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纵观历史,氢燃料电池发展历程已久,下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带您了解“氢燃料电池”的发展历程。
1800
Anthony Carlisle和William Nicholson
发现水电解现象
1800年,英国科学家Anthony Carlisle和William Nicholson发现通电能使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水电解)。
1802
Humphrey Davy制作
燃料电池雏形
1802年,英国化学家Humphrey Davy制作了一个简易燃料电池(C/H2O, NH3/O2/C),能产生微弱的电流。
1838
Schonbein提出燃料电池原理
1838年,德国化学家Christian Friedrich Schonbein最先对燃料电池的现象及原理展开研究,并于1839年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1839
Grove发明氢燃料电池
被视为“燃料电池之父”
1839年,英国物理学家William Robert Grove基于Schonbein的理论,将两个铂电极的一端浸没于硫酸溶液中,另一端分别置于氢气和氧气中,检测到铂电极之间的电流流动以及液面上升(水电解的相反过程),Grove称这种电池为“气体电池”。Grove因此被称为“燃料电池之父”,1839年也被视为燃料电池诞生年。
1889
Mond和Langer创造
“燃料电池”一词
1889年,德国科学家Ludwing Mond和Charles Langer创造了燃料电池的名称,并试图制造出第一个可实用的燃料电池装置。
1893
Ostwald完善燃料电池理论
1893年,德国化学家Friedrich Wilhelm Ostwald完善了燃料电池的工作理论,指出燃料电池的关键组成要素:电极、电解质、氧化剂、还原剂、阳离子和阴离子。
1895
Jacques制造大功率电堆
1895-1896年,英国科学家William W. Jacques制作出一个由100个管状单电池组成的1.5kW的电堆,以及一个约30kW的电堆。电堆使用通入空气的圆柱形铁罐做电池阴极,碳棒为电池阳极,采用约450℃的熔融KOH作为游离电解质,获得了良好的电池性能(100 mA/ cm2, 1.0 V),这种电池被推荐用于海军的电动舰艇。William W. Jacques成为首个制作大功率电堆的科研工作者。
1921
Baur研究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1921年,德国科学家Baur制造了第一个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olten Carbonate Fuel Cell,MCFC),他尝试直接使用碳取代氢气作为燃料,同时采用熔融碳酸盐作为电解质以保证电解质成分不变,但是低电导率等问题仍然存在。
1939
Bacon开发碱性燃料电池
1939年,英国工程师Thomas Francis Bacon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纯氧作为氧化剂,制作了一个以镍为电极材料、以热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这款电池最终获得了0.85V@0.4A/cm2和0.8 V@1 A/cm2的良好性能。
20世纪中期
Grubb和Niedrach开发
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
1955年,美国科学家Thomas Grubb采用一种硫酸化的聚苯乙烯离子交换膜作为电解质,以此提升燃料电池性能,但是这种膜的化学稳定性和导电性都较差。
1958年,德国科学家Leonard Niedrach提出可在膜上沉积铂作为氢氧化反应和氧还原反应的催化剂。
60年代早期,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逐渐分为两类:低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温度不超过100°C)和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温度150-200°C)。
Broers和Ketelaar开发
熔融盐燃料电池
1958年,荷兰科学家Broers和Ketelaar使用由碳酸锂、钠或钾的混合物组成的电解液浸渍在氧化镁烧结的多孔电极上,该燃料电池工作了6个月,工作温度达到650℃。
碱性燃料电池开始实际应用
1958年,英国科学家Bacon制造了一台碱性燃料电池(Alkaline Fuel Cell,AFC)作为英国皇家海军潜艇的动力来源。
1959年,英国科学家Bacon发明了一个由40节单电池组成的功率5kW,效率60%的燃料电池堆。同年,德国科学家Harry Ihrig带领团队制造了一个由1008节燃料电池组成,电解质为KOH,使用以丙烷和压缩氢气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气作为燃料,功率为15 kW的燃料电池堆用于拖拉机动力。
1962年,美国科学家Pratt & Whitney在 Bacon的研究基础上改进碱性燃料电池并用在了阿波罗飞船项目上。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研究进程加快
1959年,通用电气公司加快了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的研究。
1962年,德国科学家Weissbart和Ruka采用氧化锆浸渍过的导电陶瓷氧化物作为固体电解质,电池工作温度为1000°C。
Elmore和Tanner发明磷酸燃料电池
1961年,美国科学家Elmore和Tanner发明了磷酸燃料电池(Phosphoric Acid Fuel Cell,PAFC),电解质为35%的磷酸和65%的硅粉附着于聚四氟乙烯上,电池可直接与空气反应而不再需要提供纯氧,电池在90mA/cm2,0.25V下工作6个月没有出现明显的性能衰退。
20世纪中后期
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
取得突破性进展
20世纪60年代美国杜邦(DuPont)公司为阿波罗计划所用的燃料电池开发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
20世纪80年代初加拿大的Ballard公司将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用于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这种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离子传导特性,这种膜的运用使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的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20世纪后期
燃料电池开始应用于汽车
1966年通用汽车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一款燃料电池汽车Electrovan,该车动力系统由32个串联薄电极燃料电池模块组成,持续输出功率为32千瓦,峰值功率为160千瓦。1993年Ballard公司展示了一辆零排放,最高时速为72km/h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2000年之前,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对于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处于概念设计及原理性认证阶段,主要以概念车形式推出氢燃料电池汽车。
2007
本田推出第一款量产燃料电池车型
2007年,本田(Honda)宣布量产FCX Clarity,FCX Clarity成为第一款量产的燃料电池汽车。
2008
燃料电池客车成为北京奥运会
新能源示范车
福田汽车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燃料电池客车在2008年作为“奥运节能与新能源示范车”用于接载来自全世界的运动员。
2014
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元年
2014年现代的Tucson FCV和丰田的Mirai这两款燃料电池车型实现量产并推向市场,2014年因此被认为是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元年。
2017
奔驰推出首款插电式
燃料电池技术量产车
2017年,奔驰推出世界首款插电式燃料电池技术量产车GLCF Cell EQ Power,续航里程达483 km。
2020
亿华通成为“氢能第一股”
京津冀地区开展氢能示范
2020年,清华大学支持培育的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成为科创板“氢能第一股”。亿华通获得全球首个百台级燃料电池发动机订单,并与行业完成多个“首辆”燃料电池汽车开发,支撑京津冀地区率先在全球范围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常态化示范运营。
2022
燃料电池在北京冬奥会上示范运行
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
2022年北京冬奥会示范运行超1000辆燃料电池汽车,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10000辆。当前我国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加快推进,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氢能产业链逐步完善。一系列利好之下,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交付、投运迎来密集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氢能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须从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发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国鸿氢能海外平台——国鸿国际入驻香港科学园,同时将成立“国际氢能创科中心”,打造香港首个氢储能及首个跨境氢能应用项目。国鸿氢能也成为首个落户香港科学园的内地氢能企业。香港科学园作为香港最大的创科生态圈、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亚洲顶尖科研孵化基地,致力于推动创新科技发展、培育
日前,氢能装备与燃料电池产业大会在北京举办,格力钛新能源凭借创新研发成果“氢钛动力总成技术”在众多前沿氢能技术中脱颖而出,荣获“2022年度氢能产品技术创新奖”,标志着格力钛在氢能装备领域核心技术突破,为氢能领域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氢能装备与燃料电池产业大会旨在为我国氢能装备和燃
3月10日,中汽协发布2023年2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023年2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0辆和40辆,同比分别下降53.1%和77.5%。1-2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170辆和200辆,同比分别下降51.4%和45.6%。当前,国内有效需求尚未完全释放,去年底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以及新能源补贴退出
3月10日,中化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新能源”)在雄安新区举行揭牌仪式,仪式现场,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于国义发表致辞。他表示,中化新能源与雄安新区绿色、低碳的城市定位高度契合,希望中化新能源在雄安大展宏图,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为雄安注入绿色低碳的“能源血液”
近日,天津市财政局发布了、发改委和工信局三部门联合印发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地方财政支持政策指导意见》。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地方财政支持政策指导意见的通知各区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做好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
近日,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与上海攀业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业氢能”)签署了《股权投资意向性协议》,公司积极响应和支持濮阳市氢能产业发展战略,结合自身发展规划,拟进一步布局氢能产业。本次拟以认购股权的方式对攀业氢能追加投资,投资金额
3月3日下午,上海燃料电池制造业创新中心专家评审会在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施剑林,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张宏韬出席。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同济大学、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市科委、市财政局、市市场局等单位相关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组,对建设方案进行
3月4日至5日,2023年全国两会在北京成功召开。2023年两会上,氢能成为两会热议的话题,多位人大代表建言,北极星氢能网整理如下。张庆生:推进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庆生建议,优化国内氢能产业链布局结构、延续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氢能产学研
3月5日,北京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氢璞创能)在中国氢能产业应用生态峰会上带来了他们的新产品。氢璞创能正式对外发布了第六代碳复合板电堆以及高功率密度200kW金属板电堆。根据大会现场氢璞创能首席技术官陈真的介绍,该款300kW碳复合板电堆具备以下优势:·电堆具有超大板面单电池,活性
近日,上海骥翀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与相关技术团队共同成立骥之翼(济南)氢能科技有限公司,骥翀氢能占股40%。骥之翼(济南)氢能主营业务为便携式燃料电池的开发与应用。公司核心技术团队自2016年开始进行便携式燃料电池的开发,先后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
东风公司自主研发的东风氢元H2·One130燃料电池系统日前已经完成公告,各项参数均达行业领先水平,标志着东风公司在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又迈出了新的坚实的一步。东风氢元H2·One130燃料电池系统是全新一代商乘通用的燃料电池产品,采用了全新的设计平台,核心部件自主化率和国产化率达到10
3月17日,国内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CCS)的500kw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氢舟1号”下水仪式在江龙船艇中山科技园隆重举行。该项目是江龙船艇在新能源船艇领域的又一次重要突破,对于探索氢能源技术在内河船舶的应用具有积极示范意义,为我国后续氢燃料电池船舶推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江
2月23日,曲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举行“重塑科技曲沃氢燃料电池产业基地项目”签约仪式。仪式上,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中心总经理孙北介绍了企业生产规模和发展方向。表示将结合曲沃在资源、区位、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合作项目开工建设,为曲沃氢能
3月9日,“拼抢一季度奋战开门红”金水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在郑州举行。深圳国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成林受邀参加活动。王成林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公司将积极投身到金水区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中,在氢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进行布局,建设以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
3月7日,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下达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其中氢能方面指出:二、锚定四个世界级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构筑世界级能源产业。大力发展氢能储能产业,建设制氢产能3万吨,储能容量达到100万千瓦以上。(二)构筑世界级煤化工产业。加快现代煤化工产业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3日,上海市道路清障施救牵引协会旗下上海拯救氢智等企业与深兰科技签署协议,未来三年将向深兰科技采购1000台熊猫氢动力智能道路救援车。本次协议中计划采购的熊猫氢动力智能道路救援车,是深兰科技结合救援场景需求,受使用单位委托而研发的一款新型智能氢动力道路救援装备,将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濮耐股份3月7日公告称,其近期与上海攀业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业氢能”)签署了《股权投资意向性协议》,积极响应和支持濮阳市氢能产业发展战略,结合自身发展规划,拟进一步布局氢能产业。本次公司拟以认购股权的方式对攀业氢能追加投资,投资金额由正式认购协议予以
2月28日,西南地区最大氢燃料电池供氢项目——川维化工3000立方米每小时氢燃料电池供氢项目建成中交,正式移交装置所属运行部开始试车准备工作。2021年,中国石化提出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规划到2025年建设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目前,中国石化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氢气生产企业,川维化工公
2月23日,甘泉堡经开区与氢通(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0套氢燃料电池系统制造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甘泉堡经开区管委会顺利举行。氢通(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专注氢能源领域的氢燃料电池以及相关核心材料、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并布局氢能产业相关产
2月23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23年财政预算信息。据披露,北京市将筹建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购置专用设备项目,该项目为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总投资61161.17万元,申请财政资金55512.17万元,单位自筹资金5649万元。该项目拟建设涵盖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核心零部件(包括
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围绕三大科创高地建设,优先发展未来网络等9个创新基础良好、成长较快的未来产业;培育发展量子信息等6个力量尚在集聚、远期潜力巨大的未来产业。《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浙江力争涌现一批有影响力的未来技术、创新应用、头部
2023年2月23日,在“江南福地”常熟,由空气产品公司和诚志股份合资建设的首座加氢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座加氢站是空气产品公司与诚志股份结合双方优势,助力常熟公交与物流交通零排放转型的里程碑项目,将为常熟公交公司、知名物流企业和跨国企业在城市公共交通以及区域物流运输场景下提供清洁能源
3月24日,海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马汽车”)发布公告称拟与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田汽车”)签署《关于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领域开展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将于2025年达到2000台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规模。双方将共同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市场真正落地,
3月14日,南昌市人民政府印发《南昌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氢能方面指出: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围绕能源低碳转型,重点攻关火电清洁高效利用、新型高效光伏电池、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催化制氢、电化学储能、光储直柔等关键技术,加快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体系。依托产业链龙头企业
1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其中提到:对纳入示范的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按照制氢量所需电量合理配置新能源规模。对氢燃料电池汽车发放新能源汽车号牌。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安排2亿元专项债,支
3月10日,中汽协发布2023年2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023年2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0辆和40辆,同比分别下降53.1%和77.5%。1-2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170辆和200辆,同比分别下降51.4%和45.6%。当前,国内有效需求尚未完全释放,去年底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以及新能源补贴退出
在全球能源向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下,发展氢能产业已经成为当前世界能源技术变革的重要方向。目前,氢能已正式纳入我国能源战略体系,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正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工程院凌文院士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2年第3期发表《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一
近日,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在中央、地方力推氢能发展的当下,氢能行业诞生首位全国人大代表,行业人士认为,这或是氢能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的一个信号。在全国两会前夕,氢能相关提案又有哪些呢?北极星氢能网做了如下整理。来源:北极星氢能网01近日,全
2月23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23年财政预算信息。据披露,北京市将筹建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购置专用设备项目,该项目为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总投资61161.17万元,申请财政资金55512.17万元,单位自筹资金5649万元。该项目拟建设涵盖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核心零部件(包括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杭萧钢构(河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杭萧”)签订了洛阳申龙新能源汽车专用车(EPC)建设项目。据悉,该项目为河南省第五期“三个一批”签约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工业厂房、科研及配套用房、以及室外配套工程。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8000辆氢能专用车生产能力。
2月17日,新疆中泰物流集团浩益通运输公司500台远程醇氢重卡订单首批200台从醇氢科技晋中基地启程开往新疆,新车将为用户提供清洁高效运力,为新疆公路运输注入绿色动能。这500台醇氢重卡由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醇氢科技晋中基地生产,未来将投入到新疆煤炭运输任务中。车队负责人表示,远程醇氢重卡经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期对丰田汽车来说,可谓是多事之秋。2月14日,丰田汽车发布声明称,公司名誉会长丰田章一郎14日逝世,享年97岁。就在今年1月底,丰田官宣新的人事调整,丰田章男将于4月1日卸任社长,在备受关注的“换帅”之后,丰田再次于2月13日宣布了一波新的人事调整,涉及多个部门。丰田高层
2月14日,全国首个氢燃料电池轿车全场景规模化示范运营项目“南沙氢跑”正式启动,针对消费者不同出行需求设计了短租车、固定巡游车和网约车三大体验项目,将于3月正式上路,广大市民可零距离接触和驾乘氢能源汽车。据悉,项目初期共投入65台进口MIRAI以及一座70兆帕撬装式加氢站,通过公众切身的使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