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生命的旗帜

2008-05-23 15:39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抗震救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受灾最重的映秀镇通信和道路中断。震灾发生的第四天,在这个没人敢涉足的“孤岛”上,有三名勇士唱响了以生命的代价挽救更多生命的动人壮歌。

  驻守“孤岛”

  5月16日13时30分,一面写着“国家电网公司抗震救灾医疗队”的旗帜,飘扬在重灾区映秀湾水电总厂的废墟上。她给这里幸存的生命带来希望。30多名伤病员工和家属相互搀扶着,来到旗帜下,来到临时搭起的诊台前。

  这是来自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的国家电网抗震救灾医疗队,也是震灾发生后第一支赶到这里救治的队伍。

  吉林分队一行九人于16日进入映秀湾电厂。由于救援现场条件限制,结束第一天救治任务后,指挥部只允许三人驻留现场。于是,内科主任李志强、外科副主任段洪斌、外科医生曹镇洋挑起了这付重担。

  在救治战场上,三名队员既要治疗伤病,又要为遇险员工和家属作心理疏导。电厂八层办公楼倒塌时,当时在三楼办公的虞锦华被上面六层楼板压住。为了维持伤者生命,李志强等费尽周折把一根输液管从废墟的缝隙送到伤者口中,然后按时喂送生理盐水,一连三天三夜细心护理伤者。救援队从楼顶打了五米深的探洞,当最后挖掘到救援面,发现伤者的两腿被死死压住已经无法脱身,于是李志强三人又分别苦口婆心地做伤者本人和其丈夫的思想工作,伤者终于接受他们的建议,进行截肢后被顺利救出。

  营救青年女工袁艺时更是靠巧妙的心理抚慰完成的。因为多处骨折和外伤,营救时伤者不停喊叫,令武警战士无法施救。曹镇洋细心安慰伤者,最后让伤者提前喊叫释放疼痛和恐惧,然后一鼓作气拖了出来。

  在救治和护理重伤员的同时,三名队员在废墟边搭起一个救治台,为驻留现场的员工、家属以及社会伤者进行检查和治疗。李志强负责内科检查,段洪斌和曹镇洋进行外科处置和发送药品。三个人从早晨忙到晚上,又从夜晚等到凌晨,只要有伤员到来或有人呼叫,他们就为其精心会诊治疗。

  舍命救人

  用生命的代价去挽救更多的生命,是这三名队员共同的信念。在灾区救灾,救灾者自身的危险不言而喻。接连不断的余震给现场救治带来极大的阻碍。遇险员工董凤强被压在一座还没有完全倒塌的住宅楼里,在解救他的时候,曾经发生两次余震,进入救治点的通道不时有砖瓦滚落,没有倒塌的断壁残顶也摇摇欲坠。李志强等三人全然不顾个人安危,配合救援队员在残楼里爬来爬去。当救援就要成功时,又遭遇一次较大余震,使洞口几乎完全被封住。他们毫不气馁,再次清理扩展救援面,配合武警战士终于将多处骨折的伤者救出。

  沉痛的灾区时刻都弥漫着哭声和几乎令人窒息的气味。空投下来的解放军战士,每天不停地用担架向外运送遇难者的尸体,但是随着救灾战线的一天天拉长和当地的气温在一天天升高,废墟里发出的刺鼻气息越来越重,蚊蝇越来越多。作为医生,他们很清楚自己所面临的传染疾病的威胁。为抢救伤者他们在废墟中奔波,他们的腿上脚上经常被杂乱的废墟碰伤,身上被蚊虫叮咬得成片红包。他们在这惊恐、困苦和危险中,为了拯救同胞的生命,仍然顽强地奋斗着。

  坚强勇士

  在救治中,许多伤者需要生理盐水补充体液,仅存的盐水又要留给重伤员,于是他们就在带来的矿泉水里加食盐给伤者口服。三天以后,队员们发现自己的饮用水也快没了。为了节省饮水,他们不到渴得不行就不喝。面包吃光了,口粮只剩下饼干,干渴的嗓子每咽下一口饼干都很吃力,可三个人每到吃东西时总推让着请别人先喝口水。

  现场没有帐篷,他们就与其他人挤在一辆废弃的客车里过夜,每人只有一个座位,累得不行了才进去坐在那里打个盹。有一次,三人都回到车里,段洪斌把其他两人撵到有两块玻璃遮挡的后座上,自己却睡在窗口,半夜下起大雨把小段浇得浑身湿透。大雨下个不停,三人再也睡不着了。小李说:等我们回去以后,你们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小曹说:我要饱吃一顿大米饭。小段说:我要躺在床上睡一大觉。小李最后说:我啊,就是想亲一下我的女儿。

  四天三夜,88小时连续奋战,没有拖垮三位勇士。他们在这个“孤岛”上共救治伤者160多人。他们的不屈精神和为灾区人民作出的卓越贡献,感动着灾难幸存的人们,感动着现场的解放军战士和武警官兵。历史会记得,四川人民会永远记得这三位勇士。

作者:赫鹏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抗震救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