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越艰难 越坚强

2008-06-02 10:50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抗震救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网员工的坚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灾区越艰难他们越坚强。”5月22日8时许,四川省电力公司基建部主任蓝海在国家电网公司都江堰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对记者说。5月14日至17日,作为四川公司首支进入映秀镇救援队伍的负责人,他经历了浸透艰难和感动的三昼夜。

  作为指挥

  最要紧的是尽快救人

  地震发生后,四川公司与所属阿坝电力公司、映秀湾水电总厂失去联系。四川公司迅速组织救援队伍,第一支搜救队由四川电力医院、成都电业局等单位的十几名员工组成。13日晚,蓝海受命带队入映秀镇。

  经过一夜的颠簸,14日一早,这支队伍赶到紫坪铺大坝,随后改由水路前往映秀镇。由于冲锋舟运输能力有限,蓝海和成都电业局通信人员陈潋、四川电力医院外科主任刘道福三人上了船。

  他们走了一个半小时水路到漩口镇,而后改走山路。三四千米的路程,他们走了3个小时。“一半以上的路都毁了,我们只能从泥石流过后留下的石堆上走过。”而且,在他们头顶上,仍不时有石块飞落。

  与整个镇子一样,映秀湾水电总厂只剩一片断壁残垣,顺利逃生的几十名员工已经在积极开展救援了。

  “我们刚到一会儿,就有一名员工被救出来。刘道福赶紧抢救,但最后没能救过来。”蓝海的话语中充满悲伤,“我意识到,在这里救援的责任非常重大。”

  普通的救援者,遇到的艰难是用尽力气也搬不走那些沉重的石块;而作为指挥者,艰难来自很多方面。

  只有一台吊车。被埋的人很多。“最要紧的是尽快救人,原则是先易后难。”蓝海对救援队员说。

  为了赶时间,三人轻装进映秀,几乎没带食品和水。14日是物资最缺乏的一天,他们劳累了一天,晚上只能喝一点稀粥充饥。

  作为兄弟

  为他们自豪和感动

  年近40岁的蓝海,经历过多年送变电工作的艰苦锤炼,但真正感到无助的时候并不多。5月14日,他们到达映秀镇后,无助之感瞬间袭来:物资短缺、通信不畅、没有药品……

  给蓝海勇气和力量的,正是他和同事们拼尽全力去营救的人。

  “我们的员工太坚强了。”蓝海重复着这句话。他给记者讲述了为丈夫歌唱的黄丽。她拒绝喝水,因为她知道当时水最宝贵,她用嘶哑的嗓子给丈夫和其他被埋的幸存者唱歌鼓劲。她很久没有休息,但她坚持为大家煮了三大桶稀饭。蓝海说,可能她希望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救援人员的敬意。

  “大家分了五个组,在5个地点救人。能用的法子都用上了,能救的努力救,实在救不出来的,就跟他们说话,鼓励他们,想办法喂饭。”蓝海的情绪有些激动。

  “14日那天,一瓶水要分成好几份。即便这样我们都不喝。因为大家想着伤员,想着不断会有获救的幸存者,他们更需要水。”

  从15日开始,他们得到另一种精神支持。从映秀镇逃生的群众途经电厂,然后抵达漩口镇的渡口坐冲锋舟。从220千伏银杏变电站自救逃生的员工来到这里。“他们的出现给我们特别大的惊喜。”蓝海眼睛里透着兴奋,“所以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绝不能放弃。”

  作为父亲

  感受特殊含义

  5月14日,蓝海在远离家人的映秀镇,真切地感受到“父亲”这一身份在特殊时刻的含义。

  当天,他遇到一对母女。女孩受了伤,母亲背着她向前走。地震后,这实在是太常见的景象,但女孩叫住了他:“叔叔,我妈妈很累了,你能背我走一段吗?”

  蓝海背起了她。“叔叔,我爸爸死了,我受了伤,但为了妈妈,我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女孩在他背上说。“姑娘,你几岁了?”蓝海哭了,女孩看上去那么小。“11岁。”蓝海告诉女孩,他的儿子也是11岁,比女孩小几个月。女孩听后高兴地说:“那你儿子是我的弟弟。”蓝海顿时觉得,背上的孩子仿佛就是自己的女儿。

  虽然母女俩的临时住所与蓝海的目的地不在同一个方向,但是他还是把她们送了过去。离开前,他把身上的八百元钱全掏给母女俩,还留了一张名片。妈妈执意不要钱,蓝海说:“这是一个父亲的心意。等你们都安顿好,记得一定到成都来我家住几天。”

  此时,蓝海的家人并不知道他在重灾区映秀镇。接受任务后,蓝海给妻子发的短信是:都江堰的信号不好,不要给我打电话,我会联系你们的。16日,蓝海终于有机会通过卫星电话跟家人联系。他“从实招来”后,妻子大吃一惊,半天说不出话来。

  “年初的冰灾和这场地震使四川电网遭受严重损失,我们必须抓紧恢复重建。”蓝海说,经历过地震和灾后救援,他更深切地体会到,要好好珍惜未来的每一天,努力工作。(房晓童)

  信息来源:《国家电网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抗震救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