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08-07-29 16:13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西藏高原,有海拔7000米以上的大雪山50多座、大小湖泊1500多个,可供发电的水力资源2亿多千瓦,占全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的29.6。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西藏还有一些县没有用上电,连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也严重缺电。电力短缺成为制约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瓶颈,中央决定大规模开发西藏水力资源,造福高原人民。
1991年3月,29岁的赵秀玲作为进藏官兵中唯一的女技术干部,踏上了雪域高原。赵秀玲在几种人生角色间有过许多关于使命和责任的抉择,但她将这些角色融为一体,演绎着播撒光明的人生历程。
角色A:军人
赵秀玲刚踏上高原,脚跟还未站稳,高寒、缺氧、风沙等高原杀手就猛然向她袭来。夜里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睡觉盖三床被子再加一件皮大衣,压得喘不过气来,还是焐不出热气,头露在外面冷得发疼,只得戴着棉帽子睡觉。部队最好的厨师做的饭,吃在嘴里也是味同嚼蜡。
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生命禁区,赵秀玲要比男人战胜更多困难。工地上上厕所不方便,只能少喝水。每次行进,她都像一条被抛上岸的鱼,喘息不定,不得不揣上速效救心丸。赵秀玲经常因缺氧而头疼胸闷,但她从不吸氧,理由简单而坚决:长期在西藏工作,靠吸氧过日子是不行的。
5名法国人曾在20世纪70年代到西藏考察,并向世界水利组织提交了报告:“在这里修筑水电站是上帝的旨意……人类将永远无法完成这一旨意。如果你想创造奇迹———建造电站,那你建造的很可能不是电站,而是自己的坟墓……”
湛蓝的湖水在海拔4400米的宽谷中连成一片,这就是羊卓雍湖,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与它一山之隔的是海拔3600米的雅鲁藏布江。有水电工作者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将隔在中间的甘巴拉山打穿,引羊卓雍湖的水,利用与雅鲁藏布江形成的840米落差发电。为保证羊卓雍湖水位不下降,还可将雅鲁藏布江的水反抽回羊卓雍湖。这是一个美丽的梦。
凭着军人的坚毅,赵秀玲和战友们不仅在生命禁区站住了脚,还顽强地战斗在为高原人民圆梦的水电站工地上。
1992年,武警水电官兵在甘巴拉山打穿了一条直径2.5米、长5883米的引水隧洞。施工期间,赵秀玲每天要和战友们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甘巴拉山。简易公路十分崎岖,沿着陡峭的悬崖盘旋上升。他们每次都要颠簸两个多小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掉入万丈深渊。
羊湖电站引水隧洞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60,被称为“夺命洞”,几乎每天都有战士在洞中晕倒。为了检查工程质量,赵秀玲天天把手电筒往脖子上一挂,穿上高筒靴,背上一大包图纸,就■着过膝的积水,深一脚浅一脚地穿行在漆黑的隧洞中。隧洞刚打通时,有一次她刚走出洞,就听见背后“轰隆”一声,石头、泥沙将洞口埋了个严严实实。战友们庆幸她捡了一条命,说:“你是女同志,洞里那么危险,不要进去了。”赵秀玲说:“技术人员不到施工一线,心里不踏实。”5883米长的引水隧洞,留下了这个水电女兵几十次行走的足迹。
1998年9月18日,羊湖电站竣工发电,圣湖之水化为电能照亮高原。赵秀玲和战友们用汗水和智慧实现了西藏人民的百年梦想。
2002年7月,阿里地区普兰水电站发电,西藏又一个无电县通电;2004年5月4日,昌都地区金河水电站投产发电,制约藏东经济发展的缺电问题得到根本解决;2006年9月,阿里地区狮泉河电站首台机组发电,解决了当地人民的照明难题;2007年5月,拉萨河畔,总装机10万千瓦的直孔水电站并网发电,西藏电力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一座座水电工程,如一座座无字丰碑矗立在世界之巅,让西藏农牧民结束了烧树皮树枝、牛羊粪和点酥油灯的历史。每座工程,赵秀玲都付出了辛勤劳动。17年来,赵秀玲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她在高原土路上翻过车,在山里遭遇过泥石流,多次缺氧晕倒在施工现场,但所有危险与艰辛,都在她爽朗的笑声中一扫而光。她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女杰”、“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和“全军作战部队优秀专业人才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立一等功一次,当选党的十六大代表。
角色B:技术专家
进藏第二年,赵秀玲被任命为第十四支队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当时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那曲查龙水电站的技术工作。那曲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年平均气温不到1摄氏度。
那曲河截流是查龙电站建设的关键一战。赵秀玲嗓子喊哑了,舌头冻僵了,就打着手势修正截流方案。经过20多个小时的艰苦鏖战,那曲河水第一次按人类需要改变了流向。赵秀玲和战友们创造了高原地区当年进点、当年截流的水电施工奇迹。
西藏地质条件特殊,水电施工没有先例可循。要保证工程质量,对于负责技术工作的赵秀玲来说,每项工程都要付出百倍努力。
羊湖电站隧洞施工区位于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缝合线的边缘,地壳运动剧烈,地层深处涌动着丰富的地下水。隧洞形成后,水从四面八方涌来,衬砌洞壁的混凝土刚浇上,顷刻就被冲得精光。
赵秀玲带头攻克这个史无前例的难题。她蹲在“水帘洞”中观察渗水走向,记录有关数据,淋得像“落汤鸡”,冻得浑身发抖。经过100多次试验,她提出了“一堵二排三速凝”的方案,指挥官兵先把洞壁上的水点堵住,让渗水相对集中地从大的抽水洞流出,然后用添加速凝剂的混凝土迅速浇筑。工程终于闯过了渗水难关,也为解决高原隧洞大量渗水的问题积累了宝贵的施工经验。
在高原建电站,内地的常规技术问题都会犯“高原病”。赵秀玲敏锐地发现,在高海拔地区按常规浇筑混凝土时,结合部会形成肉眼看不见的“冷缝”,导致西藏“十坝九漏”。细心的赵秀玲率领攻关小组开展试验,改变混凝土水灰比、添加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初凝时间,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终于拿出成功方案,使混凝土如铁板一块,滴水不漏。
2001年,武警水电部队作为唯一一支参加青藏铁路建设的部队,承担了唐古拉山海拔5100米第19标段的建设任务。赵秀玲主动请缨,在25.8千米长、风雪交加的路基线上,对多年冻土进行全面考察分析。经过20多天的现场勘察,她拿出了一份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攻克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施工、环境保护三大世界级难题。
2002年,赵秀玲参与建设的满拉水利枢纽工程在安全运行两年后获得“鲁班奖”,她领导的查龙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突击队,荣获“全国首批重点建设工程青年文明号”称号。不仅如此,赵秀玲参与建设的直孔水电站等7座水电工程,全部被评定为优质工程。
征服一个个高原施工技术难题,赵秀玲从技术员成长为水电行业专家。她写下的施工方案有近100万字,提出并被采用的优化方案有40多个,直接节省的工程投资达600余万元。
角色C:母亲
身处高原17载,赵秀玲把全部的爱献给了西藏水电事业。她与丈夫虽同在西藏工作,但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数。她的母亲因病截肢,父亲患脑溢血,被两次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她都没能回家照顾,只能时常给他们寄些东西,或是空闲时打个问候电话。
让赵秀玲觉得最对不起的人,是儿子尘尘。儿子9个月大就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西藏17年,赵秀玲休过几次假,可和儿子生活的时间算在一起还不到两年。赵秀玲从不把儿子的照片带在身上,只在回到基地时,才翻开影集看上一遍又一遍。
赵秀玲曾收到儿子的一封信:“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一定要走?别的同学上学都是父母接送,你们从来没接送过我,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我是个孤儿。我多么希望也能在父母亲的接送下神气地上一回学呀!”
那年赵秀玲假满归队,正好儿子开学。儿子哭着说:“妈妈,等我开学你再走吧,你送我去一次学校,同学们就不会笑话我没有妈妈了!”儿子的眼泪让赵秀玲不能忘怀,但让她欣慰的是,儿子已经长大了。前不久,儿子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遥远的爱》。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此时是在翻越高山,还是在■过江河,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你们的工作很辛苦,也很光荣,我曾因为你们不能送我上学而怨过你们,因生病时你们不在身边而恨过你们,当邮递员叔叔送来你们寄给我的学习参考书的时候,当电话里传出声声关切问候的时候,当又一座水电站发电你们向我报捷的时候,我明白了我在你们心目中的位置,我懂得了你们付出的价值所在,我感受到了那份遥远的爱……”
泪水涟涟,生离死别,都挡不住赵秀玲前行的脚步。因为她不仅仅是儿子的母亲,父母的女儿,更是一名为雪域高原播撒光明的水电军人。
作者:翟平国武星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