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抢险!72小时打通“生命线”

2008-06-04 10:31来源: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关键词:抗震救灾72小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蒲青

      在得知前线道路抢通的消息后,张刷来激动万分。从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以来,这位四川杂谷脑水电开发公司狮子坪电站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始终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5月15日21时40分,随着理县至汶川317国道上的最后一块重达数吨的巨石成功爆破,狮子坪电站的施工人员鏖战72个小时,终于全力打通了由马尔康经理县至震中汶川的317国道,由此直达震中汶川的西线通道彻底抢通,西线道路也成为地震发生后各类车辆从陆路进入汶川地震中心的唯一通道,从而成为汶川震中地区抗震救灾的“生命线”。

       杂谷脑河是岷江上游右岸的一级支流,于汶川县汇入岷江。正在建设中的装机容量为19.5万千瓦的狮子坪水电站是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在杂谷脑河梯级水电开发的龙头水电站,位于阿坝州理县的古尔沟镇,工程区内有317国道经过坝区和厂区,而坝址距理县和汶川的公路里程分别为41公里和98公里。

      由于317国道修建在蜿蜒曲折的半山腰上,且处于邛崃山脉,属青藏高原隆起地带与成都平原的结合部,地质构造年轻,山体破碎,极易塌方。

      “指挥部大门口内的一小块坪院是我们常聚的地方,门口就是繁忙的317国道,对面是数百米的高山。地震发生时,看到漫山滚落的石块与漫天飞舞的尘土,我第一反应就是:震得不轻!”震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刷来仍心有余悸。

       当张刷来看到指挥部其余15名员工安然无恙时,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而此时,座机和手机的信号已然全无。由于狮子坪电站正处于施工阶段,无法与各施工标段上的施工队伍取得联系,指挥部决定派人到沿途的各施工标段查看地震损失和现场情况。

    “地震发生后,由于余震不断,不时有巨石从山上滚落,七八米宽的公路已被塌方所带来的泥土、石块埋没,有的地方震开的裂缝甚至宽达两米,连步行都难以通过。加上地处高山悬崖,又是大雨瓢泼,接连发生塌方和泥石流,给道路抢通工作造成极大困难。”当张刷来和副指挥长张毅看到沿途的道路严重损毁时,立即主动与当地政府联系,表示狮子坪电站将竭尽所能地参与到道路抢修的工作中。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严重灾情,狮子坪指挥部深知保持道路畅通对于抗震救灾的重大意义,在自身受损严重的情况下,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全方位地投入到道路抢修工作中。指挥部随即与武警水电三总队狮子坪项目部取得联系,并通知他们火速调集大型装载设备清障疏通通往理县的道路,为政府救援提供条件。

      “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我们必须承担这一份社会责任!”12日晚,张刷来向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交通局局长王祖金汇报道路抢修情况时,表达了身为中央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决心。

      12日16时30分,施工单位组织的4台推土机、2台挖掘机、1部油罐车开始了对317国道的抢修工作。由于当时通讯中断,后勤保障难以及时跟上,狮子坪指挥部派出一辆越野车作为后勤保障专用车,协助施工队伍抢修道路。

      从狮子坪水电站工地出发,沿途到处都是从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块,指挥部员工和武警官兵冒着随时可能出现的山体塌方和泥石流等险情,一边清理道路、一边前行,仅用6个小时就打通了杂谷脑到古尔沟的道路。

      正当抢险队伍艰难开路时,前方突然发生了山体滑坡,清理道路的工作顿时受阻。冒着随时可能发生余震的危险,指挥部员工和武警官兵用推土机、装载机等大型设备清除塌方,几千斤的巨石被一块一块地推开,数千方的滑坡体被一铲一铲地清除。一米一米地,抢险队伍向汶川艰难推进。

      “他们个个都是英雄!道路的抢通是我们的施工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张刷来回忆当时的场景时神情激动。
      40多个小时过去了,施工人员没能喝上一口热水,浑身却早已湿透。100多名施工人员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车上躺不下,就点燃一堆篝火,背靠背地取暖。他们24小时两班倒,人停机不停。“早一分钟打通道路,就是对灾区人民最大的支援”,这个念头支撑着疲惫不堪的狮子坪电站的施工人员在险恶环境中昼夜奋战。

      14日9时30分,施工队伍终于抢通了47公里长的救灾专线到达理县,并继续向汶川方向推进。
      由于地处震中,为了防止从山上飞落的滚石和泥石流堵塞刚刚疏通的道路,施工人员采取了“人机整合、梯次推进”的抢通方法,即将抢险作业的施工机械和人员整合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负责排除道路上方险情;第二梯队负责清理路面障碍;第三梯队负责加固维护。

      在红叶二级电厂至毕棚沟路段,由于山体大面积滑坡,道路上堆积着万余立方的山石,有的巨石比一间房子还大。施工人员决定采取人工爆破和用重型机械推挖的方法。随着爆破的声声巨响,大型机械的阵阵轰鸣,一个又一个“拦路虎”被扫除。

      10公里、2公里、1公里、500米……
      随着最后一块巨石成功爆破,这条由国道317线路到震中汶川的通道被彻底打通,它也成为了地震发生后第一条到达汶川的公路通道。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抗震救灾查看更多>72小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