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人物正文

北川供电汪志刚:在新北川点一盏灯

2008-05-28 16:44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抗震救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房晓童 吴石光 刘宇鹏 王伟
  大地震瞬间划破了无数人的人生。他不是唯一一个遭遇不幸的人,但每个和他一样仍默默奋斗在抗灾一线的人身上,都闪动着美好的光辉。“我不会离开北川。我要在新北川点一盏灯,为怕黑的小孩点一盏灯。”一席话,让在场的所有人动容。
  ——题记

  5月25日,记者在地震重灾区四川省北川县擂鼓镇见到汪志刚时,他正在北川供电公司的办公帐篷里与同事商议工作。33岁的他清瘦精干,眼中虽有血丝,却十分清澈。
  “谁还会去问问你是谁才救人呢?”——他为救人尽了最大的努力
  “地震发生时,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往外跑。我们所的13个人都幸运地活下来了。”5月12日14时28分,汪志刚在北川曲山供电所办公室里办公。逃生后,他感到“心跳前所未有的快”。
  供电所对面是一家医院,楼就倒在供电所门口。有人从砖石中露出半截身体,艰难呼救。“当时仍很害怕,也很危险。我想得去看看,能搬就搬,能挪就挪。”汪志刚和几个同事一起用手扒砖,救出了三个人。
  曲山供电所负责北川县城和周围21个乡镇的供电,作为所长,汪志刚决定赶回北川供电公司报告情况。
  供电所到县里也就1000多米,但汪志刚走了很久。有人呻吟呼喊,只要能帮助撬一下楼板或搬动石块的,他都上前帮忙,但是“实在太多了”。汪志刚望向远处:“真的觉得无能为力。”
  有一天,为了救一个人,汪志刚找队伍、找机械,在直线距离3千米的废墟中跑了4个来回,鞋被玻璃扎透了,脚破了。
  他不知道他救的是谁,现在转移到了什么地方。“谁还会去问问你是谁才救人呢?希望他们都能好。”
  “我的女儿怕黑,我的妻子还那么年轻。”——他连妻女的一张照片都没能留下
  采访一开始,汪志刚就要求“不要提家里的事”。但说起这场让人痛彻心扉的灾难,他很难不想起心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
  供电所离女儿的幼儿园只有100多米。汪志刚救别人时,心想也许老师会把孩子带出来。但幼儿园塌得“让人认不出来,进都进不去”,幸存者里没有人看见他的女儿。“我女儿才三岁,已经1.05米高了,坐在最后一排。我当时就想……”他捂住眼睛,“女儿怕黑,埋在废墟里面,一定会哭……”
  汪志刚回单位报告情况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第一个报名参加救人,救人的地方就是他家附近的学校。他一看心就凉了,他家所在的楼已经成为废墟,被外面的楼体重重包围。“妻子上班很准时,我还猜想,她没在家,去上班了。第6天,有熟人告诉我,亲眼看见她被街边倒塌的楼掩埋。她还那么年轻。”5月12日,妻子过完29岁生日不到一周。专门来照看小孩的岳母也在大地震中遇难了。
  灾难来得突然,汪志刚手中没留下一张亲人的照片。
  “我现在特别遗憾,特别遗憾。女儿出生那天,就是我接到调令去供电所那天,只有不忙的周末能回家,我很少陪她。”
  “这个时候,我没想那么多。成为党员,我感到很光荣。”——他一直积极要求进步,却从没想到能在抗震一线入党
  5月24日,在北川供电公司重新挂牌仪式上,该公司为汪志刚举办了入党宣誓仪式。大地震发生以来,他坚强的意志和冲锋在前的行为,让许多人感动。
  入党宣誓仪式上,来了很多当地媒体的记者。有人问他,这次入党是不是主动要求的?“我一直希望能入党,多次提出入党申请。”汪志刚说,“这个时候,我没想那么多。成为党员,我感到很光荣,但我从没想过是在这种情形下加入党组织的。”
  那天上午,面对鲜红的党旗,面对一同经历生死劫难的同事兄弟,汪志刚实在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们应该谢谢你们。”——他仔细检查每顶帐篷接线的位置和绝缘情况,动作麻利
  采访中,汪志刚的对讲机响了,一批新搭建的帐篷需要照明用电。记者跟随供电工程车,进入任家坪。
  这是搭建在公路一侧的18顶帐篷,住的是来自哈尔滨的60位特警和绵阳市的一些公安干警。“今天晚上就能有电吗?”一个小伙子从帐篷里探身出来问。“肯定能!”汪志刚和同事们踩着雨后泥泞的土地,快速整理导线和灯头,分头给帐篷接线。“师傅,能给我们这个帐篷接上接线板吗?手机都快没电了。”“没问题,这是接电网的电,一会儿给每个帐篷都接。”
  “太谢谢你们了!我们昨天晚上到的,没电,只有空地上一盏公用灯,还是发电机带起来的。”
  “我们应该谢谢你们。这么严重的地震,你们都来帮助我们。”汪志刚没有停手,仔细检查每顶帐篷接线的位置和绝缘情况,动作麻利。帐篷里亮起了温暖的灯光,在雾气弥漫的山脚下显得格外明亮。
  “我要在新北川点一盏灯,为怕黑的小孩点一盏灯。”——他忘我地工作,最怕黑夜来临
  从5月12日开始,汪志刚一直在忙碌。他说,同事们都在地震中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大家在一起忙着干活,谁也不提伤心事,互相支撑。
  受灾群众居住在帐篷里,稳定可靠的供电给他们带去希望和信心,特别是在孤独的黑夜里。可送去光明的汪志刚们,最怕的就是黑夜来临。一闲下来就没法不想起家人,没法抵挡伤痛和孤独。
  “不断有人转移,也不断有人来这里。每天都有新的工作。而且电网也要开始恢复重建。”汪志刚希望北川能尽快重建起来,“我不会离开北川。我要在新北川点一盏灯,给女儿和所有怕黑的小孩点一盏灯。”他已报名参加线路建设,他不愿在任家坪看到一片漆黑,希望每家都尽快重新通上电。“我一个人力量很小,可是我们还有国家电网公司,还有来自各地的支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抗震救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