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啃下最硬的骨头

2008-05-22 15:32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抗震救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清早,太阳悄悄爬上山坡,晨曦照亮了一排排帐篷。凌晨刚刚安静下来的宿营地又开始热闹起来,电网抢修队员拿着脸盆和毛巾走到教学楼后面的水龙头前洗漱。这是设在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安化镇一所中学里的一处电网抗震抢险指挥部,从“5·12”地震后陆续集结了来自陇南和天水的国家电网抢修队伍。

  5月19日20时,记者从文县赶到这里。几十台抢险车辆停在帐篷前的空地上,天水供电公司麦积区电力局局长王世家带着一批队员刚结束一天的工作从抢修点回到这里,炊事帐篷里传出了阵阵菜香。“这两天条件比刚来的时候好多了,住上了帐篷,再不用三餐全吃方便面了。”一身迷彩工装、满脸疲惫的王世家对于目前的生活条件已经很满足。

  “修复的难度比新建一条线路还大”
  12日发生地震当晚,王世家就带着60多人的抢修队伍冒着余震和山石塌方的危险赶赴灾区,第一时间投入到抢修恢复电网工作中。“难度最大的几条线路都派给这支‘铁军’了。”武都电网抗震抢险总指挥,天水供电公司经理张玉宏非常信任王世家带领的抢修队伍。
  对于王世家来说,“最硬的一块骨头”要数当地一条名为114安华线的10千伏线路,35千米长的线路全在高山峻岭中。“地震以后,山头都像馒头被剖开了一样,地面裂缝最宽的有1米,滚石遍地都是,整个山里一片废墟。”王世家和队员第一次走到山里巡视线路的时候,眼前灾难过后的惨烈景象让他们惊呆了,“拆除毁坏线路非常危险,修复的难度比新建一条线路还大!”

  “只要骨头没伤着,一般都不吱声”
  王世家用“既危险又艰难”来形容这次特殊的抢修任务。
  接连不断的余震、大雨导致的塌方、泥石流和滚石困扰着他们。原先巡线的路全都塌方了,队员们每天都得扛着沉重的导线、绝缘子等材料和工器具在山间废墟跋涉。“平均每人负重都在50斤以上。”王世家说,安全帽经常被山上滑落的碎石击中,巨大的滚石不时往下掉,“1个人作业,得有4个人在旁边保护。”

  即便这样,队员们也难免受伤。队员熊向阳个子高大,肌肉结实,背上的几道滚石砸伤留下的鲜红伤疤触目惊心。“只要骨头没伤着,一般都不吱声,自己悄悄抹点药,该干吗还干吗。”熊向阳还是很庆幸,因为大家多半只是受了些皮肉伤。
  抢修刚开始的几天,由于通往灾区的道路不通畅,救灾物资迟迟不能到位,60多名队员只能住在车上,蜷在座位上睡觉,没吃过一顿热饭菜,每天一早揣着3包方便面和1瓶矿泉水就进山了,一般要走4个小时才能到达抢修点。“附近村子里的房子都塌了,想出钱找老百姓给做饭都找不到人。饿了只能啃方便面,矿泉水喝完了,就用空瓶子装上山溪里的水喝。”

  他们常常是早上6时左右吃过早饭出发,晚上零时才回到大本营,一张张黝黑的脸上写满疲惫。匆匆扒两口饭,来不及洗漱就躺下了,因为他们一早还要出发。“不怕你们笑话,我已经四天没刷牙了。”王世家笑着说。
  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里,队员们披星戴月,在余震的恐惧中负重前行,在布满裂缝的大山里巡线抢修。只用了短短6天时间,他们这支抢修“铁军”,已经完成了6项艰巨的抢修任务,最后就剩下114安华线这块“最硬的骨头”。“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啃下这块硬骨头!”熊向阳拍拍自己的胸脯,代表队友作了保证。

  5月20日将近1时,记者听到帐篷外响起了车声和人声。第二天一早得知,又一支抢修队伍赶到了这个大本营。他们也要迎着初升的太阳,向大山深处进发。大山里一盏盏逐渐亮起的灯光,将把光明和温暖送到灾区人民身旁。
      作者:李明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阅读下一篇
抗震救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