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人物正文

老当益壮热血赴灾难

2008-05-23 10:30来源:江西省电力公司关键词:抗震救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瘦小的身材,却有着一副无比健硕的筋骨,饱经沧桑的面容掩饰不住他睿智与气度。一眼望过去就可以断定他外科医生的身份:个性化的精神与严谨,老军医的气质仿佛与生俱来,浑然天成。

  如果说有的人天生属于舞台,那么,陈绪信则天生属于病人,属于医疗一线。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了亿万人的心。作为一名老医生,陈绪信尽管已经60多岁,退休多年,然而国家有难,区灾有难,天降大任,义不容辞。关键时刻,陈老按捺不住心中为灾区人民尽一份力的强烈愿望。

  5月14日,当江西省电力公司援川抗震抢险突击队要征召医务人员随队前往抗震一线时,陈老挺身而出,主动请缨,他说医生就要在灾难面前冲在最前线。当江西省水电工程局局长黄利民关切地问他年纪这么大去抗震一线行不行时,他毅然决然地说:“我年纪也不算大嘛,一定能行的。我曾经是军医,就让我再当一次兵。”他恳切请求:抗震抢险队员最容易受到外科损伤,我是外科医生,抢险队最需要我这样的医生。领导考虑再三,批准了陈老的请求。

  当日下午,他就随先头抢险队员奔赴灾区,成了江西电力援川抢险队中年纪最大的抢险队员。经过2400多千米的昼夜兼程,5月16日凌晨,30多个小时后,终于到达四川江油市。第二天一早,陈医生顾不得旅途的劳顿,顾不得年事已高,顾不得辛苦疲劳,和抢险人员一道布置临时场地,清理驻地环境。他说要在抢险大部队进来前,做好医疗准备,随时保障抢险队员的建康和安全。

  果然,5月16日午夜,当第二批抢险队员到达临时驻地时,陈医生和医疗组的同志们已经为300多名抢险队员准备了初步医疗场地和备用药品。

  5月17日,他又和医疗组的同志们一道,搭建了两间帐篷组成的医务所,一所“战地医院”俨然立在驻地一片帐篷之中。

  5月17日中午,驻地出现异常情况,有21名抢险队员开始拉肚子,感冒病例也陆续发生。医疗组立即行动,积极进行医疗干预。并及时与当地疾控中心取得联系。由于准备充分,行动迅速,治疗积极有效,18日上午,情况得到控制。不仅21名队员痊愈,病情也没有扩散。陈老和同事们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全体抢险队员,以及当地疾控中心的赞扬。

  随着抢险施工大规模深入,腹泻、感冒,特别是擦伤、碰伤、扭伤等外科病人数量增多。陈老和医疗组的同志们不敢怠慢,一面积极治疗,一面奔波当地疾控中心,上报情况。为了防疫,他和同事们一起建立腹泻病人专用厕所,以防不测。对于外伤者,他不仅仔细为伤者按摩治疗,还小心翼翼为伤者敷好药。

  有一名抢险队员扭伤了脚,凭着丰富的经验,陈老断定是骨折。他亲自陪同伤者到当地医院拍片,证实了他的判断。因伤者住在离临时医务所较远的帐篷里,陈老每天两三次上门为伤者精心治疗,还主动为伤者购置拐杖。

  司机小樊牙痛发作,牙龈发炎脓肿,又患感冒,非常痛苦。陈老和同事们细心为他治疗。因临时医务所不具备口腔专科条件,陈老陪送他到当地医院口腔科治疗,终于使患者痊愈。

  精湛的医术,细心的呵护,高尚的医德,令每一位患者和伤者感动不已。

  在一线的每天,早晨5点,临时驻地一片宁静,而陈老却已起床,仔细清除驻地垃圾,瘦小的身影在微曦的晨光中,格外让人感动。不仅如此,陈老每天还背起几十斤的喷雾器在驻地喷洒消毒药水。同时,他又配置好中药,交给厨房熬成汤剂,供抢险人员服用,提高抢险人员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他不顾年事已高,不畏余震不断,还要亲自奔赴抢险一线,现场为抢险人员提供医疗服务。

  如今,到抗震抢险一线已经一个星期了,陈老总是忙碌不停。当给病者伤者紧张治疗时,肚子饿了,自己累了,他都不知道,只有解除了病人和伤者的痛苦之后,倦意、饥饿感才会袭来。虽然没有到灾情最严重的一线去为地震死伤者救死扶伤,然而他说为300多名抗震救灾抢险队员服务,也是在为灾区作贡献。

  直面困难,直面危难而没有畏惧,无论是抗非典,防治禽流感还是目前的手足口疫,陈老没有退缩。现在,灾区余震未了,陈老和抢险队员一样冲锋在前,忘我工作。老当益壮,满腔热血,陈绪信展现的永远是军医本色。

  信息来源:江西省电力公司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抗震救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