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时平论黔西“电煤联姻”凸现“1+1〉2”效应

2008-11-10 09:36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关键词:黔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当前的电力结构中,超过70%是靠煤发电的火电;煤炭产量中,近60%又用于发电。但关系紧密的煤与电之间却频频出现不和谐“音符”:煤炭市场紧俏时,容易造成电厂燃料缺乏;当电力充盈时,又可能导致煤炭销路不佳。黔西县经贸局局长杨开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02年和2003年,贵州金元集团中水发电有限公司与山东兖矿集团分别投巨资在黔西县创办了黔西火电厂和黔西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青龙煤矿。

  据了解,作为4×30万千瓦的黔西火电厂,年耗煤在400万吨以上,青龙煤矿设计规模为年产煤120万吨。

  事实上,毕节地区在引进这两个大项目时,就将其定为试验区第一个“煤电一体化”环循经济模式项目。

  其实,双方早在建厂之初就已伸出了“橄揽枝”。为了寻求电煤合作双赢之路,贵州金元集团与山东兖矿集团贵州能化有限公司,就煤电一体化项目共同签署了合作开发协议。按照合作协议,黔西火电厂在黔西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青龙煤矿参股30%,黔西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青龙煤矿在黔西火电厂参股15%。由此,将电煤捆梆在一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互为依存。

  据了解,共同投资联营后,虽然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目的,但双方还是遵循市场规则。黔西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青龙煤矿自2005年正式投产以来,已向黔西火电厂供应电煤近200万吨。因价格是随行就市,双方利益不受损害,从而使电煤确保了火电厂的需求。黔西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元伟说,如果不搞“电煤联姻”这种运作模式,电煤双方代表坐在谈判桌上,往往会为购销价格的高低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不欢而散。

  黔西火电厂副厂长陈旭认为,虽然青龙煤矿的产量目前还远远满足不了电厂的吞吐,有时还要受一些政策因素调拨,但双方合作是愉快的。这种“电煤一体化”模式无疑是“计划”与“市场”的绝妙结合,是打破行业垄断的有益尝试,“煤电联姻”将煤炭就地转化成电能,延展并催生了煤炭新的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每年仅运输成本就可节约上亿元。同时还净化了环境,缓解了运输压力,带动上万农民工的就业,并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煤电联姻”创造了“1+1□2的巨大效应。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黔西火电厂与黔西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合作,与过去的“煤电联营”不同,他们走的是“电煤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即依靠控股建设煤矿来解决电煤难题,从而可以避免“联营”企业把煤炭往高价处卖,“联营”电力企业却无力支付高价,买不起自己“联营”企业生产的煤的尴尬。

  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煤电一体化”给企业带来的好处自不待言。但在实际操作上也有企业表示出担忧,认为企业是否投资煤炭行业要视具体的用煤量和资金实力而定,一般的公司都是通过与大的供应商预先签订合同的办法,来规避原料涨价所带来的风险。另外,火电企业投资煤炭若不控股,将较难控制经营,从而遭遇不可预期的风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