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电力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大幅回升

2009-03-20 09:39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关键词:电力生产电力行业经济形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电力报2009年电力经济形势民意调查结果出炉

  本网讯 记者任春报道 全国“两会”期间,超过半数的电力行业代表、委员在接受本网问卷调查时表示,在保增长、扩内需的强劲刺激和带动下,电力行业下半年经济景气度有望改善。
  在电网企业今年前两个月出现亏损、发电企业持续巨额亏损、整个电力行业最困难的时刻,电力行业广大干部职工保持保增长的信心尤为重要。“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给电力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年内即将启动的电价改革是我们坚定信心的源泉。”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在填写调查问卷上“你认为发电企业何时能够扭亏为盈”一项时,稍作考虑,便在问卷上选择了“下半年”。
  3月2日~13日,本网组织了面向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2009年电力经济形势民意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5份,调查对象包括全国人大代表31人、全国政协委员24人。调查范围除16名电力行业代表、委员外,还包括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相关行业领军人物、企业负责人和基层代表。
  虽然电力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率先回升,但电力行业今年面临的形势仍不容乐观。调查结果显示,政、经两界的代表、委员对今年电力需求形势持有谨慎的乐观,来自学界的专家则持相对悲观的观点。江西省常务副省长凌成兴预测今年电力需求将增长5%以上,发电企业下半年能够扭亏为盈。贵阳市副市长余维祥等政府官员也持类似看法。在电力行业代表、委员中,81%的人认为今年电力需求增长不会超过5%。其中,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袁懋振、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朱长林预测电力需求增长3%~5%,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羡崇预测电力需求增长3%,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陕西省电力公司总经理贾福清预测电力需求增长5%。经济学家的预测则较为谨慎,他们表示,中国2009年电力需求增速甚至可能低于1998年创下的18年来最低纪录2.8%。
  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官员、企业界、学者在对电煤市场走势进行判断时,出现了明显分歧。业界人士预测今年电煤价格将会逐渐走低,而政府官员则预测电煤价格继续上涨,学者则认为今年电煤价格会前低后高。持电煤价格继续上涨观点的包括几位副省级高官和省、市发改委主任。分析人士认为,接受问卷调查的各方面人士充分体现了各自所代表地区、部门的价值取向,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煤电博弈不仅仅是在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之间。

 

编者按:当前,肩负国计民生的电力行业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哪些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电力需求增幅几何?电力飞速发展大时代是否将画上一个暂时的句号?厂网之间应如何健康协调发展?困扰多年的煤电价格之争是否会随着电价改革的推进而消弭?“两会”期间,电力发展中种种焦点问题引起了行业内外诸多代表委员的热议和争鸣。


2009电力经济形势

“两会”民意调查

  调查策划设计:任春 

统筹:刘启明 

统计:王玮玲 

制图:王玮玲 

调查执行:赵栋 赫然 倪旻 苏伟 霍丽文 颜新华 潘昊 王玮玲

  
  为了搭建一个电力行业与社会各界沟通、交流及互动的有效平台,本网记者在“两会”期间根据各种热点话题设计问卷,面向“两会”代表委员进行了2009年电力经济形势民意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5份,其中包括人大代表31人、政协委员24人。调查范围除16名电力行业代表委员外,还包括了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相关行业领军人物、企业负责人和基层代表。
  问卷调查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前电力发展的形势及各方利益的碰撞,为电力行业积极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研究制定更为有效的保增长、促改革措施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舆情参考。

电力需求 总体看低

  数据详解:49%的代表委员认为今年电力需求增长在3%或3%以下,78%的代表委员认为电力需求增长不会超过5%。在来自电力行业的代表委员中,认为电力需求增长在3%及以下的代表委员占38%,81%的电力代表委员认为今年电力需求增长不会超过5%。可见,电力需求增长总体看低。
  记者观察: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从2008年10月以来增幅趋缓,工业用电量更是出现了几年未见的负增长。再加上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发挥作用需要的时间尚不确定,多数代表委员对今年的用电量增长持悲观看法。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1~2月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前两月全社会用电量4972.1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22%。其中全国工业用电量为3436.6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0.37%,轻重工业用电量分别下降10.57%和10.37%。从各区域用电量增长情况看,重工业比重大的华东和华北地区没有明显回暖迹象。
  专家表示,经济复苏毕竟有一个过渡阶段,对前景要保持信心。2009年前两月用电量同比下滑约5%,但用电量下滑的趋势有所放缓。2月下旬的日均用电量,已经明显高于当月的中上旬,初步判断主要是受工业企业恢复生产的影响。但是仅从前两月的数据判断,还无法证明用电量已经止跌回升,下一步仍需要密切观察随后几个月的用电量数据。

电企扭亏 取决于电价和电煤价格

  数据详解: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半数以上的代表认为电力行业扭亏为盈的时间很难界定。16名电力行业的代表委员中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至少在下半年以后才有希望扭亏为盈。
  而电煤价格走势的调查结果则分歧较大。从总体上看,对后市看低的人数过半。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受供大于求的市场规律影响,煤炭价格心理预期降低基本成为共识。2/3的电力行业代表委员也看低后市。
  关于电价是否应该调整的问题,近2/3的代表委员认为应该调整,剩余代表委员中半数认为应该调整,只是考虑到金融危机下电力下游企业的承受能力而建议暂缓调整,超过九成的电力代表委员认为应该调整电价。
  记者观察:2009年电力行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扭亏为盈,而电力行业最终能否扭亏与今年能否提高电价和降低电煤价格关系密切。很多代表委员认为,扭亏为盈时间说不准的原因在于决定电力企业是否亏损的两个因素都不是电力企业自身挖潜提效能够控制的。虽然目前电力企业已经采取很多管理措施进行内部成本管控,然而高比例的燃料成本以及经过多年改革尚不到位的电价体制,使得电力企业运营模式的弊病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暴露无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煤价后市普遍看低,然而让煤价下跌至电力企业的“止亏价”是不可能的。在去年底举行的全国煤炭订货会上,五大集团在谈判时出示了在去年重点煤合同价的基础上下降50元的“止亏价”。即便如此,由于去年重点煤合同价已导致电力企业亏损,今年在电力需求尚未回暖的情况下,此价必然导致进一步的亏损。
  既然降低燃料成本一路难以走通,那另一条出路就是进行电价调整。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重点提到了电价改革。对此电力行业代表委员的意见空前一致。就发电企业来说,在电煤价格的重压之下,扭亏为盈的希望在于上调上网电价;对于电网企业来说,上调销售电价则有助于缓解上网电价上调带来的亏损压力,进而扭亏为盈。

发电小时数 或将继续下滑

  数据详解:在回答“今年电力供应会不会出现相对供大于求的局面”问题时,51%的代表委员认为会,20%的代表委员认为不会,27%的代表委员认为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另有2%的代表委员表示对这一情况不明确。
  在预测“今年火电发电设备平均发电小时数”时,其中70%的代表委员认为不会超过去年的水平,18%的代表委员认为将重新恢复5000小时,另有12%的代表委员表示不明确。
  记者观察:超过半数以上的代表委员认为今年电力供应将供大于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继续下滑。两个问题调查结果传递的信号是:大部分代表委员对今年的电力形势预测并不乐观。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两会”期间,“电力过剩”的声音应运而生。其实,当前出现的供大于求的态势,只是暂时性的,并不是电力行业自身发展过快引起的,而是金融危机引起实体经济下滑带来的结果。以中国目前的发展规模和今后的发展势头来说,不但不存在“电力过剩”的现象,而且还需继续加大电源建设力度。按发达国家人均用电装机1千瓦的标准来看,我国至少还有5亿千瓦装机的空间。尽管加大电源建设的大趋势不会变,但面对当前的态势,各大电力企业还是应该放缓建设步伐,有效防范风险。
  2008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累计平均设备利用小时数为4677小时,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大部分的代表委员认为今年是难以达到这个数字的。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直接关系到发电企业经济效益。设备利用小时数如持续走低,发电企业今年扭亏为盈的难度将空前加大。

电力建设 电源建设投资看跌

  数据详解:对于今年电网建设投资规模的预测,13%的代表委员认为会低于电源建设投资,49%的代表委员认为会超过电源建设投资,9%的代表委员认为会大大超过电源建设投资,25%的代表委员认为会与电源建设投资差不多,另有4%的代表委员表示不明确。
  而对于今年电源建设新开工项目和投产规模的预测,35%的代表委员认为将与往年持平,55%的代表委员认为将会有所减少,2%的代表委员认为将大大减少,另有5%的代表委员认为将有所增加,3%的代表委员表示对此情况不明确。
  记者观察:调查的数据显示,88%的电力代表委员都预计今年电网建设投资会超过电源建设投资规模。长期以来我国电力投资严重失衡,电网投资短板成为制约电力工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在电源建设规模预测的调查结果中,同样有绝大多数的行业内与社会其他领域代表委员认为电源建设投资规模将有所减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蔡国雄认为:“在经济增速放缓时期,发电和用电矛盾相对缓解,这有利于出台相关法规,对电源结构进行强制调整。过去为了追求高增长,就盲目追求新建电源。现在电力需求减缓后,电力建设的主要精力就会放在电网建设,而电源建设则会相应减少”。

厂网关系 基本满意

  数据详解: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进入了第七个年头,在谈到改革目标和对于目前厂网关系是否满意这个话题时,其中47%的代表委员表示满意,38%的代表委员表示不满意,15%的代表委员表示说不清楚。其中33%的代表委员认为改革目标大部分达到,2%的代表委员认为改革目标全部达到,55%的代表委员认为改革目标大部分没有达到,另有10%的代表委员表示不太清楚。
  记者观察:根据对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电网系统的代表委员在厂网关系问题上多数持满意态度。填写不满意的多数为业外代表委员。
  在政府官员方面,某省分管能源的副省长认为改革目标大部分已经达到,但是明确表示对厂网关系不满意。某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问卷上写下:体制不改革,电力不可能扭亏。某省级发展改革委主任对厂网关系不满意,认为改革目标没有达到,同时用笔在问卷上写下:发电负担重、电网利润高,电网经营改革势在必行。更有政协委员对涉及改革问题坦言:心太软,不好说。
  改革改到难处是体制,改到深处是利益。棋至中盘的电力体制改革不能只靠简单的鼓与呼。事实证明,改革需要中央高层以及有关部门的强有力推动,改革的滞后在于要始终考虑平衡各方利益,而金融危机带来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改革恰逢其时,目前改革只需抓机遇、下决心、不折腾。

电力规划 政府主管部门不可或缺

  数据详解:此项调查中,有75%的代表委员认为电力发展规划应该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制定,4%的代表委员认为应该由电力企业自主制定,赞成电网企业牵头制定的占10%,赞成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的占5%,另有2%的代表委员认为应由政府和行业协会联合制定,2%的代表委员认为应由政府和电网企业联合制定。还有2%的代表委员认为应由政府主管部门和电力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共同商定。
  记者观察: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阶段性的问题,电力主管部门重电力项目管理、轻电力发展规划管理;而对电力发展规划管理则重编制、轻实施、缺评估;由于厂网分开,近年来发电企业的“跑马圈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网的“卡脖子”问题。75%的代表委员表达了大部分接受调查的人员对于国家能源局等政府主管部门在电力规划上寄予的期望。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也有19%的被调查者认为电力规划应由政府部门以外的电力企业或行业主体牵头制定,有此意向的被调查者全部为电力企业代表委员。电力改革的目的是期望增强市场在电力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如何在做好宏观调控、统筹规划的同时保证不伤害到市场竞争灵活自由的机制,是有关部门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核电牌照 呼唤向电力央企开放

  数据详解:对于是否支持向华能、大唐、华电、国电等集团开放核电牌照问题,76%的代表委员表示支持,15%的代表委员表示“不清楚”、“不了解”或干脆弃选,明确表示反对的只有9%。电力行业代表委员中,81%的代表委员明确表示“支持”,13%的代表委员表示“不清楚”、“不了解”或干脆弃选,明确表示反对的只占6%。
  记者观察:目前,除了中核、中广核拥有核电投资建设运营资质外,五大发电集团中就只有中电投拥有核电资质,其他四大发电集团只能以一定的比例参股核电站建设。对于开放核电牌照,不同的人见仁见智:有人认为,常规发电集团进入核电投资领域完全符合市场要求;也有人认为,核电行业适合有管制的垄断竞争模式。
  拥有核电资质,也像一座城池,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不让进。但是,我们注意到,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中唯一一家拥有核电资质的企业,中电投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在填写调查表时,毫不犹豫地填写了“支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生产查看更多>电力行业查看更多>经济形势查看更多>