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凯旋大雪山:江西电力抗灾援川纪

2008-07-14 14:29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抗震救灾江西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网特派记者李洪明报道

       冒着余震、飞石、滑坡、泥石流等险情鏖战20多天,江西省电力公司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援川突击队员终于“点亮”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灾区断电的乡镇村寨。6月29日,江西电力援川将士从夹金山、梦笔山的雪峰下班师,7月4日回到南昌。从井冈山到夹金山、从瑞金到小金,往返一万余里,小金县县长泽仁达瓦称这是一次电力的长征。

       援川赴灾区
      5月12日,强震突临。地震灾区许多城镇顷刻间供电中断、通信中断、交通中断……
      小金县因毗邻地震震中汶川,地震损毁供电线路766千米,全县3座35千伏变电站全部受损,小金县县电力公司所属的三关桥电站、懋功电站、森工电站、崇德一级电站、崇德二级电站和潘安电站等设施均不同程度受损。
      断电,意味着黑暗、恐惧笼罩着灾区人们。

      灾情就是命令,5月12日地震发生后,江西省电力公司火速集结队伍,赴川抗震救灾抢险抢修。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江西电力于5月14日组织315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抗震救灾抢险队开赴地震重灾区绵阳江油市,在完成了四川地震重灾区江油市8座损毁变电站的抢修复电任务后,6月5日,江西电力又一支228人的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突击队迅速集结,马不停蹄驰援四川,对口支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地方电网抢险抢修与恢复重建工作。这离江西电力首支赴川抗震救灾抢险队凯旋仅仅一周时间。

      6月8日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援川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前线指挥部总指挥熊家森率江西电力援川大队人马,携带抢险车辆和工器具,跨越万水千山,当晚抵达成都。
      从成都经都江堰、映秀镇前往小金县的公路仍然被山石阻隔,江西电力突击队决定从西南方向迂回绕行至雅安,再经泸定、丹巴县前往小金县。突击队过雅安走川藏公路,翻越海拔3000多米的二郎山,溯大渡河而上,直奔小金县。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边是峡谷深渊,一边是峭壁悬崖,路窄弯急,沿途不断有飞石、泥石流、滑坡,总指挥熊家森乘越野车当先开路。大家心里雪亮:阿坝州震后发生地质灾害2200多起,仍存隐患2万多处,地震次生灾害随时都会发生。
      一路颠簸,行程5000余里,6月10日下午,援川突击队大部队终抵小金县城。

       余震中夜战
      小金县藏名赞拉,凶神之意。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境内万山丛矗,千峰峭立,地处该县的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当时,小金县仍有8个乡镇和76个行政村未恢复供电,灾区人们还笼罩在断电的黑暗、恐惧之中…… 
      长途跋涉,已疲惫不堪;高原缺氧,给长途奔袭的江西电力突击队员们以强烈感觉:胸闷气断,头重如铅,但为让灾区停电群众早日恢复用电,赣州供电援川抢修队在6月10日下午抵达小金县的当天,连夜赶往已停电20余天的抚边乡,顾不上安顿,在黑夜中投人电力抢修战斗,当晚,抚边乡所在地就亮了灯。
       在随后20多天的抢修中,披星戴月的抢修夜战便成了江西电力援川突击队员的家常便饭。
       6月11日清晨,几天因赶路而没合眼的突击队员们被余震摇醒,已知快要通电的小金县灾民不再像先前那般惊慌失措。从这个早上开始,小金县电力抢险抢修战全面打响。

      抚边乡双雕山抢修战是此次援川抢险的第一场硬仗。6月15日,赣州供电抢修队挺进海拔3400米的双雕山,对10千伏菜园线进行抢修作业,这条线路是抚边乡至两河乡灾后复电的关键工程。抚边乡地处高山峡谷地区,悬崖峭壁、地势险要、山高水急。电力线路架设在崇山峻岭中,架线、立杆等抢修之难超出想象。连日下大雨,赣州抢修队员冒着泥石流、飞石的危险,在雨中高呼酣战。赣州供电公司抢修队队长李新亮在双雕山上与队员们一道立杆拉线,这一战直到夜晚10:00才收兵。

      6月18日,已是夜22:00了,抚边乡营门村的麻子山上仍灯火通明,号子声响彻山谷。麻子山抢修战又是一场硬仗,抢修队立的是一个门杆,赣州电力抢修队第一小组12人从其他施工场地来到麻子山,天色已晚,但为了不影响抢修进程,他们决定连夜作业,把电杆立起来。杆位在悬崖峭壁上,一边是高山,一边是深谷,一条水流湍急的河流从谷底划过,这给抢修带来了极大考验,特别是一场大雨,造成路面湿滑,给施工带来了难度,抚边乡党委书记张雄、乡长杨文勇和20个藏族群众也冒雨来到抢修现场帮忙,加入到抢修行列,突击队员和藏族群众齐心协力,终于在晚上23;00点把这两个杆位的电杆立了起来。突击队员回到住地,已是凌晨,但不等天亮,来自兴国的抢修队员在抢修队长陈卫东的带领下,又出发了,并在6月19日这天创出了单日立12米电杆28根的记录。

       6月19日10时55分,抢修施工班长陈飞翔在抢修中突然感觉到脚下一阵抖动:“不好,有余震”。他连忙招呼正在杆上作业的队员刘辉下来,幸运的是地震只持续了短暂的几秒钟时间,震感消失了。队员们并没有因此而停止抢修工作,仍然坚持战斗在第一线。据不完全统计,江西电力援川抢修的20余天里,有明显震感的余震就有十余次,在余震中,抢修队员冒着泥石流、飞石的威胁,没有一个人退出抢修施工。
      墨龙藏寨是小金县嘉绒藏族一个极有特色的寨子,相传是在吐蕃兴旺时期,藏王赤松德赞时代建寨的。这里高山峡谷,海拔在3000至4000米之间,有着厚重的藏族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因种种原因,这里一直没通电。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江西电力援川突击队员决定给这个古老的藏寨通电。
       6月17日,肖声飞等4位懂线路施工的司机请缨,组成的临时突击队,负责墨龙寨通电工程的施工。看到立杆人手不够,该村支部书记萨尔甲带着村民们自发前来帮忙,拉线、立杆、填土,整个寨子人山人海,20根12米的电杆仅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全部立了起来。
      6月21日夜,突击队员连夜将线路架起来,墨龙藏寨当晚就迎来光明。

      复活电网“心脏”
      “5·12”汶川地震,给毗邻汶川县的小金县达维、木坡、城关3座35千伏变电站以致命损伤,个别变电站除设备受损外,主控室墙体还出现多处裂缝。这3座变电站是小金县供电的“心脏”,其能否及时复活,成为小金县恢复重建电力抢修的关键。而且小金县电力是地方管辖的小电网,本来变电站基础管理就薄弱,各种必备的基础资料和技术资料遗失,给抢修工作增添了额外困难。由变电检修、继电保护、高压试验、直流、油化、综合自动化等47名技术专业人员组成赣西供电公司抢修队承担这3座受损变电站抢修攻坚任务。从6月11日起,就紧张投入各个损变电站损毁设备的抢修。
      35千伏达维变电站处在海拔2800多米的山坡上,进站的路狭窄、陡峭,一般的工程车上去极为困难,更别说吊车。该站1#主变35千伏开关损坏需要更换,把35千伏开关运进去并吊装到位,成了抢修的一大难题。6月15日,赣西抢修队租用货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35千伏开关运送进该站,擅长运用拔杆在山区吊装的藏族同胞在公司技术人员的指挥下,艰难地将1#故障主变拆除,并成功吊装新开关,使该站抢修任务顺利完成。
       35千伏木坡变电站因受损变电设备基础技术资料遗失及二次接线错误等,给抢修队员抢险抢修带来了极大困难。援川抢修队员迎难而上,队员涂飞亚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凭借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抢修检修经验,仅用3分钟就破解了该站有关密码,队员们冒着余震反复检查、测试受损设备,不仅抢修恢复了该站地震损毁设备,还先后发现并消除了一系列重大设备缺陷。

      赣西抢修队员们在抢修中科学调整施工方案,做到精益求精,不仅修复了地震受损设备,还“锦上添花”地处理了该县各种变电设备缺陷和隐患51处,并解决了一大批技术难题,使得该县变电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大大高于震前。在变电站抢修过程中,队员盛亚伟连续高烧不下火线,带领高压实验人员完成了小金县35千伏木坡、达维、城关三座变电站所有设备的高压试验任务,为抢修工作提供了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

        经过抢修队员连续10天的奋战,小金县35千伏木坡变电站、达维变电站和城关变电站抢修恢复任务提前完成并顺利通过竣工验收,为小金县恢复灾前用电水平奠定了基础。在完成小金县3座变电站抢修工作的当天下午,小金县人民政府将一面“灾难无情人有情、电力使者送光明”的锦旗送到公司援川前线指挥部,当地的藏族姑娘们亲手缝制了四十七双鞋垫送给抢修队员,她们用自己的朴实的情感和独特的方式象当年送红军一样表达小金县的八万灾区同胞对江西电力援川突击队员的感激之情。

       决战梦笔山
       梦笔山,海拔4114米。梦笔山下的两河口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途中翻越夹金山雪山后,与第四方面军在小金(原名为懋功)县会师后的停留地,红军在两河口停留时,中央政治局召开了著名的“两河口会议”,批判张国涛错误路线。两河乡长期以来由地方小水电供电,孤网运行。地震之后,抚边至两河的10千伏送电“生命线”中断,近万群众已断电快一个月了,有的群众甚至无电打米,断粮断炊。
       这条“生命线”再不打通,就对不起两河乡的乡亲。
       6月10日,抚州供电援川抢修队开赴两河口,争分夺秒地进行抢修。

       两河乡的供电线路抢修,个个都是攻坚战。6月12日,在海拔3600余米的梦笔山下的大板村抢修点,抚州供电援川抢修队队旗在高原的风中猎猎作响,突击队员挂着氧气袋,一边吸着氧一边紧张地立杆,抢修现场甚至有队员留着鼻血还坚持立杆。

       这天上午,省公司副总经理、援川总指挥熊家森副总经理正好到两河口在督战,在现场看到了这一幕。年逾五旬的熊家森尽管已几个昼夜没睡好,血压一直在110—160之间的高位降不下来。但深受感染的熊家森已顾不上这些,又加倍吃了降压药,在海拔3600余米的梦笔山下,与队员们一起抢修。
       看到总指挥熊家森身先士卒,抚州供电突击队队队长易光明狠下心下令:“誓死提前打通抚边至两河的10千伏送电“生命线”。
        抢修队的队员们都像疯虎一样,扑向各个抢修点。队员郝四文嘴唇青紫,喘气不畅,呈现明显的高原反应,队医周智群要求他回驻地休息,岂知他当时满口答应,可一转身,他就去了抢修现场。队员连小华,一到两河口就出现了头晕胸闷的严重高原反应,吃点药就一直奋战在施工一线。6月18日,他实在撑不下去了,晚上回到队医那里吸氧打针,第二天依然坚持在抢修现场忙碌着。队医周智群直摇头:他是重点关注对象,是高原反应典型“案例”,随是有危险。

      没过两天,队医周智群向易光明报告了坏消息:80以上的队员血压偏高,高原反应强烈。周智群还情绪激动报告了“逃兵”现象:“有的队员打了四、五天的点滴,却每天去现场,像队员袁振华、焦信平,流了几天的鼻血,每天还往现场跑,根本不顾严重后果;队员雷志勇,高烧37.7度,打针之后就跑去抢修,这是在玩命。

      两河乡平均海拔在3400米以上,抢修点的海拔更高,这里夜晚气温接近零度,而中午则达30多度。来自江南平原的抢修队员很多都出现了头晕目眩、胸闷气短、记忆力下降、流鼻血、浮肿脱皮、感冒发烧、腹泻等系列“高原综合症”。但抢修队没有任何一个人请假,始终战斗着。于是,在每天晚上的例行会议上,队长易光明一再重申“严格禁止带病工作,严密关注突击队员身体状况”,并作为各抢险施工队考核的重要内容。但在队医周智群那里,却是“逃兵”不断。
      第三抢修队队长王国伟是最令队医周智群愤怒的“逃兵”:6月17号晚,王国伟急性阑尾炎发作,疼得满头大汗。18号上午,被迫老老实实卧床打点滴,谁知吃过午饭,他就不打招呼,偷偷跑到抢修现场去了。
       第二抢险队的周幼来也是个不让周智群省心的“逃兵”。来到小金县后,周幼来就一直有高原反应。6月19号,他的高原反应症状已非常严重,队长“强令”他到医务室治疗。可是他吃点药,吸了氧后,他却趁着护士给其他队员输液的‘空档’,又溜到现场去了。

      “队员太拼命了”,面对这些“逃兵”,突击队队长易光明即感动又尊敬:他们就是想早日打通抚边至两河的10千伏送电“生命线”,为灾区人民提前送上光明。已58岁的突击队副队长包建生说:所有的人都把援川抗震救灾作为一种光荣,一种崇高的使命…… 

       所幸的是,经过江西电力援川突击队员20余天的抢险抢修,震后40天的6月23日,抚边、两河等小金县断电“孤岛”终于被“点亮”啦,藏、羌、回、汉等各族群众像过节一样,迎接久违的“光明”。此后,江西电力突击队还帮助小金县受灾乡村完善低压线路,进一部提高供电可靠性,直到6月29日,才从梦笔山下班师,从夹金山大雪山凯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抗震救灾查看更多>江西电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