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重庆电力:高空五勇士

2008-06-10 11:41来源:重庆电力公司关键词:抗震救灾重庆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四川220千伏安县变电站抢建工地上,在人字柱20多米的高空中,活跃着重庆电力建设总公司的五位年轻人,他们冒着酷暑,挥动焊枪,书写了抗震抢险恢复重建的传奇。

  1972年投运的安县变电站是绵阳市的枢纽变电站,也是绵阳地区损毁最为严重的变电站。其220千伏开关场构架节点出现裂纹、柱头爆裂、斜撑顶严重变形脱落,急需恢复处理。

  在重庆玖龙火电工程施工的五位青年焊工于5月30日火速赶到安县现场。

烈日下的焊接

  五位年轻人中,年龄最大的叫肖明星,34岁,高级技师。张根源,一位刚结婚一个月的新郎。廖云春、曾凡勇、石峰,都是2005年参加工作的技校生。

  翌日一早,他们两人一组登杆焊接,一人在地面安全监护并递送焊条、饮用水等。

  安县的六月天,日照强烈,太阳像火盘一样挂在头上。“钢板曝晒得发烫,又有熔焊的高温,可能有五六十摄氏度,就像烈日下烤火一样。”肖明星厚厚的工作服已被焊花烧出密密麻麻的洞眼,“被汗水打湿的工作服粘在背上,很不舒服。”

  “其实,热算不了什么,最恼火的是焊接位置太难,没有站立的地方,不好施焊。”

  人字柱顶板只有70厘米见方,上面的避雷针占去了一大半,只能容得下一人在上面配合,每隔一个小时交换焊接。他们双手不空:一手抓爬梯,一手拿把钳,嘴里还要咬住面罩里的自制钢圈。“其实这些都不算难。”跑过多座火电工程的张根源,曾在60米钢架上摸爬滚打多年,“最难的是没有放脚的地方,搭设操作平台,工期又不允许。有时只能倒挂金钩,像猴子一样贴在上面。”

  “平焊、立焊、横焊、倒焊,各种焊接方式都有。”2007年在重庆市职业技能大赛中出类拔萃,被破格提升为高级技师的肖明星说,“以往的人字柱都是在地面焊接后再吊装,而这一次是高空焊接,是技术实力的较量。”

  笔者曾壮着胆子,爬上他们焊接的人字柱顶,只感觉双腿发软,不敢站立。“只要把安全带拴好就没事了。”曾凡勇鼓励笔者说。笔者在战战兢兢中拍了两张照片就下到地面了。

余震中的作业

  6月3日11时9分左右,安县变电站抢险现场又经历了一次较大的余震。余震发生时,四名焊工正在离地面22米的高空作业。

  “我正在人字柱顶上切割筋板,还没有反应过来,马上本能地抱住杆子。”事后廖云春回忆,“当时一眼看见下面的施工人员像赶鸭子一样,向开阔地方跑,这才知道是余震发生了。”

  肖明星和廖云春是搭档,又是老大哥,他赶紧提醒:“把杆子抱紧,不要动,一会儿就好了。”

  “我死死抱住杆子,手脚发抖,心跳得厉害。”廖云春说,“40多米高的避雷针像在跳舞,扭动着腰身;人字柱间的导线时松时紧,上下忽悠。”

  那一刻,整个大地颤抖了起来。

  好在这一次余震时间不长,只有10来秒钟。

  廖云春在切割完筋板下到地面后,还心有余悸。“当时确实被吓惨了,好像末日就要来临。”

  事后得知,这是在北川县发生的又一次4.3级余震,而安县变电站距离北川县城仅仅18公里。

高空中的生日

  6月4日是曾凡勇的21岁生日,这一天,他仍在高空中挥汗如雨。

  2005年毕业于重庆嘉陵职业技术学校的曾凡勇,短短三年中,已跑了四个工程,“现在已经习惯了这种流浪生活,每次生日都是在工地上度过的。”曾凡勇稚气未退的脸,一说话就挂满笑容,“本想尽快把抢建任务完成,回重庆去过生日,请几个朋友聚一聚,看来不行了。”

  重庆电力建设总公司副总经理、现场项目经理马军听说了曾凡勇的生日,当晚用专车把五名勇士送到48公里外的绵阳市,给曾凡勇举办了一个简单的生日宴会。

  “在工地上过生,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曾凡勇感激不已。

  “其实,当我们看到受灾的兄弟姐妹们无家可归,心里就涌动着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什么困难都不怕了。”肖明星的一名话代表了这五位勇士的心声。

  信息来源:重庆电力公司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抗震救灾查看更多>重庆电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