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财经正文

电力系统六年退股波折

2009-02-10 09:49来源:www.chinapower.com.cn  关键词:电力系统退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高永钰 第一财经日报

电力系统职工的退股其实始于2003年。当年8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资委三部委出台了《关于暂停电力系统职工投资电力企业的紧急通知》(下称“37号文”)。但历时4年多的时间,并没有一部完整的政策来规范电力职工持股行为。

  而在2003年到2009年这6年时间内,电力职工持股经历了一次逆势“蔓延”。

  去年下发的《意见》提出,发电企业可以优先回购相关人员清退或者转让的股份,但对于这类回购的方式并没有明确,对回购的价格也没有进一步明确,这给实际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中层管理人员”如何界定、间接持股方式的认定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界定。

  “现在首先所能做的就是切断‘后来者’再进入的道路。”南方电网一位内部人士表示。

  至于那些“先入者”,国资委相关部门的解释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安置回乡青年和解决富余职工问题,电力企业成立了一些“三产”和多种经营企业,主要是为主业提供服务。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国家鼓励社会办电,由此,电力职工的投资逐渐进入发电企业,而且规模不断扩大。

  2004年,贵州金元、江苏苏源、四川启明星等电力企业的职工持股、企业依靠垄断优势迅速膨胀的消息纷纷见诸报端。

  当时,省级电力职工持股企业的资产规模正如滚雪球一般扩大,在山东、江苏、贵州、四川、湖南、宁夏等省份,由省电网公司发动,掀起了大规模职工持股的浪潮。

  并且,2006年股市开始暴涨,由于37号文并没有出台相应的处罚措施,一批央企的职工对于投资企业信心大增,“个人和旗下三产公司联合持股,并且还有一部分交叉持股。”上述南方电网的人士进一步说。

  国资委此次也承认:“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电力系统职工投资行为的制度规定等原因,导致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职工投资行为不规范、电力交易不公平、成本分摊不合理等,造成国有企业利润转移和国有资产流失。”

  去年9月1日,贵州金元集团董事长向德洪被“双规”。之后,金元集团迅速展开了对职工持股的清退。但是,这只能作为职工退股的个案,“国家应该把这件事情想得再复杂一些。”一位央企高层表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系统查看更多>退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