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决战唐家山

2008-06-03 14:11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抗震救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网记者 翟平国
  为了尽快解除数十万群众头顶的这盆倒悬之水,水利专家、武警水电官兵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唐家山。

  形势非常严重
  从5月22日开始,就开始往绵阳集结的精心挑选的数百名武警水电官兵和几十台装载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已经焦急地等待了4天。此时,唐家山堰塞湖水位已上升到海拔725.3米,距离警戒线不足26米,形势岌岌可危。
  5月26日,唐家山堰塞湖排险攻坚战正式打响。近百名操作手不间断作业,8台挖掘机和7台推土机彻夜轰鸣、虽然还没有灯,但大型机械的灯光还是将堰塞坝顶照得如同白昼,每一个官兵都热情高涨,他们加快开挖导流明渠。到27日凌晨,唐家山堰塞体作业面已比原垭口控制高层下降3~4米,形成了一个20~30米宽、40~50米长的工作面。

  堰塞坝地质复杂,有崩塌的山体、有旧河道、有巨石,还有原来山上的树木,整个泄流槽的开挖难度非常大。按照水利部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研究确定的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槽下挖10米、开挖10万立方米的开挖方案和挖爆结合,先挖后爆,平挖深爆,以爆助挖的施工原则,一场大会战在崇山竣岭之间轰轰烈烈打响了。
  在这1000多名官兵中,引人注目的就是紧急抽调的100多名重型机械操作手。他们来自十几个水电站建设工地,其中有的参加过西藏水电站建设,有的参加过三峡工程建设、有的参加过龙滩水电站开挖,最低的驾龄也在4年以上,人人都有一手操作重机械的绝活。
  除了紧张的开挖作业,一队队官兵正在徒手从山坡往下运石块,这是在收集填充铅线笼所用的石块,待泄流槽挖好后,部队将装满石块的铅丝笼埋到槽两侧的坡体,从而起到加固的作用,引流之后不会造成流石流。

  5月28日晚到29日上午,一场大雨降临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工地,这是自26日启动抢险施工以来的首场降雨,到29日早上8时,唐家山堰塞湖蓄水量达1.5亿立方米,距离坝顶垭口处只有22.78米,形势非常严重。大雨让施工现场陷入了一片泥泞,滑坡和泥石流等险情会随时发生,恶劣的天气造成直升机无法起飞,空运补给不得不暂停,油料供给告急。

  抢险风雨无阻
  面对抢险施工遇到降雨的突发情况,水利部部长陈雷、副部长矫勇立即协调武警水电部队和有关方面,研究紧急对策,而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一直在坝顶指导水电部队施工作业。

  虽然大雨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开挖作业还在一刻不停地进行,官兵们以更强的紧迫感与责任感同恶劣的天气抢时间,连夜作业。从28日下午到29日上午8时,共开挖土石方1.9万立方米,是自施工以来最快的一个时段。
  堰塞湖顶上已经平整出许多小块的平地,几天前直升机无处落脚的场面已改变。在施工现场,武警水电三总队政委程跃进一面把军委四总部配发的手摇式小收音机塞到官兵们手中,一边对记者说:“能让大家听到广播、吃上热饭,这就是我目前最大的思想工作。”
  5月30日天气较好,工程进展非常顺利,保护导流槽所需要的1.1万个铅线笼已全部到位,到时这些装满石块的铅线笼将全部放在导流槽两侧,避免大水冲刷引发泥石流。晚7时,施工作业面共完成土石方开挖11万方立米,已超过10万立方米的预定目标。

  5月31日,一个长约400多米、宽约50米、深超过10米的引水导流明渠已开挖成型,进入边坡的修整、稳妥固阶段。堰塞湖原定下挖10米的导流渠、开挖10万立方米的开挖量,已完成土石开挖13万立方米,超额完成3万立方米的开挖量,提前完成任务,将泄洪的危险性进一步降低。
  6月1日,坝体上的大部分人员和设备撤离完毕,原定6月5日完工的整体施工计划全部完成任务。站在唐家山堰塞湖坝顶,一条475米,底宽30米的导流渠已经开挖成形,仿佛在默默诉说一个刚刚发生的奇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抗震救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