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为北京奥运会奉献清洁水源

2008-05-13 15:19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为缓解北京缺水境况,确保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根据有关安排,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即将于5月份通水。武警水电官兵承建的南水北调北京西四环暗涵工程,是为北京市供水的重点工程,也是为北京奥运会应急供水而建的世纪工程。工程达到通水条件后,将从河北岗南、黄壁庄、王快、西大洋4座水库调水入京。
  4月下旬,记者来到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北京西四环暗涵工程建设工地,走近默默奋战在地面下的水电铁军,亲身感受他们为北京奥运会使用清洁水源作出的努力。

  “静悄悄”的多重考验
  这里是繁华的北京西四环四季青立交桥,桥上车流昼夜不息,桥墩下,一块绘有碧水云天的宣传牌围起了一座整洁的“院落”。“武警水电部队建设南水北调,造福首都人民”的宣传语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不过,记者放眼四周,却看不到想象中火热的劳动场面。
  原来,为了做到不扰民、不断路、不影响交通,西四环暗涵工程采用“浅埋暗挖”施工法,所有的工作都在路面下“静悄悄”地完成。此时,官兵们正在地下20米的深处施工。

  进入施工场地,记者看到,两条直径4.2米的地下涵洞已经贯通,光滑的混凝土洞壁没有一丝瑕疵。虽然施工已近尾声,但与外面春光明媚的景象截然不同,这里潮湿昏暗,弥漫着呛人的水泥味。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投资最多、难度最大的单项工程,北京西四环暗涵工程头顶着车水马龙的西四环路和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人乘坐的地铁1号线,还有盘旋重叠的立交桥和高耸的楼宇,施工难度世界罕见。
  尽管武警水电部队拥有各种先进施工机械设备,但由于涵洞处于砂砾地段,易塌方,成洞难,在涵洞开挖过程中,所有机械设备和爆破方法都不能使用,所有的施工工艺都要靠手工完成。

  开挖涵洞是危险又吃重的体力活。操作手把镐头攥在手里,像考古工作者生怕破坏了文物一样,一点点地挖,一点点地掏。掏进去一点,就要用大锤沿着拱顶交叉打进1.7米长的超前小导管,每掘进0.5米,就要对导管注浆一次,以防止塌方。第二道工序是安装环形钢格栅,并进行30厘米厚混凝土的喷射作业。这活又脏又累,必须在1个小时内完成施工,否则搅拌好的混凝土会因超时而不能使用。
  操作手双手紧握喷枪,一直以冲锋的姿势工作。每次喷注结束后,官兵们除了会动的眼睛外,浑身就像一块混凝土。第三道工序是用钢模台车进行30厘米厚混凝土浇筑施工。几十吨重的钢模台车,组立全靠人工,还有振捣等若干工序,无一不在考验官兵们的精神、体力和智慧。

  地层深处的价值坐标
  或许是初来乍到的缘故,在嘈杂闷湿的涵洞内呆了没多久,记者就感觉有些呼吸不畅,再看看身边的官兵们,却精神抖擞地进行施工作业。从2005年工程开工以来,800多个日夜,他们几乎天天如此。
  项目总工程师胡文利通过采用沿井四周边墙外部放射型超强注浆和对流水面全面注浆的方法进行止水加固,成功解决渗水难题。为了工作,他推迟了自己的纵隔囊肿切除手术。

  “在地底下施工,说不难受那是假的。其实我们现在最缺的、最渴望的就是阳光和新鲜的空气。”说这话的是正在洞内例行施工检查的四级士官赵禄全。他的主要职责是每天逐一巡查地下8个施工面6遍以上,杜绝出现任何隐患。“但再苦我们也乐意。能参与南水北调工程,大家都激情澎湃,浑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呢!”
  “这里是首都,我们干的是世纪工程,又是奥运会供水应急工程。政治的、地域的、品牌的‘含金量’都很高,意义非同一般。”武警水电部队官兵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为北京奥运会奉献清洁水源,光荣的使命鼓舞着官兵们。在涵洞里,他们连创施工佳绩。2007年国庆前夕,两条各长1850米的涵洞相继贯通,第一阶段施工任务提前10天完成。直径4米的涵洞,连一道细微的裂痕都没有,戴着白手套擦不到一丝灰尘。9号井工地被工程总监评为样板工地,官兵们总结出的防渗水等工艺技术被其他几个标段借鉴。

  走出涵洞,“武警水电部队建设南水北调,造福首都人民”的巨大标牌再次出现在眼前,无声地告诉人们,地层深处的武警水电官兵坚持着始终不变的价值坐标。
  (本系列报道到此结束,谢谢关注。)(作者:翟平国 史志强 姜力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