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利资源财经正文

海水利用进入大发展阶段

2009-01-19 09:48来源:全景证券频道关键词:海水利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政策大力扶持

《中国投资》:国家在政策上对海水淡化产业有哪些支持?
  雷波:海水利用是解决我国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然选择。
  为解决日益严重的淡水资源危机,促进海水利用产业发展,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并积极推动海水利用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26quot;在合理开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同时,重视开发利用处理后的污水以及雨水、海水和微咸水等水资源。%26quot;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会议上明确要求:%26quot;要大力实施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推进沿海缺水城市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26quot;前任副总理曾培炎多次对海水利用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26quot;积极研究开发大型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26quot;%26quot;按照规划要求,研究制定支持海水利用的政策措施%26quot;。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海水利用已被先后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6quot;十一五%26quot;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等国家重要中长期规划和文件中。
  为引导和鼓励海水淡化企业的发展,2007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对从事海水淡化的企业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财税优惠:%26quot;企业从事包括海水淡化在内的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26quot;。
  同时,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中也将%26quot;日产10万立方米及以上海水淡化及循环冷却技术和成套设备开发与制造%26quot;等5项海水利用相关技术和产业列入%26quot;鼓励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6quot;中。

  产业化条件基本具备

《中国投资》:能否介绍一下,目前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情况,已经取得了哪些成就?
  雷波: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我国在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等海水利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技术经济日趋合理,海水淡化吨水成本已达到每吨约5元人民币。部分技术如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
  先后完成了山东黄岛3000吨/日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山东黄岛1000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天津碱厂2500立方米/小时化工系统海水循环冷却和深圳富华德电厂28000立方米/小时电力系统海水循环冷却及青岛海之韵46万平米大生活用海水等一批标志性示范工程。
  一批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大生活用海水后处理技术及海水气态膜法提溴等海水利用新技术以及反渗透膜、海水处理药剂、大型海水冷却塔等新产品陆续出现。
  目前,海水淡化、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已进入万吨级产业化示范阶段。此外,海水直流冷却技术、海水脱硫技术、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也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应用。海水利用技术日趋成熟,产业化条件基本具备。

  《中国投资》:目前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情况如何?
  雷波: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底,我国已建海水淡化工程的产水能力已达到16万吨/日,天津、青岛、河北等沿海地区多个日处理10-20万吨的大型海水淡化项目相继启动。很多沿海的大型电力、石化、化工企业,开始大量利用海水,目前年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量约420亿立方米,其中电力行业利用海水作冷却水量占90%。天津北疆、国华宁海等多个新建的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电厂均计划建立10万吨级海水循环冷却工程。
  目前,我国市场成为国外海水淡化产品装备制造集团的重要战略市场。多个知名的海水淡化及产品装备制造公司,包括以色列IDE、法国威力雅、新加坡凯发、德国西门子、意大利费赛亚、美国陶氏、美国海德能、比利时哈蒙等全球海水利用知名集团等,均已进入了中国市场。他们进入的方式也更为灵活,以前以产品输出为主,近期则是产品输出、合资、独资、并购等多种方式综合使用。
  此外,依托自主技术,我国也先后成立了西斗门、膜天膜、宝成、众和等多家海水淡化公司。2008年7月,依托东方汽轮机厂、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和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3方联合成立的众和海水淡化工程有限公司,已向印度尼西亚出口了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500吨/日海水淡化设备。

  《中国投资》:目前,我国海水淡化很多关键设备还需要进口。在提高我国海水淡化核心技术竞争力方面,将有哪些举措?
  雷波:目前,我国正在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6quot;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成套技术研究和示范%26quot;重大项目为依托,开展大型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成套技术研究,将相继建立5万吨级海水淡化、10万吨级海水循环冷却、百万平米大生活用海水、千吨级海水提溴、万吨级海水提钾、万吨级海水提镁等示范工程,发展大型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我国自主创新的海水利用技术、装备、标准和产业化体系,全面提升我国海水利用技术核心竞争力。

  《中国投资》:当前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很多地方纷纷上马海水淡化项目。如何保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雷波:当前,我国沿海省市发展海水利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各地纷纷制定出台了本地区海水利用规划和政策,并积极推进大型海水淡化工程项目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在建、待建的海水淡化产水规模已达到近200万吨/日,海水直接利用和综合利用也进入新的大发展阶段。
  为适应海水利用市场发展的要求,保障产品质量,规范市场准入,截至目前,我国共制定海水淡化及利用相关标准69项,已经立项的标准56项。2006年,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海洋局等有关部门发布了《海水利用标准发展计划》。
  2008年11月9日,国家海水及苦咸水利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是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联合发文授权、具有第三方公正性地位的社会公益性检测机构,将承担着国家有关海水利用的各类产品质量检验任务,检测范围为海水利用材料及设备、海水利用化学品和水质(海水)等47种产品、278个检测项目。以上均表明我国海水利用的质量监管工作已经启动,必将对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投资》:当前我国海水利用工作中面临哪些问题?
  雷波:尽管我国在推进海水利用产业化的进程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与国外海水利用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海水利用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相比,还存在着对海水利用的认识不足、缺乏完善的政策体系支持、标准体系尚不健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能力落后以及高层次人才匮乏等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

  未来重点工作

《中国投资》:国家海洋局今后一段时期海水利用工作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雷波:作为我国海水利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国家海洋局一直以来致力于推进海水利用事业的发展。2007年,国家海洋局专门成立了%26quot;国家海洋局海水利用管理办公室%26quot;。特别是在2008年7月,国务院在国家海洋局%26quot;三定%26quot;规定中,明确赋予了国家海洋局%26quot;海水利用的研究、应用与管理%26quot;的职能,更是为我局海水利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后,国家海洋局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我国海水利用事业的发展。
  一是强化海水开源战略实施,提升海水在沿海水资源供给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确立海水是重要水资源的战略观念,并以此推动沿海地区规划、指导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水资源结构;继续实施海水开源战略,加大利用海水资源的力度,逐步提升海水在沿海地区水资源供给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海水对淡水资源的有效替代。
  二是强化政策制定,加快立法研究,规范和引导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健康发展。积极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各项配套政策的研究,制定鼓励海水利用发展的产业政策。同时,开展海水利用立法研究,使海水利用工作有法可依,真正成为我国水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强化《海水利用专项规划》落实,扎实推进我国海水利用规模化。根据《规划》的总体要求,继续促进沿海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加快本地区海水利用规划的编制步伐,尽快建立规划的实施机制和政策措施,以引导海水利用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积极落实海水利用重点工程和海水利用示范区建设,推动海水利用规模化应用。
  四是强化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我国海水利用科技攻关能力。进一步加强海水利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开展大型海水利用产业化集成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构建以国家级海水利用重点实验室、海水利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同时,积极推进海水利用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海水利用装备国产化进程,促进海水利用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五是强化市场监管力度,完善海水利用标准体系。通过国家海水及苦咸水利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展我国海水利用产品装备的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准入。同时,开展海水利用各项标准的研究与编制,加强标准与科研、生产的协调配套,完善我国的海水利用标准体系,进一步促进海水利用规范、有序发展。
  六是强化宣传力度,提高海水利用的社会认知度。通过各种形式普及海水利用知识,提高公众对海水利用重要性的认识,为海水利用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此外,我们还将通过海水利用示范城市(海岛)创建,海水利用的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海水利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工作,进一步加强海水利用的研究、应用与管理,推动我国海水利用事业的发展。
  发展海水利用事业,缓解沿海地区水资源危机,是我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可以预见,随着我国海水利用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监督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海水利用产业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必将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阅读下一篇
海水利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