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西藏雪卡电站首台机组72小时试运行

2008-09-25 15:46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72小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武警水电二总队雪域高原立新功
      西藏雪卡电站首台机组进入72小时试运行

  本网讯通讯员徐迎华王琰报道2008年9月24日上午9时45分,从国家重点工程——西藏雪卡电站建设施工现场传来喜讯:经过数百名武警水电官兵夜与继日的艰苦鏖战,由武警水电二总队八支队承担安装的雪卡电站首台机组正式开始72小时考核试运行,标志着电站首台机组正式开始并网发电。
  雪卡水电站工程是西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中第一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电站位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境内,是西藏巴河巴松湖以下河段水电规划中的第六个梯级电站,是西藏巴河流域“一库七级”梯级开发的关键项目。电站总投资7.23亿元,总装机容量4万千瓦,安装4台1万千瓦立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年发电量为1.82亿千瓦时。电站为常规引水式电站,主要建筑物有首部枢纽、泄水建筑物、引水发电建筑物及电站厂房等。雪卡电站挡水大坝为砼重力坝,正常蓄水位3346.50米,总库容86万立方米,坝顶高程3347.30米,最大坝高19.6米,坝顶长度196米。

     目前,西藏林芝电网总容量不到2万千瓦,限电现象非常普遍,人民的生产生活受缺电影响严重,该电站的建成将极大的缓解西藏林芝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同时也为下游老虎嘴电站的建设提供电力保障,为西藏中部电网的形成奠定基础,为林芝地区乃至西藏中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被称为“世界第三级”的西藏高原,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全区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亿多千瓦,居全国首位。但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使得这块辽阔的地域,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整个自治区有三分之二的县为“无电区”,全国28个无电县西藏占了21个。一位曾到西藏考察的法国“探险者”在给世界水利组织的报告中写到:“在这里建造水电站是件不可想象的事情”。许多外国水电    专家断言:中国人不可能在“世界屋脊”上建起水电站。电力能源的短缺成为制约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

  为了给藏族同胞送光明,1985年初,武警水电二总队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羊湖电站,造福西藏人民”的号召,从井冈山下的万安水电站启程,远征世界屋脊,参加西藏羊湖水电站的施工建设。从此,这支扎根于江西的部队官兵与西藏同胞结下了不解之缘。
  武警水电二总队进藏24年来,已在西藏五大山系、五大水系、三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建成西藏羊湖抽水蓄能电站、满拉水利枢纽工程、沃卡水电站、金河水电站、直孔水电站等17项水利水电工程,完成水电装机容量33.11万千瓦,占西藏解放以来全区装机总容量的67.95,构成了藏中、昌都、林芝、阿里等四个区域性电网骨干,为西藏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乃至祖国的边疆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受到了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称赞。

  一年又一年,广大水电官兵面对艰苦的施工条件和艰巨的施工任务,他们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中克服呼吸困难、胸闷、头痛和易患肺水肿、脑水肿等高原病,在海拔近5000米的冈巴拉山上打破了“在海拔4000米的高寒地区修建电站,无异于给自己修建坟墓”的神话,历时8年建起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电站——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使古城拉萨变得璀璨夺目;克服交通不便、严寒缺氧等诸多困难,历时7年建成了西藏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满拉水利枢纽工程,使“西藏粮仓”江孜县年年丰收,满拉水利枢纽工程荣获建设部颁发的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在藏文明的发祥地-山南地区,他们在机械功率下降40、缺氧40的情况下,建成了国家重点援藏项目沃卡水电站,使山南真正成为了“西藏的江南”。

  水电官兵在“举手摘星辰、氧比饭菜香”的雪域高原创造了一项项前无古人的水利建设奇迹,攻克了一个个高原施工技术难题。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探索,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羊湖电站,解决了被奥地利水电专家扬言的“高原引水隧洞渗水无法解决”难题,成功地安装了羊湖电站4台2.25万千瓦国内首例三机同轴型机组,并实现一年内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在海拔4000米高原进行高压钢管现场焊接,特殊的环境和气候对焊接工艺、质量和焊工体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在不同海拔、不同气温条件下反复进行试验,探索出了一套高原气候条件下高压钢管现场焊接的可行性工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全军十大学习成材标兵”总队副参谋长欧阳运华高级工程师凭借自己十几年的施工经验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对现在自动焊设备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改造,重新制订了工艺流程。纵缝内侧、环缝内外均采用埋弧自动焊,省去了支撑用的工字钢,代之以加劲环,成功地攻克了高原缺氧条件下钢管自动焊难题,自动焊成功率由50提高到80,使制造工期提前半年,节约资金数百万元。

  一座座电站照亮了雪山草原,点亮了万家灯火,为西藏人民托起了一轮又一轮“金太阳”,使祖祖辈辈用牛羊粪火取暖、点酥油灯照明的200多万藏族同胞看上了电视、用上了冰箱,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由此焕然一新。亲眼见证这一辉煌历程的藏族女教师央金卓嘎唱着“玫瑰花的种子是太阳,幸福生活的种子是明灯”,为官兵献上了洁白的哈达。西藏自治区原妇联主席嘎尔玛曾动情地说:“西藏人民获得了两次解放,第一次是真珠玛米让藏区的百万农奴翻身作了主人;第二次是武警水电官兵为西藏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幸福”。
  如今,掩映在蓝天白云之间的一座座水电站犹如一位位西部歌者,诉说着水电兵一段段如歌的往事,吟唱着一首首对建设者优美的赞歌。洁白的哈达、飘香的酥油茶献给雪域高原的光明使者---武警水电兵。“两岸夹山林木动,水轮飞舞电力生”。在这美好的时刻,西藏的蓝天白云不会忘记那日夜鏖战的壮观场景,淳朴善良的藏族同胞更不会忘记这群可亲可爱的水电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