异化”的设计标准,对一些骨干线路,要提高设计标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在温室气体增加的情况下,全球自然灾害出现了新的特点:多样性、多发性和大规模性。电力是生命线的基础设施,必须有特殊的安排,要考虑布局的问题、发展分布式能源的问题和安保电源如何支撑的问题。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运洲:冰灾之后,大家对电网发展模式有很多好的想法和建议。我对本次冰灾的看法是,这属于遇到极端的天气,是极端的外部不可抗力,这种情况,只能依靠电网的第三道防线———分片解列来应对。美、加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但他们都没有反对建设大电网。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以极端事件干扰电网发展的内在规律,大电网仍然是世界电网发展的主导趋势。

  事实上,若一味追求电网绝对可靠而提高设计标准,将造成电网的过度投资,是不合适的。我们要在建立科学准确的冰区划分图的基础上,根据输电线路电压等级和重要性的不同,适当提高电网设防标准。
  为了满足极端条件下电力的供应,在受端搞大、中、小电源点匹配,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目前,除了少数几个电站,我国的电力平衡模式基本是分区分省就地平衡,单机容量低于30万千瓦的火电装机容量超过火电装机总容量的40%,这些机组绝大部分接在220千伏及以下电网。将来的受端主力电源也不一定要求接在500千伏骨干网架上,我们一直主张电源分层分区接入,单机容量为60万千瓦及以上的主力机组经论证也可以接在220千伏电网上。电网的安全要看电网分区里是否有可靠的电源,如果500千伏电网形成坚强的受端网架结构后,220千伏电网分区里有一定电源,我们认为这样的受端系统可靠性是有保障的。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韩丰:在电网建设和改造中应推行差异化规划设计原则,在普遍提高电网规划设计标准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一批抵御严重灾害能力更强的重要线路,设防标准比普通线路提高1~2级,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
  提高电网设防标准,将会增加电网建设投资和供电成本。目前华中、华东电网一般的覆冰标准为10~15毫米,对于500千伏线路,如果将标准提高至20毫米,单位公里造价将增加1.8倍;若提高至50毫米,单位公里造价将增加4.8倍。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中心助理调研员潘伟尔:电煤库存需要合理化。当前发电厂煤炭库存不合理,最直接的表现是今年的煤荒。建议宏观层面应该加强对电厂煤炭库存合理化的督导。我们煤炭库存警戒线只有3天,这很危险。建议北方电厂的库存保持在50天,警戒线保持在30天。南方电厂的库存应该在60天左右,警戒线为40天左右。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顾问曾德文:关于冰灾,谈两点思考。一是电源的合理分布问题。重视负荷中心和受端电网电源建设,重视分布式电源和保安电源,分层次做好规划。像贵州和湖南电网,大电网运行很好,一些中小型水电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另外,还有一个分层分区接入电网的问题,以及规模的问题。地区用电要协调,小火电的关停是否要结合保安电源问题进行考虑。
  第二是关于电网结构的问题。加强大电网特高压超高压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220千伏以下电网的协调发展。长沙就是靠220千伏线路保住了子网。应该因地制宜考虑标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做好抗灾预案。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蒋莉萍:应该提高电网的输配电效率及供电可靠性;提高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以有效防御大事故的发生;提高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适应大型电源基地电力外送的需要;具备接纳并高效配置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能力;适应电力市场化建设的需要;实现与天然气管网等其他能源供应系统的综合协调发展。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能源业务部副主任郭大同:从宏观层面来说,不能只提能源的保障作用,要考虑能源对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约束作用。要看保障能力如何,看发展是否合理。到底应该发展多快?应该保障什么?都类似沿海地区高耗能企业,就不能一味地提供保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查看更多>电力查看更多>可持续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