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2008回顾:电力行业十大焦点

2009-01-04 10:18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关键词:电力行业十大焦点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事件回放:2008年1月30日,党中央出台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内容是立足强农惠农,着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早在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积极响应中央号召。自2006年8月起,国家电网公司就启动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2007年,“百千万”工程被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落实城乡同网同价政策,加快户户通电工程建设,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百千万”工程,这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电气化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
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以这个文件作指导,国家电网公司加快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步伐。截至2008年9月底,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建成新农村电气化县123个、电气化乡(镇)1742个、电气化村33230个。
  与此同时,南方电网公司进一步践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核心价值观,积极落实“十一五”县级电网规划,将农村配电网建设纳入规范的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进一步规范农村配电网的建设管理。2008年第四季度,南方电网公司增加安排农网完善工程投资15.61亿元。

  编辑点评:30年间,农村经济发展迅猛,农民的用电需求与日俱增,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稳定、充足的电能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无疑为农民实现“用好电”的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是为民造福的民心工程,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机会,也是企业自觉履行的社会责任。2006年,浙江海宁被国家电网公司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供电模式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唯一的试点单位,2008年4月完成了试点工作,并首家通过国家电网公司课题总项目组验收。“海宁模式”提供了“一个主导、五项结合”的集农村中低压电网建设、运行管理、供电服务等综合性的示范经验。“海宁模式”的出现和推广,无论对于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还是农电工作来说,都是一种质的飞跃。
  2008年即将过去,虽然成绩斐然,但是,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抗冰保电

  事件回放:2008年1月中旬至3月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凝冻灾害,电力等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给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3个省(区、市)的电力系统运行受到严重影响,全国因灾停运电力线路36740条,因灾停运变电站2018座,110千伏~500千伏线路因灾倒塔8381基,造成全国170个县停电,停电范围涉及3330多万户约1.1亿人口。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果断决策,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并提出了“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工作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电力抗灾抢险第一线,考察指导抗冰保电工作,看望慰问电力抢险救灾干部员工和家属,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电力行业广大干部员工,增强了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国务院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统一领导,抢修电网指挥部统一指挥,各电力企业紧急启动应急方案,各级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动员和调集各方面力量,积极投入抗冰保电战斗中。
  在这次抗冰保电期间,共有40余万电力员工,几十万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奋战在抢险抗灾第一线,以坚定的信念、高昂的斗志和无限的激情与冰雪展开了艰苦斗争。他们放弃了春节与家人的团聚,奋战在崇山峻岭和冰天雪地里;他们在凛冽寒风中,登上五六十米高的铁塔,铲冰除雪,昼夜劳作,奋勇抢险。为了尽快恢复供电,他们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重新立起一座座铁塔,架起一条条银线,抢运出一车车电煤,书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编辑点评:在与无情的雨雪冰冻抗争的战场上,在半个世纪一遇的灾害面前,在举国关注的重大考验面前,全国电力员工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伟大情怀,以决心排除万难的大无畏精神,戮力同心,用赤胆忠心守卫着光明。
  巨人般的铁塔瞬间摧折,众多矗立的线杆轰然倒塌,光明顿失,几十年一遇的灾害,让电网遭受重创。面对灾害,电力企业与全国人民一道积极作为,他们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用责任和热血打赢了一场抗冰保电的伟大战役,交出了一份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合格答卷。
  抗冰保电战役的伟大胜利必将激励整个电力行业员工,继续坚持履行社会责任,更好地做好各项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更优质的电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抗震救灾

  事件回放: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特大地震,邻近四川的甘肃、陕西、重庆也不同程度出现灾情,全国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目前,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6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这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我国经历的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
  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立即赴四川地震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国家电监会主席王旭东在地震当天就宣布电监会系统进入一级应急状态,并启动了应急预案。四川省电力公司立即组织数个抢修组奔赴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抢修电力设施,恢复电力供应。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等中央电力企业在川、渝、甘、陕地区的单位也紧急动员起来,在企业自救的同时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工作。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全国电力系统团结起来,源源不断的人员、物资、捐款从四面八方抵达地震灾区,为救灾工作和之后的恢复重建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抢险工作告一段落后,灾后重建和安置灾民成为受灾地区最主要的任务,而这些都急需电力的支持。为了让光明尽快重返灾区,电力员工夜以继日地开展抢修工作,经过各电力公司援建队伍的努力抢修,四川电网可抢修恢复的155座变电站、2607条10千伏及以上线路全部抢修完毕……

  编辑点评: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特大地震撼动了整个中国。
  灾情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胡锦涛总书记立即指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国务院成立以温家宝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温家宝总理当即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仅仅几个小时后,中国地震局、国家减灾委、民政部、财政部等急援灾区。这一切让人们看到了党和政府全力以赴抗震救灾的坚定决心,看到了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
  在灾区最需要光明的时刻,电力员工又一次挺身而出。地震发生后,国家电监会、国家电网公司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要求各地电力公司协助各级地方政府查明震情,迅速开展抗震救灾。
  经过一次次救灾抢险工作磨炼的电力员工,在面对此次灾害时更加勇猛干练。各地供电部门都能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做好抗灾保电以及灾后重建的电力供应工作,充分体现了这支队伍的战斗力。

 

电价调整

  事件回放: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1~5月份,电力行业利润总额由去年同期的592.31亿元下降到172.76亿元,同比下降70.83%。其中,火电行业亏损22.93亿元。
  3~5月份,电力行业实现利润77.36亿元,同比下降79.44%。
  6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自7月1日起,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上涨的2.5分钱分配给电网公司和发电企业,经过测算,全国各地的上网电价平均上调幅度大约为每千瓦时1.7分钱。2.5分钱的电价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力企业的经营困难,但远远没有到位,未能弥补电煤价格上涨给发电企业带来的成本支出。
  奥运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再次宣布,自8月20日起,将全国火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分钱,电网经营企业对电力用户的销售电价不作调整。各省(区、市)电网火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具体调价标准依据该地区煤炭价格上涨情况确定。除西藏、新疆不作调整外,各地火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调整幅度每千瓦时在1分钱至2.5分钱之间。这是我国时隔两个月再次上调电力价格。

  编辑点评:2008年我国电力企业进入了发展的“严冬期”,10月份开始,全国用电量和发电量双双下滑,全国火电利用小时数跌至5000小时,全行业今年亏损已成定局。
  国家先后两次调整价格便是基于电力行业的困境采取的措施,调价尽管对于电力企业的亏损局面有所缓解,但是整个行业的亏损面并未有大的改观。根据测算结果,第一次调价远没有到位,未能弥补电煤价格上涨给发电企业带来的成本支出。第二次调价只对火电企业上网电价进行了调整,较之第一次调整具有更加明显的针对性,便是要缓解发电企业的经营压力,但是电网经营企业对电力用户的销售电价暂不作调整,这便意味着第二次调价的部分由电网企业来承担,价格矛盾在电力行业内部进行转化,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电价调整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至关重要,两次调整在特殊年份的特殊时期显得与众不同,但是杯水车薪的调价并没有阻碍电力行业亏损的局面。

国家能源局

  事件回放:2008年7月30日,国家能源局“三定”方案出台,标志着我国新组建的能源行业管理机构正式开始运行。其成立旨在加强对能源行业的集中统一管理,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能源问题,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三定”方案,国家能源局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管理的国家局,实施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的管理。其主要职责包括划入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能源行业管理有关职责,以及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核电管理职责等。具体包括:拟定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提出相关体制改革建议;实施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的管理;管理国家石油储备;提出发展新能源和能源行业节能的政策措施;开展能源国际合作。
  8月8日,国家能源局正式挂牌,共设综合、政策法规、发展规划、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司九个司,编制112人。国家能源局首任局长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国宝(正部长级)。副局长包括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勤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原能源局局长赵小平等。

  编辑点评:国家能源局的成立,凸显三大“亮点”。
  亮点之一,在电力管理方面,国家能源局电力司的主要职责是拟定火电、核电和电网有关发展规划、计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承担电力体制改革有关工作;组织核电厂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国家能源局成立后,我国电力监管体制形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调控、能源局行业监管、电监会市场监管的基本格局。
  亮点之二,在能源价格的制定方面,国家能源局将较以前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定”方案明确指出,在能源价格等重大政策的制定中,国家能源局可以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价格调整的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调整涉及能源产品的价格,应征求国家能源局意见。
  亮点之三,国家能源局的成立使我国核电的管理权责划归更为清晰。“三定”方案明确规定,将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核电管理职能划入国家能源局。张国宝表示,我们必须要优先发展核电。此外,他也为风电、水电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明确了目标。

奥运保电

  事件回放:2008年8月8日,举世瞩目的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
  当夜在灿若繁星的北京夜景背后,几万名供电保障人员以及来自各网省公司的工程技术支援队伍坚守在北京奥运保电一线。为履行光荣的历史使命,全国电力行业早已厉兵秣马、严阵以待,北京方面全面加强了指挥力量,启动了340支应急抢修队伍、808辆抢修车、50台应急发电车。在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奥林匹克公共区等13个场馆及奥运村、媒体村、国际广播中心等7个直接相关附属设施,保电铁军严阵以待,按照各个时间节点进行设备巡视,对相关供电设施进行重点盯防。场馆外围,各重点变电站、输电线路、重要设施也有专业团队24小时不间断巡视看守。
  8月24日,熊熊燃烧了16天的奥运圣火在“鸟巢”熄灭。17个日日夜夜,奥运各场馆及重要附属设施的上级电源供电无一异常,所有比赛场馆、训练场馆及重要设施供电均得到可靠保障。在奥运会期间,北京电网经历了高温大负荷和多次雷电及强降雨天气,电网运行平稳,最大负荷1162万千瓦,15000多人每天对输电线路、变电站等供电设施进行巡视看护,300余支抢修队伍、5000余名应急抢修人员值班待命,积极处置了各类突发事件。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9月6日至9月17日,全国电力企业没有丝毫懈怠,以更大的热情、更加严谨的工作态度继续投入残奥保电工作中,以同样的标准、同样的要求完成了保电任务。

  编辑点评:本次奥运会,中国兑现了各项承诺,无论是赛事组织还是各项保障工作均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以“无与伦比”对北京奥运会给予了高度评价。
  与此同时,我国电力行业成功兑现了万无一失的承诺,向世界展示了无与伦比的成功和自信,书写了电力行业在重大活动、事件中保障安全的辉煌篇章。完美的北京奥运会,电力人收获的是责任感的提升、电力基础设施的加强、供电服务质量的提高。
  本届奥运会举世瞩目,影响力大,奥运保电工作持续时间长、任务重、要求高,困难与挑战众多,对电力员工的思想作风、意志品质、工作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忠于职守,践行承诺,确保安全稳定供电,是电力人对北京奥运会的承诺,也是对世界的承诺。在这关键时刻,电力人发扬了特别负责任、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全力做好了奥运保电的各项工作,让世界看到我国电力人的出色。

新能源开发

  事件回放:2008年8月18日下午,“中国能源状况和国际合作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向中外记者详细阐述了中国能源状况和国际合作有关情况。张国宝向记者举了一个生动的现实例子,他说:“沿着首都机场高速公路一路走来,你就会发现这条大道两边有很多的太阳能装饰灯。”他强调,中国新能源发展速度为世界第一。“太阳能光伏发电,现在有1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我国的年生产能力达到2300万平方米,使用量达到1.2亿平方米,是世界上使用面积最大的。光伏电池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千瓦,是世界第一大光伏电池的生产国。”此后不久,2008年9月25日至27日,张国宝会同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内蒙古赤峰市几个风电场考察,提出了打造数个“风电三峡”的构想。
  2008年11月28日,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独家发布《2008中国新能源产业年度报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刚在序言中指出,我国拥有丰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完全能够满足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需求。只需要我国现有20%的屋顶面积和2%的戈壁和荒漠地区,便可安装约2.2万平方千米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约22亿千瓦,年发电量2.9万亿千瓦时。如果将中国技术可开发风能资源储量(7亿~12亿千瓦)完全开发,则可以每年产生1.4万~2.4万亿千瓦时的电量。

  编辑点评:不论是从经济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的高度来审视,还是从为世界上20多亿无用电人口和一些特殊用途解决现实的能源供应出发,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未来能源的基石,是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必须加快新能源的开发步伐。
  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其中,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3;可开发的风能资源为253亿千瓦;其他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储量也相当丰富。
  遗憾的是,“世界第一大光伏电池的生产国”并不是太阳能发电的大国,好不容易跻身风电大国行列,而风电机组的核心技术却掌握在别人手里。要改变这种状况,途径则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电企亏损

  事件回放:2008年发电企业受到国家电价管制、煤炭价格和电网价格的三重挤压,利润空间压缩殆尽,整体陷入严重的亏损之中。尽管没有全年统计数据,但是截至目前公布的数据都将箭头指向700亿元———电力行业的全年亏损额度,整个行业利润更是下降了84.1%。
  电力行业的全面亏损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宏观经济加速持续回落导致的用电量下降。进入10月份,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两个月低于10%。而全国电力需求10月份开始首度出现负增长。
  用电量的下滑直接导致了发电量和利用小时数明显下降。6月份以来全国发电量增速连续5个月低于10%,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不断下降。截至11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已经跌至4317小时。
  依靠用电小时数来支撑利润的发电企业亏损已成定局;而电网企业也由于担负着上网电价上涨两分钱,加之用电量下滑等因素,企业利润不断下降。今年1月至10月五大发电集团共亏损268.36亿元。根据长城证券提供的数据,电力行业目前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7.94%,在各行业中仅次于建筑建材行业,位居第二。

  编辑点评:在2008这个特殊的年份,电力企业深深感受到了市场的严寒。
  在屡受电煤价格折磨的同时,发电企业又遭受了用电量下滑、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跌破底线等重创,亏损已成定局。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经济整体不景气直接导致了发电侧的亏损,同时拖累了一向盈利甚好的电网企业。增长上网电价暂时缓解发电侧的窘境,却间接导致了电网这座“利润桥梁”的垮塌。
  在“利润”这碗粥越搅越稀,救命无望的时候,国资委的注资俨然是一片寒流中温暖的烛光。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工作部副主任张海涛对此的评价乐观中透着无奈:“火电企业中,除去中国神华,五大发电集团均亏损严重,依照国资委剩下的注资盘子,虽然分到电力行业的可能只是杯水车薪,但至少可以缓解企业的现金流难题。”

金融危机

  事件回放:2008年下半年,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开始向实体经济蔓延。受经济不景气影响,消费需求疲软,导致加工业特别是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高耗能企业大幅减产、限产。
  金融危机对电力的影响,通过用电量下滑和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下降充分表现出来。从7月份开始,重工业用电量增速骤减,到了10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当月下降为负的2.18%,这是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预计今年全国电力消费增速降低7%左右,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预计比2007年降低300小时左右。当前电力需求的疲软预示着我国经济步入“严冬”。
  金融危机确实对电力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经历了冰灾、地震、煤价飙升,渴望在2008年下半年减少亏损的电力企业又遇到了经济“霜冻”。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家迅速实施了扩大内需政策。11月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会议要求,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
  出台的10项扩大内需措施,将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城市电网改造纳入其中,迎来了拉动内需、扩大电力市场、提高电网可靠性并改善城农网落后局面的有利时机。电力企业按照会议要求,迅速落实:今后2~3年,国家电网公司投资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南方电网公司两年内投资将达1800亿元。

  编辑点评: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尽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现实却并不全是悲观色调,我们应该看到,这场金融风暴也给电力带来了重大机遇。
  首先,发电结构调整有望加快。在国家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内容的大背景下,核电得到了近千亿元的重头资金,水电也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关停小火电机组、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节能发电调度办法等政策实施力度必将加大。电力装机结构将更趋合理,行业整体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其次,当前也是培育和建设电力市场体系的最好时机,电力供需缓和的局面,将给电力市场改革创造有利空间。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将使电力行业走上健康、规范、理性发展的轨道。电力供需缓和为推进大用户直购电带来机遇,也为建立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提供了契机。
  因此,广大电力企业一定要树立信心,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政策,积极促进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力结构调整,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稳定支撑和强大后劲。

改革开放30年

  事件回放: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从城市到农村,从国际地位到经济实力,从文化生活到社会建设,一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30年的风雨兼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波澜壮阔,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30年来,改革开放带来的不竭动力和充沛活力让中国的各行各业都驶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这其中也包括电力。30年来,电力行业以改革促发展,不断加快电力建设的步伐,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实现了电力供应的历史性跨越。从1978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5712万千瓦到2007年的7.13亿千瓦,从1978年全国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维护长度仅为23万千米,到2007年年底的110万千米,从最初的政企合一、一体化的垂直管理到初步形成了“政府宏观调控,监管机构依法监管,企业自主经营,行业协会自律管理和服务”的电力体制格局。可以说,改革开放的30年,是电力工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进步的30年,也是电力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化的30年。
  这一年,电力行业及各电力企业纷纷以各种不同的方式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年。2008年11月12日至14日,中国电力改革开放30年成就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11月13日,中国电力改革开放30年座谈会在京召开,国家电监会主席王旭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和中电投等中央电力企业及各省市电力企业也分别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编辑点评:2008年11月4日,一位河南基层电力员工在投给报社的来稿中写道:“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而已,而对中国而言,却已是沧海桑田,改革开放把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们这一年经历了冰灾、地震的深重苦难,但全国人民依然满怀信心地来纪念我国的改革开放。因为它是我们国家的繁荣之本,民族复兴之计。”
  这是一名最普通的电力人对30年中国改革开放历程最朴实的理解,也道出了电力行业绝大多数员工的心声。30年前,在党和国家面临怎么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作出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也成就了电力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人们隆重地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不光是为了梳理那些已经取得的成就,也是为了探知下一步该如何迈出。30年一瞬而过,国家的发展却依然任重道远,改革开放的旗帜将继续高高飘扬。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行业查看更多>十大焦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