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09-02-05 10:06来源:科学时报 关键词:英国科学家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5年3月25日,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202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CitedChineseResearchers)榜单,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创始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陈海生研究员入选,这是他自2014年以来的连续第11次入选。陈海生研究员长期从事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等大规模物理储能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
11月21日,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2024年度全体会议在穗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英国皇家工程院、欧洲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的14位院士,以及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南方电网公司改革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出席会议并致辞,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来源:微信公众号“电网头条”作者:头条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的电力行业更是实现了由跟跑到并行、领跑的巨大转变,走过了从“用上电”到“用
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东风起舞,壮志千军鼓。苦斗百年今复主,矢志英雄伏虎。”1964年10月16日15时,新疆罗布泊戈壁滩上空,伴随着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和惊天动地的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首次核
著名物理化学家、教育家,我国现代电化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厦门大学原校长田昭武教授,于2024年10月1日22时50分在厦门安详辞世,享年98岁。田昭武先生1927年6月28日生于福建福州,1945年保送至厦门大学化学系学习,1949年留校任教,1978年受聘
英国卫报发表署名RobinMckie的文章,题目是:Isthedreamofnuclearfusiondead?Whytheinternationalexperimentalreactorisin‘bigtrouble’(核聚变的梦想破灭了吗?为什么国际实验反应堆陷入“大麻烦”)。(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研究人员利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设计一种可以产
科学智能(AIforScience,AI4S),是指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科学研究,主要应用在探索未知的科学领域。AI4S概念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鄂维南于2018年首次提出。AI4S开启了一种利用人工智能学习深奥的科学原理来创造科学模型,以解决那些曾被认为无解的实际问题的科研新范式。2021年,随着英国“
韩国科学家最近打破了核聚变实验的记录。在48秒内,它们的温度是太阳核心温度的7倍。但是,从核聚变中产生商业上可行的能源仍然更多地是科幻小说而非现实。与此同时,它更可靠的兄弟,核裂变,已经为我们的世界提供了几十年的动力。(来源:微信公众号“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哪个国家的
近日,斯坦福大学和Elsevier发布了最新一期世界“标准化引文指标全科学作者数据库”,即“2023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创始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陈海生研究员入选,这是他自该榜单发布以来的连续第4次入选。陈海生研究员长期从事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等大规模物理储能的
4月26日,“储能(热)+”国际联合实验室签约落地陕西西咸新区,该实验室将重点围绕太阳能光伏光热、储能(储热)材料、强化换热结构等新能源材料、储能+多能耦合系统、智慧能源数字化等领域进行核心技术研究。UNiLAB“储能(热)+”国际联合实验室是UNiLAB在全球落地的第15个主题实验室。UNiLAB集成了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一方面我们需要尽可能减少碳排放,但这还不足以避免气候变迁的最糟状况,为了达到温控在1.5摄氏度之内的目标,我们还需要通过技术,清除已存在于大气层中数十亿吨的二氧化碳。这一需求,给多年来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直接空气碳捕集(DirectAirCapture,DAC)技术带来了巨大机遇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