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人物正文

一位80后士兵的精彩“突击”

2008-10-30 16:43来源:电力新闻网关键词:80后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位80后士兵的精彩“突击”
---记驻赣武警水电二总队五支队三中队班长、二等功臣路毅
徐迎华 郑弋晨


    人物小传:路毅,男,1987年6月出生,2004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安徽蒙城人,混凝土工,一级士官,五支队三中队班长。
    翻开武警水电二总队五支队三中队一期士官路毅的档案,一连串耀眼的数字折射出了他勤奋学习、无私奉献的历程:在短短4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先后1次荣立三等功、2次评为优秀士兵、3次受到上级嘉奖、1次被评为优秀团员,担任班长和施工组长,今年在抗冰保电战斗表现突出又荣立二等功1次。在同年兵当中,他创下了“第一个评上优秀士兵、第一个入党、第一个当上班长、第一个荣立二等功” 的喜人纪录。一名年仅21岁的普通战士,是怎样在军营中成长起来的,一位80后士兵,是如何实现精彩“突击”的呢?
    作为党员骨干。路毅说:“权力虽小作用不小。只有奋勇拼搏赤诚奉献,关键时刻往前冲,才能不辱使命作表率带好头。”
    2007年底,陆毅光荣地成为预备党员。他说:“作为党员骨干,尽不好义务是耻辱,完不成任务是失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8年1月中下旬,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国南方糟遇百年罕见的持续冰雪灾害,造成大范围交通受阻和部分房屋、公共设备坍塌,尤其是江西、湖南两省的供电线路大面积损毁,500KV输电线路基本瘫痪,220KV输电线路基本肢解,110KV输电线路基本破坏,一片片漆黑和寒冷笼罩着城市和村庄,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危急到社会安全稳定。在这场冰雪灾害中,江西抚州市电网遭遇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损毁,许多地段的电网线路出现绷断,一座座塔架发生倒塌。临川至建昌的220千伏供电线路上的101、105号铁塔和104号电线杆倒塌,线路绷断,造成南城、宜黄、资溪、广昌、黎川、南丰6县供电全部中断,严重影响180多万户居民的生产生活。灾情就是命令,总队主动向省政府和省电力公司递交“请战书”, 2月2日,抚州临川的电网抢修战斗打响。
江西抚州市临川区腾桥镇,当地海拨最高、地势最险的界山岭上,冰雪覆盖,常温零下2度。两座山峰海拔421米,直线距离500米,另一侧是坡度近80度的福(州)银(川)高速公路边坡。已被扭成麻花的105号铁塔和已经斜倒的104号门型水泥杆塔,分踞在两座峰顶。受冰雪的积压,加上断落的电缆横扫,山间林木已被齐刷刷折断。
    负责抢修的“卡脖子”工程,就是抢建这两座塔。大多通往倒塌现场的多是杂草丛生、蜿蜒崎岖的羊肠小道。岩石和黄土混合的山路由于冰雪融化加上最近的降雨天气,到处泥泞, 山高路滑,前行十分困难。经过现场勘查发现,原有的塔基根本无法修复。现场指挥人员经过多次商议后决定,拆除倒塌的塔基,在原地重建新塔!
    要建新塔,首当其冲要确保重达百余吨的电力铁塔部件和修复设备抢运上山。搬运路线从山脚开始,途经山顶,再穿过一条千余米长、被冰层覆盖的下山盘旋路,山高路陡,雪厚路滑。五中队三中队被命令紧急增援搬运。2月3日,一到抢修现场的路毅向中队请战,要求承担向104、105号电塔搬运新塔材的任务。这天一大早,他带领8名战士抬起一根10米长、1吨重的抱杆,踏上进山羊肠小道。山上路窄,不光冰层厚、积雪多,地上还很滑,途中尚有3个近70度左右的陡坡,就是徒手上去也是举步维艰。
    坡陡难爬,他带领全班战士想尽办法:有的跪在地上,有的把绳子绑在身上……前面用绳子拖,中间用杠子抬,后面再协力推,一步一步往上移。到半山腰第二个陡坡时,险情发生了,拇指粗的麻绳被磨断了,饱杆一下顺着冰面滑了下来,后面可是一条长龙般正在搬运配件的官兵,若滑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小心!”处在抱杆最下端的路毅大喝一声,猛地推开身边战友,一个箭步冲了上去,猛扑在抱杆的下端,饱杆的惯性推着他快速往下溜去,危急时刻,路毅用脚死死抵住路边的竹根,挺着胸膛,把抱杆死死地摁在地上。
    一滴滴汗水从脸颊上流下,滴在衣领上立马凝固成了冰,寒风在脸上像刀刮一般,坠落的冰块、冰碴、雪沫钻进了颈项、鞋筒,化成了冰水,粗糙的双手冻得通红,汗水和着冰水,湿透了衣背,可他没有停下来,路毅本来有轻微腰椎肩盘突出,这是他浇混凝土的职业病,平时就隐隐作痛的腰椎这时更是钻心的疼,他咬牙忍着向上爬,却不小心脚下一滑,重重地摔倒下去,后背被重重的蹭了一下,顿时眼冒金星,好半天喘不过气来。他一抬头看到了山顶上那迎风招展的“党员突击队”大旗,在战友们关切的目光里,他毅然抬起了抱杆,又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山顶进发!
    就这样,1吨重的钢质抱杆、400公斤的柴油发电机、200多公斤的绞磨机、70多公斤一根的地锚、20多吨组塔钢材,以及钢索、滑车等工具……硬是靠着官兵用肩扛手提等最原始的方式肩并肩,脚跟脚,一步步运上山,以最短的时间、最坚韧的意志,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官兵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抢险工作快一分,人民群众就早一点儿用上电。战士们肩挑手扛,扶着树干、拽着竹枝,负重前行。脚底打滑,走在面的同志只能跪在地上艰难爬行。官兵们脸冻伤了、手磨破了、肩扛肿了,冰雨落在身上迅速成冰,全然不顾。由于连日抢险,每天睡眠时间只有3小时,体力严重透支,有些战士实在顶不住,倚在树旁、坐在雪地里就睡着了。除夕那天,鹅毛大雪和带着冰碴的冻雨交替而下,满山都被冰雪覆盖。零点一过,意味着中国传统的新年已经到来。远处的村庄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而在南城县界山岭抢修点,仍然号子升天,官兵扛设备、抬塔材、拉电线,官兵个个冰冻泥浆裹身,捧着盒饭在冰雪地过年。
    “咱是骨干,困难面前斗志不能懈怠。”作为一个班长,路毅深知士气对于官兵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重要性。他灵机一动,编了一首《抗冰救灾突击队队歌》:“战友,战友,好战友!千难万险不低头,抗冰救灾抢修电网,人民利益在肩头……待到明日凯歌奏,我们共饮庆功酒!”他还给歌词谱上曲子,一边搬运物资,一边带领全中队官兵传唱。
    一时间,冰雪茫茫的崇山峻岭间响起激昂奔放的歌声、号子声,冰雪山谷沸腾了,疲惫官兵兴奋了,虽然山路越走越泥泞,但大伙却越干越带劲。
    2月7日,大年初一的早上,好几天没能合眼的战士刚刚睡了不到两小时,又被一阵紧促的集合哨声惊醒,抚州抢险的最后攻坚战打响了。看着极度疲倦的中队战士,指导员聂海燕重新划分了战斗小组,为了照顾路毅的身体,决定不让他上突击队,只让他搬运一些轻小材料。
    看着战友们抬着塔材一步一步地艰难地向上攀爬,滑倒了,再站起来,衣服撕破了、手摔伤了,脸上却写满了崇高与自豪。什么是党员?这才是党员,我因为这点小病就不干重活,这不是退却吗?这不是自甘落后吗?不行,这不符合党员的标准,对不起“党员”这个光荣的称谓,他又义无反顾地冲入了抢险突击队的行列,一干就是一天一夜。
    2月8日大年初二,连日昼夜奋战,101号铁塔修复了!104号、105号两座铁塔重新竖起来了!线路架好了!电也恢复了!
    “通电啦!通电啦!”2月8日傍晚,抚州临川、宜黄等6县全面恢复用电,当地群众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感谢武警水电官兵为他们送来了光明,而此时望着刚刚立好的电塔,路毅却两眼一黑,倒下了。医生诊断说,是因为腰部承受压力过大,劳累过度造成的。
    “集合!”突然,一阵急促的哨音又把官兵从睡梦中惊醒:“国务院煤电油运抗灾指挥中心抢修电网指挥部的紧急修复指示,命令我部组成电力抢修突击队,赴遭受冰雪灾害最为严重的湖南郴州,增援湖南电网抢修。”
    2月初,“西电东送”重要骨干工程湖南郴州至广东韶关50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线路严重受损,造成485基铁塔倒塌、扭曲,使“西电东送”郴州段供电中断,珠三角经济区面临严重缺电形势。
    2月13日,在总队统一部署下,五支队三中队40余名官兵在顺利完成抚州电网抢修任务后,从南昌出发千里驰援遭受冰雪灾害最为严重的湖南郴州,增援湖南电网抢修。
    在去湖南郴州以前,为了不让刚刚从病床上走下来的路毅知道中队去湖南抢险的消息,中队频闭了一切消息路径,可他还是知道了,因为这是他最关心的事,在去湖南的当天,他就早早的打好了背包,脸上挂满了焦急与期望,为了能去抢险,他不知道给中队说了多少好话,他深知党员是模范,党员是带头人,他不能辜负组织的厚望,有为党做贡献的机会他是第一个不会逃避的。
    战斗越来越激烈,考验越来越残酷。路毅腰疾越来越严重,仍坚持早上五点随部队出发,晚上九点才返回宿营点,每天扛200多公斤塔材登上山之巅。一天不知要摔多少跤,鞋子湿透了,脚全泡肿了,干活的时候浑身冒汗,停下来时全身冰冷。在郴州抢险过程中,领导知道路毅有腰疾,尽量让他干轻松的活,可他却专挑脏活、累活、不好干的活,中队长赵孟铜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把他拉了过去,用命令的口吻说:“立马停下来,去医院养病”,可他却含着泪说:“队长,让我干吧,你付出的比我多!嫂子带着一岁多的孩子从安徽千里迢迢来到部队,孩子天天叫着爸爸、爸爸,可你在哪里,孩子感冒了,面对生病的孩子,你在哪里?孩子这几天又在拉肚子,每天打点滴,你又在哪里?”这些我都知道,你每次挂嫂子电话的时候,都紧紧地咬着牙关!…你不是经常说“ 有困难找党员。党员面前无困难”吗?为何现在要让我退缩?听了这番话,中队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路毅又戴上了安全帽,而且总是专挑重活、累活、脏活干,把轻松一点的活让给新兵。由于抢运塔材腰部用力猛,他腰椎间盘疼痛难耐,但始终强忍着不叫一声。 
    每天晚上,几乎累瘫的路毅腰部肌肉僵直,硬得像一块铁板,疼痛更加剧烈,躺也不是,坐也不是,只能不停地用手捶捏后背,额头冒出豆大的汗珠。中队、指导员几次把他送到总队随队军医马兰生处治疗。谁料,部队前脚上山搬运塔材,路毅后脚跟着上了山。他说:“一点疼痛忍忍就过去了,要是误了工时损失就大了!”
    经过路毅和战友们20余天的艰苦鏖战,3月5日,提前5天完成了湖南郴州至广东韶关的46公里、35基塔拆除重组和24基塔修复任务。由于在抗冰抢险战斗中表现突出,路毅被总队荣立二等功1次,中队因在抗击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成绩突出被武警总部荣立集体一等功。
    作为施工组长,路毅说:“岗位虽小舞台不小,只有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才能攻坚克难打好施工每一仗。”
    从选择当水电兵那天起,路毅就立下誓言:“要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争当一名新时代的技术型水电兵。”
    刚入伍时,由于文化较低,路毅第一次看到施工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标记和符号,他的大脑一片空白。但他并不气馁。他把跟老班长一块干活当作难得的学习机会,坚持做到勤学、勤问、勤动手,业余时间别人打牌,他捧着专业书学习;干活时班长传授技术,别人只听只看,而他却记在笔记本上。
    在别人眼中,路毅聪明、肯钻、肯学,但他在背后却付出了别人想像不到的艰辛:什么是混凝土?什么是振动棒?……杨运生在入伍前对这些建筑上的专业名称一无所知。新兵训练结束后,他被分到了混凝土专业施工中队,才明白自己当兵的历程要与这些陌生的名词为伴,不是在训练场上度过当兵的历史,而是在建筑工地上做一个混凝土工。刚来到工地那会儿,他看到老兵满身都是混凝土和泥桨,看起来就像一个个灰色的“兵马俑 ”,他心里非常复杂。但当他看到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片片荒地变成了繁华的都市,他的心又开始慢慢平静下来。他开始考虑如何学会技术,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在与老兵的相处中,老兵的敬业精神也深深感染了他,他开始对混凝土工产生了兴趣,开始琢磨钻研混凝土施工技术。从看到问,从学到干,总是那么认真,那么执着。初学者的路总是艰辛的,每天顶着烈日,冒着严寒,春去秋来,暑往寒至,混凝土中凝聚他多少辛酸和汗水,多少次水泥浆溅到脸上、身上,烧伤了皮肤,磨烂了手脚,一烂就是一大块,很长时间都好不了。特别在夏天,气温高,加上水泥的水化热,人就像在蒸汽炉中,他看到老兵和师傅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作风,咬咬牙关硬是挺了过来。“武艺学不精,不算合格兵”。通过两年的勤学苦练,他就熟练掌握了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脱颖而出,成为混凝土工中的佼佼者,并成为混凝土班班长、施工组长,所带班为中队施工生产尖刀班。 
    然而,路毅并不满足只是掌握现有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他想,要提高施工质量和速度,只有大胆革新施工技术。2007年初,中队负责太平洋花园住宅楼混凝土浇筑,由于时间紧,设计要求剪力墙、异形柱连同楼板一起浇筑,施工难道相当大,振捣不好将严重损坏混凝土强度。他总结混凝土浇筑的经验,整理出一套施工方案,并进行了技术革新,提高了混凝土的质量和浇筑速度。为了更好地帮助新同志及时掌握混凝土的入模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他编出了一些便于记忆的顺口溜,来帮助他们掌握。比如:“入模不对,振捣受罪;下料过多,比出蜂窝;手法不好,累死振捣;入模卡泵,抽拉扭动”等等,有效地提高了中队的整体施工技能。
    在施工中,路毅发现电动机振捣器在水泥上工作的时候,溅满水泥浆,水泥浆包住电动机,使电动机难以及时散热,往往烧坏电动机。再一个就是混凝土浇筑时,振捣棒电机的电缆线在仓面上拖来拖去,别人觉得从来都是这样,很正常,可路毅却觉得很不安全,与文明施工要求也不相符,于是他大胆进行技术革新,白天忙了一整天,战士们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这时,路毅却找来纸和笔,绞尽脑汁想设计出一个保护电动机的东西,一次不行二次,一个晚上不行两个晚上。由于他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他就反复学习有关的技术书籍,不厌其烦地向技术人员请教,经过几十次试验,经过几十次修改,熬过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终于亲手制出了振荡器支架,现在项目部施工全部采用这种振荡器支架,大大提高了电动机的使用寿命,保护振荡器不被损坏,光这一项,每年就要为部队节约几万元。不仅节约了钱,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战士们用这种支架来施工,既方便又安全,大大提高了工效。 
    作为作业组长,路毅在施工中始终做到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不满足于单一的知识结构和一成不变的施工组织方法。他先后学习并掌握了管道、电网、修理、焊工等多种专业技术,被战友们誉为“多面手”。
    2008年4月份,路毅所在班调防萍乡送变电项目部,主要担负萍乡湘东220千伏变电站施工道路、管网安装工作,作为一项施工新课题,他能在项目点负责干部带领下积极思考、研究施工方案。5月份,排水管网安装工程开始施工。因排水管网需深埋地下,对高程、接口质量要求非常高,而作为施工骨干,同时必须熟悉整个工程概况和工程布局,这对于第一次承担此项任务的团队来说难度可想而知。路毅作为施工负责人,白天带领战士泡在工地上,下班后带领骨干仔细研究图纸,遇到不明白处及时请教项目点技术负责人,直到将第二天的施工任务完全弄懂为止,经常性一天只能休息五、六个小时。正是凭着这么一股子韧劲,困难在他们面前一个个被克服。施工过程中,他们发现各种规格的波纹管在使用时因预埋的尺寸不同,产生大量的边角料,造成不小的浪费。面对这种情况,路毅将所有管网图纸放在一块,分析各段各种型号的用量,研究科学的搭配方式,尽量减少接头量与边料的产生。经过优化组合,边角料的产生由原来的15%下降到不足5%,并提高了工程进度。一班在路毅带领下负责管网安装工作比原定一个月计划提前10天完成了任务,创造利润24万元。
    在工作中。路毅深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近几年来,他几乎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对战友的传帮带上,先后培养出多名施工技术骨干。
    作为带兵班长。路毅说:“职务虽小责任不小,只有知兵爱兵以情相待,才能带领战士迈好军营每一步。”
    路毅从2006年底担任班长,从当班长的那一天起,他就告诉自己:只要知兵、爱兵,就没有带不好的兵。
上等兵张永刚是一名2006年12月入伍的回族战士,刚到中队,因为生活习惯不适,使得心理压力比较大。路毅得知这一情况后,一方面及时向中队反映情况,另一方面积极和炊事班沟通,为张永刚这名少数民族战士争取开小灶,最终得到了炊事班战士的支持,也及时调解了张永刚因生活习惯不适带来的压力。
    上等兵官超超入伍到中队以来,综合表现优秀,2008年7月下旬,官超超考虑到自身家庭情况,希望退伍,主观上认为自己过几个月就要离开部队了,工作主动性下降,态度消极。路毅发现不良苗头后,及时靠上去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和官超超话家常,谈做人的道理,向他举例以往复退战士的先进典型,耐心细致帮他化解心理疙瘩,使官超超明白了退伍不褪色是每个复退战士做人做事的重要表现之一。8月份,官超超各方面表现发生很大改变,干工作恢复到先前的状态。
    新战士小邓在家中是独生子。新训结束分到老连队后很不适应,认为水电兵成天与钢筋混凝土打交道太没意思了。因而,经常发牢骚讲怪话,集体活动也不愿参加,战士们对他有意见,他也索性破罐子破摔,有事没事总喜欢压床板,动不动就与战友闹矛盾,全连班长都不愿要他。
    路毅主动找中队领导把小邓调整到班里,多次与小邓交心谈心。刚开始,小邓的抵触情绪很大.但他并没有灰心放弃,而是从日常生活中关心小邓,还发动全班战友都来关心帮助他。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小邓心里的坚冰慢慢融化。路毅又适时在班里组织开展“军人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荣辱观”等讨论。大家都踊跃发言,谈对部队、对工程、对水电兵的认识,使小邓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从此他像变了一个人,大小工作都积极主动起来,急难险重任务都冲在前面,多次受到表扬,年底被评为优秀士兵。
     作为一名思想骨干和年轻的班长,他主动协助队长做好中队人员的思想工作,用实际行动给予战友们最多的关心和爱护与过去相比,现在的战士发展愿望强烈,有的来部队想考军校、转士官,有的是为学技术、找出路。对此,一些带兵人抱怨:有的战士考虑个人的事多,考虑工作的事少,真是越来越不好带了。 
    然而,路毅却不这么看。他对战友说,有发展愿望,才有工作动力。只有人人都发展了,才能在共同发展中实现中队建设的发展进步。为此,他给自己立了“两条规矩”:凡是能帮助战士提高能力素质的事,不管大小都要想方设法去做;凡是战士的个人愿望,只要符合部队建设实际,就要给予帮助支持。 
    新战士小李当兵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考军校、圆军官梦。去年新兵下连后,别人参加集体活动,他却经常借口闹肚子,躲在房间学习“数理化”。副班长徐伟批评他,他振振有辞:你们都说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兵,我想考军校、当军官,这有什么错? 
    徐伟一时语噎,气呼呼找到路毅说:“小李入伍动机不纯,工作没干几天,就想个人问题,你要好好管管。”路毅却心平气和地对副班长说,小李以考军校为由不参加中队集体活动固然不对,可我们哪个战士刚入伍时没有个人目的?作为带兵人,职责就是引导战士把个人愿望与部队建设结合起来,为部队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路毅一席话,说得徐伟心服口服。回过头路毅又找小李谈心:“你考军校我支持,但考军校不是只看文化课成绩,还要立足本职岗位做贡献。你什么时候施工生产技术上去了,当上了优秀士兵,我第一个推荐你考学。” 
    班长不仅没批评自己,还给自己今后的发展指了路,小李心里暖洋洋的,从此满怀激情地走进了施工场。
    去年10月的一天深夜,同室战友小张突发疾病。他与队长一起将小张送到医院后,还主动留下来进行陪护。在他的悉心照顾下,小张很快就康复出院。乐于助人的他,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贴心班长”。 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全班战士形成了你争我赶的学习气氛。目前,全班大部分战士都参加了自考或院校函授学习。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