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河南电力入川:震不垮的宣传队

2008-05-28 11:32来源:河南省电力公司关键词:抗震救灾河南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次特大地震在瞬间吞噬了数万人的生命,通讯、交通、电力也遭受很大破坏,新闻宣传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到达灾区初期,居无定所,通讯、网络不畅,信息沟通受阻,传输稿件困难。为了第一时间发出报道,就在行进途中,用手机编发短信,待有通讯信号时,迅速发出。道路颠簸,坐在车上左摇右摆,往往一篇短稿,要编发几十分钟。更多的时候,用手机直接和后方联络,口述稿件内容。省公司入川前两天的消息,几乎都是在行进途中口述稿件,尽最大努力及时将前方动态发送到了公司总部,最快的时候半小时后就将消息发布到了网上。无线网络传输速度太慢,不能传递图片,每到一个休息点,就四处寻找网吧。有时为找网吧,要费时一两个小时。

  余震频发,在慌乱的躲避余震中,坚持采写稿件、制作图片。自入川以来,发生5级以上余震130多次。5月25日16时21分,青川发生6.4级余震,震中距设在广元的指挥部仅几十公里。当时好几位记者都在房间埋头工作,突然房间剧烈震动达30多秒,门窗、家具晃动声轰隆直响,几个人慌乱中衣装凌乱地跑出楼外躲避,惊出一身冷汗。因稿件急需发出,稍有平息后,别人还在室外观望躲避时,记者们又回到房间继续传发稿件。

  克服连续作战疲劳,经常连夜通宵工作,白天随抢险保电人员现场采访,只能利用夜间撰写稿件、编辑图片,每晚12点前无人休息。传输图像资料往往要等到后半夜网速快时才能顺利进行,经常是彻夜难眠。每个人都十分疲惫,只能在采访途中迷糊一阵,有的利用吃饭时间打个盹。

  采访不畏艰险,先后有12名记者冒生命危险前往重灾区木鱼镇沐浴变电站采访,有的记者三进木鱼镇,及时报道了沐浴变电站的抢修情况。通往木鱼镇的公路有一段在余震中3次中断,这段路有鬼门关之称。路面到处是宽宽的裂缝,一边是悬崖,塌方连片,一边是峭壁,泥石流时有发生,这里曾发生多起伤亡事故。为掌握一线资料,记者们把生死置之度外,在这条路上数次进出,完成了对沐浴站抢修的系列报道。

  在这支新闻队伍中,每个人身上都有故事,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的亮点。队长刘志贺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没有吃过一顿安生饭。这些天里,往返成都广元数趟,三上木鱼镇,二进绵阳城,日夜奔波。他一个人负责了所有的采访安排、对外联络等事宜。在特殊环境里,还要时刻牵挂队员的安全,只要记者外出采访,他都要数次联系,直到平安归来才放下心来。张国伟在协调成都部的采访工作外,自己还承担了繁重的采写任务。国家电网公司、华中电网公司、河南公司主要领导现场指挥抢修保供电活动频繁,稿件质量要求高,时间要求紧,他边采访边写作,连夜加工,出色完成了重要报道任务。摄影记者徐强,在年初全程参加了抗冰抢险保供电的拍摄,这次又披甲上阵,并积极靠近党组织,向前线临时党支部递交了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书,并且全身心投入工作,用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马克勤严谨认真,精心处理图片,连续三天两夜不曾合眼。杨建军为传送图片,冒着强余震预警的危险,直到传送完毕图片,才撤离到安全地带。宋立新主动请缨,随发电队伍到高原缺氧的阿坝采访,沿途边走边写,及时报道了这支远征队伍的最新消息。赵玉镶采访细致深入,用3天时间就写出了6000多字的青川保电的超长篇通讯。(寇宝刚)

  信息来源:河南省电力公司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抗震救灾查看更多>河南电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